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銀川閱海中學;2.銀川市第九中學,寧夏 銀川 750000)
“以學定教”實際上就是生本教育理念在教學過程中的一種直觀體現,主要指的是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來設計教學方案、選擇教學模式,以便使授課內容和形式更加符合學生的興趣愛好和接受水平,促使他們以積極的心態參與到實踐探究過程中,進而不斷增強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切實提高教學質量。基于此,初中數學老師需要不斷調整個人的教學思路,在“以學定教”模式的引導下開展更為高效、高質的教學活動,從而為學生的長遠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從“以學定教”理念的出發點來看,初中數學教師在備課環節需要充分考慮學生這一主體,通過了解他們的喜好、個性特點及其對于數學課堂的看法、個人的實際學習水平來選擇不同的教學手段,同時根據課本中的具體知識點對授課流程與內容進行調整與優化,確保學生們能夠以個人喜歡的方式參與學習和探究,并在收獲知識的過程中感受到學習帶來的樂趣,進而不斷提升教學效率。在備課期間,數學教師還可以將學生感興趣的各種元素與相關知識點進行融合,以便降低教學活動的枯燥性,使課堂氣氛更加活躍。
初中數學老師在從事具體的教學工作時,可以通過設計有趣的教學情境來觸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從而不斷轉變他們的學習態度,使之主動參與學習、發現和解決問題,然后教師再依據他們的探究結果給出針對性地指導,以便進一步增強教學的實效性。如,數學老師可以將學生喜歡的漫畫、影視劇等融入到具體的授課內容之中,也可以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選擇各種案例編寫數學題目引導他們思考,由此以富有趣味的情境不斷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促使他們在探究中高效地掌握知識內涵。
為了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了解其形成過程以及實用性,初中教師可以借助實踐教學機會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其通過動手操作將抽象的理論具象化,并幫助他們更加準確地掌握各種數學原理的適用場景,進而不斷簡化其理解過程,有助于切實提高教學效率。例如,數學老師可以鼓勵學生借助手頭的各種工具對課本上的概念和公式進行分析,以實踐操作的方式還原其推導過程,并使其感受到探索知識的趣味性,從而使“學”成為一項主動的活動,有利于輔助教師依據學生的學習和實踐情況及時補充和縮減教學內容,保證教學活動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在數學課上,教師可以將學生按照一定的標準劃分成不同的小組,然后采用任務導學法指引他們在組內進行自學,接著要求各個小組交流和分享各自的學習成果,并據此明確其知識掌握情況,以便對其中的重難點、易錯點進行針對性講解,有利于不斷增強學生的學習成效。比如,教師可以根據基本的教學目標和課本內容設計一套統一的合作學習方案,在其中展示明確的任務,要求學生按部就班地開展探究活動,鼓勵他們在自學中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識和思維能力,并積極學習他人身上的優點,然后在分享與交流環節獲得更多靈感,同時在教師的引導下突破難點、把握重點、了解易錯點,最終不斷提高其學習效率。
初中數學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來組織分層教學活動,由此使其發揮個人主體作用完成適合自身的學習任務,進而不斷強化他們的自學興趣,在潛移默化中推動其綜合能力的不斷增強。如,數學老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設計分層的任務要求各個層次的學生開展自主探究活動,鼓勵他們調動學過的知識來思考和分析各種數學問題,同時根據他們的實際學習水平設計難易不同的課堂提問問題和練習題,然后從他們的角度出發分析其對于知識的掌握程度,確保全體學生都能在學習過程中有所收獲,之后教師需要通過針對性指導不斷強化學生的記憶、夯實其基礎,繼而順利增強他們的學習自信和學習效率,有助于切實發揮“以學定教”模式的優勢,從整體上提高數學教學的效率。
在教學實踐中,初中數學老師應當進一步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他們的學習體驗和實際需求,同時采用有效的策略幫助其吸收知識和發展能力,進而使教學活動真正為學生服務,切實提高其學習效率。與此同時,數學教師需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并在因材施教理念的指引下不斷完善教學方案,確保學生可以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儲備更多知識,同時引導他們發展個性、不斷進步,最終在長期的堅持中使之樹立積極的學習態度、發現數學學習的樂趣,有利于推動教學成效的不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