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桂平市木樂鎮中心小學,廣西 桂平 537200)
一個教學水平一般但在教學中投入自己感情的老師,他的教學效果遠比那些知識淵博但不與學生交流、互動且毫無激情的“滿堂灌”的教師的教學效果要好。情感是影響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和諧的師生情感能夠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進而轉化為一種穩定的學習動力。和諧的師生關系對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以及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
師生關系對學生的個性心理、社會能力和創造性等也有著很大的影響。教育的過程是學生社會化的重要過程,是學生個性養成和發展的過程。個體是在與他人的交往中得以認識自己的,尤其是對小孩而言,老師的評價直接影響到他的自我評價。在某種意義上說,師生關系在一定程度上是整個社會關系的縮影。學生正是在與教師的交互活動中習得一定的社會規范、行為準則和價值觀念,積累一定的交往經驗,培養起社會能力的。
在教育過程中,師生之間發生沖突是常有的事。沖突發生后,關鍵是我們教師如何化解沖突。一個優秀的教師一方面要盡可能避免沖突,另一方面要善于化解沖突。 師生沖突是指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情緒對立或公開的對抗。一旦形成師生沖突,對師生雙方都有不利的影響。首先,對學生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再者,師生沖突對教師本人也有極為不利的影響。此外,由于教學本身就會使教師處于一種緊張狀態,再加上師生關系的緊張,很容易就形成不良的應激狀態,這樣就會加劇教師身心反應,從而影響師生的身心健康。
就師生關系總體而言,還存在著急需改善以及優化的復雜問題,其任務十分艱巨。
這里所說的首先是學生觀的問題。什么是學生觀?學生觀是指怎樣看待學生,把學生看成什么樣的人,對學生采取什么樣的態度問題。新時期的學生觀倡導:學生是發展的人、獨特的人、具有獨立意義的人。但現實大多是:教師滿堂灌,學生全程跟;教師包講,學生只要記好、背熟;學生違紀教鞭就會等著你;教師“過分”,學生就會疏遠你、報復你……因此,厭學情緒就會產生,因為學生的自主權沒有了。
還是回歸學生觀的問題。盡管力求改變師生關系,但由于老一套的師生關系很難改變,又加之表面上實施素質教育,實質上還是一味地提高教學質量,考試評比依然在進行,逼著老師還是以君臣似的關系來對待學生,因此師生間的地位和心靈代溝很寬、很深。
1.要站在學生的角度看問題才能贏得信任
作為一名老師,只有放下架子,在生活中要尊重孩子,以平等的身份對待孩子,與孩子建立相互信任,做孩子的知心朋友,才能實現最成功的溝通。老師和孩子的交往,應該是平等的、民主的。在教育過程中要尊重孩子。孩子扮演的角色雖然是學生,但與老師一樣,他們的價值和尊嚴,也應該受到尊重。如果教師的獨斷專行,沒有站在孩子的角度來考慮問題,孩子慢慢的就會不信任老師,因為不信任會使現實關系中出現抵觸現象從而直接影響我們的教育質量。
2.獲得學生的信任,不要輕易許下諾言
學生往往會將老師的許諾當作誓言,一旦許下了承諾,但又破壞了這種嚴肅的承諾,學生便不會再相信了。因此,老師所說的話必須是真心真意的,方能取得孩子的信任。
總之,師生之間不是主人與奴隸的關系,而是一種平等、尊重、關心和信任的關系,要懂得尊重與理解孩子,互相關心、互相了解,這樣才能贏得孩子的信任。
教師在專業領域必須具備:淵博的科學文化知識,精深的專業知識,靈活的教學策略和過硬的教育技能。就會增加教師的信任度,有助于化解師生沖突,贏得學生的認可與信賴,融洽師生關系,才能保證教學成功。一個教師對學生的影響不僅是知識上的,智力上的影響,更是在思想上、道德上產生深刻的影響。教師如果能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去影響學生,學生就會被教師高尚的人格魅力所吸引,無形中會更加尊重教師,信任教師,教師也會感到自己真正盡到一個教師的責任,使和諧的師生關系得于建立。
一個好的管理體制對和諧師生的建立有積極的作用。教師和學生希望在一個和諧的氛圍中工作學習,從而促進師生自我價值的實現,提高教學效果。因此學校必須建立和完善學校的管理體制,提高管理隊伍的業務水平與道德修養。成立交流會,每隔一定時間,組織師生參加交流,讓他們表達自己的思想,使學校管理體制得到不斷完善,只有這樣,教師才有信心去教學,學生也有激情學習,形成和諧的校園氛圍。
總之,現代學校管理是開放式、民主化的管理,教師與學生是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只有形成和諧的師生關系,教育事業才能得以蓬勃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