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墊江中學,重慶 408300)
在我國,交互式微課是一種新穎的教學模式,近些年才在我國逐漸的起步并發展,應用于初中課堂中的時間也是非常短的,但是即使時間短暫,所取得的效果確實非常顯著的。交互式微課倡導的是一種教師和學生之間雙向的信息溝通、互動和交流,這就和我國傳統的教學模式有著明顯的不同,是一種教學模式和教學理念上的創新。這種創新在很大程度上其實彌補了我國在傳統教育模式中的弊端和不足之處,大大的提升了我國初中課程教學的教學效率。同時在本質上,這種交互式微課的方式更加符合當下新課改的理念,讓學生從被動的接受轉變成為主動地學習,可以促進學生更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課程的學習和課堂交流中去。這樣不管是學生知識的學習,還是對學生學習素養的培養和全面發展都有著很重要的作用。本文將通過在課堂教學中的具體實踐來分析在課堂中使用交互式微課的優劣,希望可以為交互式微課的推廣和普及提供一些條件。
在初中地理教學中,交互式微課引入了獨特的在線搜索、調查工具,如各種功能齊全的電子地圖、在線調查平臺以及功能強大的數字通信技術。學生能從交互式微課的實際情境中掌握讀圖的基本技能,養成在日常生活中熟練運用地圖的習慣。地理學科是一門唯一關注空間分異的科學。學生在交互式微課中邊學邊練,從形象到抽象培養圖文轉換能力,構建出由“點”到“線”再到“面”的不同層次的知識體系。學習過程中既有橫向空間異同的交互,又有縱向時間變化的交互。交互式微課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約束,提供給學生認識世界各地地理事物時空變化的多種途徑。學生通過交互式微課觀察地理事象的分布規律,了解其變化過程,分析其變化原因,關注其變化結果,探尋如何控制不利變化和實現有利變化的途徑。在教學中把上述的“觀察”、“了解”、“分析”、“關注”、“探尋”變成學生的一種主動的交互行為,能把不同的地圖組合起來并找出彼此間的關聯,將獲得的表象進行思維加工和處理。在交互式微課中,學生對地理空間的準確表述和空間的科學推理得到強化,提高學生對空間的理解和認知水平,促進學生身心發展。
在我國傳統的初中地理教學模式中,教學的主要是以教師的講解為中心進行展開的,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知識,這樣就在很大程度上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和主動性,教師只能依靠自己的經驗進行學生掌握度的判斷,這也就導致教師無法非常準確的把握學生打的學習效果。但是新穎的交互式微課在初中地理課堂中的應用則是完全不同,這種教學模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幕布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和缺點,教師可以通過視頻等多種方式,進行對課程教學的進一步加工和講解,這些視頻可以通過各種多媒體技術來播放,可以讓學生更加直觀、深入的去進行對課程內容的理解,學生也可以更加積極地投入到課程的學習當中去,學生也會更加愿意的參與到有關地理知識的收集和整理,他們會樂于進行地理知識的學習,這有助于加強初中生對地理知識的印象和掌握程度。此外,這種教學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也非常有效的豐富了初中地理課程的教學內容,有效地豐富并優化了我國的基礎教學體系,這樣的效果不僅是對學生的學習有著促進作用,對我國宏觀的教學改革也有著非常重要和正面的作用。
互聯網模式下的地理教學資源越來越豐富。這就需要教師熟知初中地理教學大綱和教學內容,根據課堂需求,利用微課教學模式將適合大綱的教學資源進行應用,在選擇和整合過程中,需要教師有著豐富的地理知識體系、創新意識和發掘地理教學資源的能力。教師要根據自身情況繼續再學習,再培訓,不斷充實自己,制作更豐富多彩的微課內容,讓學生獲得的地理知識面更廣。在教學中,教師還可以根據不同的階段或者不同的學生對于地理的學習需求不同,制作成難度、重點等不同的微課,更具個性化和針對性,讓學生們有更多的選擇,這種強調自主性和個性化的教學對于初中地理教學來說是非常難得和意義重大的。例如,在講授“地球的運動”一課時,微課的教學模式的優勢非常明顯,可以以動畫的形式將地球的自傳與公轉非常直觀的展現出來,自傳和公轉的方向、周期等這些難以理解的概念就清晰的描述出來,易于理解和記憶。教師還可以將更多的教學資源用微課的形式加以展示,地球運動所產生的各種地理現象,如日月星辰東升西落、晝夜交替現象、時差現象、四季變化、晝夜長短的變化、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等。這種全方位的微課教學模式,將生活中的場景融入到地理知識中,可以豐富學生學習內容,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如何將所學應用到實際生活中,用地理概念來解釋現實生活中的地理現象。
微課在初中地理教學中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具有很多優勢,教師要在掌握教學大綱的基礎上,針對學生差異性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微課內容的創設,不斷的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課堂質量和學生學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