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鵬 周培權
愛玩是孩子們的天性,作為教師如果參與進他們的童年——與孩子一起玩耍,不僅可以讓孩子喜歡你,從而愛上你的功課,而且還可以與你交心。和表面個性有些異常的學生玩耍,更能走進他們的內心,了解他們的個性及心理愿望,真誠為學生排憂解難。課下你不妨來個“沒大沒小”,常與學生聊天侃大山,一起游戲,一起運動……總之,讓自己走進孩子的世界,才能走進心理的世界。
家庭結構、生活狀況、家庭教育方式、家庭成員的身心健康情況等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身心的健康。適時對學生進行家訪。家訪是了解孩子的一種非常有效的途徑。只有充分地了解孩子,才可以對癥下藥,為孩子選擇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
對于行為異常,個性偏激的學生,本文稱之為“個案學生”。
“想要給學生一滴水,自己得有一桶水。”在知識不斷更新的世界,教師還得廣泛學習,獲取更多有關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充實自己,才能讓自己更好地辨別孩子心理是否健康。
心理健康是指心理的各個方面及活動過程處于一種良好或正常的狀態。心理健康的理想狀態是保持性格陽光、智力正常、認知正確、情感適當、意志合理、態度積極、行為恰當、適應良好的狀態。
受到遺傳和環境的雙重影響,尤其是幼年時期的原生家庭的教養方式,對心理健康的發展影響甚大。心理健康突出在社交、生產、生活、學習上能與其他人保持較好的溝通或配合,能良好地處理生活中發生的各種情況。
個案學生雖然人數少,但危害程度大。如果引導不及時會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縱觀每年因心理疾病而引發的輕生事件,學生的比例也不小。除此之外,還有因心理疾病而引發的學生群毆、校園欺凌現象也時有發生。如果班主任老師從一接手這些孩子開始就注重對他們的教育管理,可以很大程度上減少這類事件的發生效率。
陽光心態對于每個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但凡心理不健康的人是因為心理陰暗,凡事總往壞處想,越想那窟窿越大,導致走進死胡同,造成了難以估量的損失。作為班主任老師,可以借用故事引導他們。教師對學生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就充分挖掘教材的人文素材,培養學生人文素養,讓學生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中受到心理健康教育。
對于有心理疾病的孩子可以和他們交朋友,拉近與他們的距離,讓孩子把你當成“好朋友”。在和這些孩子玩耍中,教師身上的陽光就會灑落在他們身上,讓他們感受到溫度、感受到溫暖。加之不厭其煩地言教,日積月累,教育效果就會事半而功倍。
人們常說每個孩子都是一本有趣的書,要想讀懂這本書并不容易。只有愛他們的人才能讀懂。對于有心理疾病的學生,作為老師更應該擁有博大的胸懷。善于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及時進行表揚,讓孩子從小事做起,積累正能量,從而逐漸改變偏激的個性。幫助孩子成功地表現自己,就會使孩子獲得心理上的滿足與快樂,從而促使孩子健康發展。
第一,多聽積極向上的音樂。不管哪種類型,這是很好地改善心情的方法。音樂對改善心情有深遠的影響。聽音樂時,人腦的愉快中心會更加活躍。要抱著改善心情的目的去聽,選擇輕音樂和積極向上的音樂,而不是憂郁地和傷感類型的。
第二,適時進行戶外活動。除欣賞積極向上的音樂以外,適時進行戶外運動,改變運動方式,暫時遺忘不愉快的事件,也是調整心情不錯的方法之一。研究證明當人正在集中精力做某件事時,會把其他的事拋在腦后,就可以避免一些不愉快的事發生。
第三,還應廣交陽光朋友。我們是社會動物,大部分人和好朋友和家人在一起的時候都感覺心情很好。當心情受挫時,有朋友幫你打開亮窗,消除心理陰影。
第四,教會學生學會放棄。人生就是有舍有得,班主任應該教會學生學會放棄,對于一些無法挽回的事情,班主任應該教會學生學會放棄。
總之,對學生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首先學會給自己減壓,保持陽光的心態、健康的心理去影響學生心理健康;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探索心理健康教育方法、途徑,積極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的工作任務雖然煩瑣且繁重,但一定要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反之,學生心理健康了,也會影響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誨是條漫長的道路,榜樣是條捷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