◎黃穎迪
英語本身是一門外語,與學生從小接觸的學習環境不同,雖然經過了小學的英語知識積累,但是,他們依然對英語有一定的排斥心理。而部分學生雖然有一定的閱讀心理,但是他們往往閱讀的時候缺乏一定的方向性,閱讀的時候缺乏思考和積累的習慣。如此,初中生不僅浪費了很多時間和精力,其參與的課外閱讀效果欠佳,事倍功半。
由于初中生的學習科目在增加,而部分家長對孩子的期望也有增無減,家長對孩子進行課外閱讀方面不給予支持。而在學校,教師將僅有的課堂時間用來傳授教材知識。在家庭中家長支持學生,在學校缺乏足夠的閱讀氛圍,從而降低了學生課外閱讀的積極性,也無法發揮課外閱讀的價值,降低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初中生本身處在青春期的前期,他們的性格多變,對古板的學習氛圍感到排斥和厭倦,而讓他們靜心進行課外閱讀更是不可能的。為此,英語教師可以分析初中生心理,結合他們感興趣的話題進行教學設計。比如,初中生對于一些活動類的話題比較感興趣,教師可以為學生組織一定的課外閱讀活動,讓他們的積極性保持高漲的狀態。例如,開展每日Duty Report活動,要求學生將自己閱讀到的英語精彩片段或故事情節進行分享,這個環節,教師要充當聽眾的角色,要鼓勵學生用英語進行分享和交流,即便部分學生用語不恰當,教師也不要給予否定和打壓。當然,這樣的活動是長期的浸潤過程,需要教師拿出足夠的耐心。最終,在課外閱讀中,學生的見世增加,他們的英語學習情操提升。
在長期的教學研究與總結中,我們可以發現,越是對學生的打壓嚴重,學生的逆反心理就越突出。在傳統的英語教學中,部分教師在課堂剝奪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學生處于被動地聆聽狀態,課堂的教學效果低下。而在課外閱讀中,教師不可能依然堅持傳統的教學形式,為此,教師可以給予學生主權,放開對學生的限制,并讓學生進行探究性課外閱讀。
例如,講解“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的內容后,我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國內旅游景區的短文搜集,并讓小組經過閱讀和討論后,選出一名代表進行示范閱讀和講解短文的寫作方式和優點。在最后,我讓全體學生評選出合作最好的小組。如此,不僅提升了學生的合作意識,還提升了學生的閱讀動力和素質。
在課外閱讀中,教師要給學生一定的空間,要給予學生指導性的建議,但是不能剝奪了學生選擇喜歡讀物的心理需求。實現這樣的理想效果,需要英語教師分析學生的興趣愛好,將學生的大致興趣方向進行統計,便于給予學生糾偏。在掌握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和方向后,教師可以結合所學的教材知識為學生推薦一定的讀物,也可以讓學生結合教材自行選擇一定的讀物,使學生的閱讀語言和文化知識有所鞏固和拓展。
例如,在學習《We' re trying to save the earth!》單元知識后,本文的精神主旨就是培養學生持續發展的觀念,讓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為此,在傳授知識后,我給學生推薦了讀物《Silent spring》,還鼓勵學生課下自己搜集與環境相關的讀物,然后看看誰積累的觀點更全更多。如此,學生們自主參與到課外讀物的搜集中,他們對近代的環境污染問題認識更全面了,不僅起到了對教材知識補充的作用,還提升了學生的環保意識和可持續發展素養。
初中英語教師要重視學生的英語課外閱讀習慣培養,要引導學生在課外閱讀中形成分析和探究的習慣,要讓學生形成閱讀并積累的素質,從而讓課外閱讀成為初中生不可分割的部分,促進他們更加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