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黃石藝術學校,湖北 黃石 435000)
音樂教育不同于其他文化教育。這是一種情感的表達,可以促進人與人之間更好的交流,用音樂表達無形的內心世界。音樂本身的美可以感染學生,在感受音樂魅力的同時提升他們的審美水平。中職學生的年齡跨度比較大,文化水平參差不齊,管理難度較大。所以,中等職業學校應把"法治"與"德治"結合起來。音樂教育是德治的有力工具。通過音樂教育,學生的審美會逐漸影響道德,提高道德品質,把良好的道德品質轉化為良好的道德行為。
音樂教育對中職學生德育功能方便的提升有很重要的影響,可以啟發學生的道德認知。例如,一些學生特別喜歡流行歌曲。在對中等職業學校學生進行教育時,教師需要重視對教學音樂的選擇,重視對音樂中歌詞傳遞的信息與價值觀,教師必須從形式和內容上做出準確的判斷和分析。同時也必須通過判斷和分析來獲得正確的理解。在對學生進行教學時,音樂教師必須告知學生正確的認知方法,以提高學生對真善美的認識,達到德育的目的。
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在學習音樂時,不僅是學習音樂和歌曲的唱法和表現出的情感,更重要的是對音樂內涵和歌曲內涵的理解與表達。我國有很多優秀的民族音樂,每一首都表達出獨特的意義與價值,學生在學習和欣賞的過程中,可以感受到音樂內在傳遞出來的價值觀,并受到深深的影響。學生也會被音樂中的內涵、事件、場景和人物所吸引。基于此,當他們去學習的時候,必須結合音樂本身和學生的實際情況,使學生能夠掌握音樂基礎理論中的體裁、和聲、旋律、節奏變化,并將其與自己的現實生活有機地聯系起來,從自己的感受中去理解音樂中的美學。這種價值觀的引導不僅可以教會學生辨別善惡與是非,還可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繁重的文化教育讓學生感到緊張。當他們上音樂課時,他們會很興奮,因為音樂能讓人感到放松和快樂。帶給學生最直觀的感受,讓學生融入到音樂的情境中,他們將進入一個音樂的旋律世界。一段時間后,這種感覺會改變學生的審美觀。例如,《春江花月夜》是我國的一種傳統音樂。它是流淌在中華文明血液中的瑰寶,是勞動人民與自然接觸形成的思想結晶。它可以讓人們從繁華喧鬧的城市中脫離出來,融入到舒適輕松的自然氛圍中。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可以感受到音樂帶來的震撼,說出一首歌的起源,音樂理論知識,將學生的知識與情感結合起來,幫助學生感知真善美,形成自己的欣賞能力,提高審美能力。
音樂的影響是在不知不覺中形成的。所以在引導中職生端正行為規范中,音樂具有其他學科無法代替的作用。音樂教學也可以作為一把標尺,引導中職生規范自己的行為,以聲音或樂器為載體,把一個人甚至上百人的思想聚集在一個班級里,形成一種精神上的碰撞,從而影響行為,達到引導的目的。歡快、悲壯、震撼或者其他類型的音樂,會給學生的心理和心情都有著深刻的影響,形成情感與行為上的規范,從而形成更加積極和健康的心理狀態,成為規范的學生和規范的公民。
德育功能在中職音樂教育的體現也包括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這已經成為衡量學生素質合格與否的標準。愛國主義情感的培養是形成學生道德體系的關鍵。比如《春天的故事》、《東方紅》這類的具有愛國精神、民族精神的音樂,影響著幾代人的成長。這些紅色經典歌曲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內心的愛國情懷,還可以幫助學生更加了解相關的歷史背景,從而擴展他們的歷史知識,讓學生的德育素養得到提升。
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操也是中職音樂教育的德育功能的體現,音樂具有獨特的魅力和可塑性,所以相比其他學科來說更具優勢。可以通過旋律和音符凈化學生的心靈,與學生進行情感與思想的互動。與傳統素質教育相比,中等職業學校實踐能力和操作能力的培養更加明顯。音樂教育通過音樂形象讓學生感受到一個生動多彩的世界,促進學生用行動去探索。
音樂不僅能展示一個人的風采,更重要的是,音樂能促進學生的團結與合作。音樂合唱要求每個人齊心協力,完整地演奏一首音樂。只有當每個人互相協調時,才能沒有不和諧的音符。一旦節奏被打破,整首音樂就會給人們帶來視聽噪音。因此,中等職業學校的音樂教育可以幫助班級更加團結,使學生實現團結的力量。例如,《東方之珠》的合唱要求每個人在不同的時間點保持一個旋律,這樣表演就可以順利完成。在另一個例子中,歌曲"《馬鈴兒響來玉鳥兒唱》需要男女學生的合作和默契來完成表演。
綜上所述,在中職音樂教育中,教師要將德育教育與專業知識的教學相結合,充分發揮出德育功能在音樂教育中的作用。新時期下的音樂教學重視德育教育的體現,讓音樂教學效果更加明顯,也體現了音樂教學所體現的功能是實現德育目標的必由之路,也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