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九江市永修縣外國語學校,江西 九江 330304)
目前,小學數學教育現狀不容樂觀,從教師到學生都漸顯疲態(tài),教學效果更是遲遲不能與更高層次的教學目標相匹配,故而如何創(chuàng)建高效課堂應成為所有小學教師探究的必要性課題之一。經總結,從教師角度而言,小學數學教育存在的問題主要包括:教學理念傳統僵化、教學模式落后老套、實踐合作探究活動開展性不足、多媒體工具良好應用性缺乏,教師可比照此四方面問題,實施具體構建策略。
教學理念更新是高效課堂構建的必要性、基礎性策略,若這一策略未能在教師身上得到良好體現,則其他策略的貫徹實行將無從談起。對于小學數學教師而言,其要在教學理念方面中至少要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形成生本理念。“教師為本”在我國現代教育的土壤上,盛行良久。針對此點,小學數學教師首先要認識到“教師為本”是不符合教學規(guī)律的錯誤教學觀念,繼而應快速性、創(chuàng)新性形成“生本理念”,并通過一定手段使該理念深入學生之心。
第二,摒棄“唯成績論”,注重素質培養(yǎng)。我國初中教育資源均衡性不足,小學生小升初的競爭壓力一直很大,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尤其注重學生成績的提升與評比。基于我國在人才要求方面的先進化改變,小學數學教師應開展素質教育,將學生數學相關能力的培養(yǎng)作為教學的重中之重,以使學生終身受益[1]。
第三,堅持“內容為本”。教學內容應是一切教育模式、活動開展的基礎,小學數學教師應對課本內容形成深刻化理解,以使其有機融合于整體課堂教學中。
第四,正確看待與教學相關的新事物。在社會生產力不斷發(fā)展的今天,教學新事物層出不窮、鱗次櫛比,小學教師應當保持客觀心態(tài),既不可故步自封,堅持舊事物,也不可盲目追趕潮流,過于推崇新事物,要合理摒棄、引入新舊事物。
從某種程度上,傳統教學模式的持續(xù)性、反復性應用是高效課堂創(chuàng)建的強力阻礙,小學數學教師要認識到無論是基于學生數學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考慮,還是從現代教育要求與發(fā)展步伐出發(fā),新型、高質量教學模式的引入與深化性應用都具有絕對的必要性。目前,情境式教學是受到普遍關注的一種教學模式,其可讓學生在可引發(fā)共鳴的情境中,對所學數學知識產生全面、獨特、深層次的感知,繼而逐漸形成優(yōu)秀的數學素養(yǎng),如邏輯思維能力、數學應用能力、知識拓展能力、良好學習習慣等。小學數學教師在應用情境教學法時應務必做到以下三點:
一是要立足于學生志趣。教師應從學生心理思維狀態(tài)出發(fā),尋找其興趣點,確定其成長需求,明白其學習愿望,以使情境教學法具有相當的趣味性,進而點燃小學生學習熱情,引發(fā)其學習興趣。
二是要從小學生角度觀察生活。小學生是認知水平有限、所接觸事物不多、想象力極其豐富的特殊學生群體,教師不可對其講述大而空的道理與現象,要將其引入到自己能夠理解、體會的生活場景中,繼而使其在真切感受生活的同時,理解數學知識,而這就要求教師要站在小學生的角度看待生活場景與故事。
三是要尊重學生,相信學生,與學生進行有效溝通交流。
如在“三角形特性”一節(jié)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先讓學生總結與描述自己在生活中見到的內在構造存在三角形的生活事物,而后教師就可將一典型且可以實物展示的事物帶進課堂,如積木游戲中的三角形積木,然后以此為例,由學生自己對應課本所提到的“邊長、角、頂點”等概念。
合作能力與探究精神是兩種必要性的社會生存能力,故而應順理成章地成為數學教育要求的內容,為促進課堂教學效率,小學數學教師要在合理引入合作性、探究性活動的基礎上,確保其開展的有序性、內容性[2]。小組探究活動是現今各類教學常采用的一種活動形式,其可使參與學生在互相配合、互相激發(fā)的同時共同進步、共同發(fā)展。以小學數學而言,小組合作探究活動不僅要滿足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合理分組原則,還要按照數學教育目標、內容、特點等科學推進。具體而言:合理分組,即為要使小組成員之間的學習能力、組織能力、性格特點、擅長方面等具有層次性、相異性,同時要使各小組之間的競爭能力差別不甚明顯;科學推進,即合作探究活動的形式、時長、學生參與方式等應與課堂教學內容、目的等實現全方位匹配。
多媒體發(fā)展至今,已成為一種廣泛應用且效果絕佳的教學工具,且與傳統教學工具相比,在內容呈現形式上,具有形象化、趣味化、多樣化、可長時間無差別保存等優(yōu)勢。對于多媒體,小學數學教師要做到的不應當僅是為跟隨時代潮流的機械化使用,而應是有計劃的深層次應用,而要實現此點教師要從兩方面作出努力:
一方面,多媒體是一種信息化產品,高效性是其應有的特點之一,并具有圖片、音頻、視頻等多種內容呈現載體,教師在使用時要對多媒體形成系統化、正確性認識,不可過分追求載體的多形式化與多色彩性,要使每一載體都可對應相應內容[3]。
另一方面,只有數學知識的量變才能引起數學與其他事物結合能力的質變,因此教師要不斷豐富自己的數學知識儲備。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構建刻不容緩的教學現狀下,教師要正確認識數學課堂問題,并采取教學理念及時更新、教學模式有效應用、合作探究活動良好開展、多媒體工具科學引入等策略,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實現素質教育,并保障學生數學思維及能力的正向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