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麗雪
(福建省漳州市第五中學,福建 漳州 363000)
閱讀是“聽、說、讀、寫”四項技能之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曾向全世界教育機構發出警告:明天的文盲將不是目不識丁的人,而是不知道如何學習的人。這告訴大家:在如此激烈競爭的世界,作為教育主體的我們應當著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而閱讀能力的培養是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基礎,所以,教學實踐中,教師應注重訓練學生的閱讀技巧,培養閱讀能力。
為了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必須指導他們精讀若干完整的語篇,這就要求首先要學好課文。在課文教學中,不僅要向學生介紹課文的背景知識,還要指導學生通過課文所敘述的具體事實獲取客觀信息,進而對課文的層次結構、中心思想、寫作風格甚至文章的意境、作者的語氣、心態和情感基調都應有一個全面、整體的理解和把握。
預習是學生自學能力的重要方面,是培養學生獨立獲取知識的有效手段。每學一篇課文之前,應布置預習作業,要求學生通讀全文,以便對課文內容有一個整體的、初步的了解,并列出課文中的生詞、詞組、句型、重點和疑點,完成課文后的閱讀理解題,熟讀并理解課文。
在課堂上,首先簡要介紹背景知識,檢查學生預習完成“閱讀理解”的情況,采用與學生討論的方式對課文的整體理解取得正確、統一的認識。在練習訓練中,指導學生盡可能完整地、準確地把握全文的層次結構和內存聯系。指導學生對課文進行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的總結和英文表達,并進行縮寫、改寫、概述課文等綜合練習,要求熟讀、背誦課文。這樣,培養了學生閱讀的技能技巧,拓展學生的口語和寫作能力,鞏固和擴大學生的語言知識。
中心思想是作者在文章中自始至終要闡述和表達的內容,因而也是學生在閱讀中所應獲取的重要信息。主題句有明顯的概括性,句子結構比較簡單。主題句一般出現在文章段落的段首或段尾。閱讀時,要讓學生注意目標、大小標題和文章的第一段及其他各段第一句及最后結論,然后就中心思想回答問題,這樣就抓住了中心,對文章有一個概括的了解。通過找文中的主題句來培養學生的推理、概括能力。
一般來說,英語閱讀主要有三種形式--精讀、泛讀和快讀。精讀的任務在于系統基礎知識的傳授,基本語言技能的訓練,以及培養學生初步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泛讀的任務在于著重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培養學生細致觀察語言以及假設、判斷、分析、歸納、推理論證等邏輯思維能力。快速閱讀則要求在非常有限的時間內迅速完成讀者與作者書面交際的任務。在閱讀過程中,略過無關信息,篩選有用信息,利用標題、段落、主題句和關鍵詞語,辨認要點,迅速有效地獲取重要信息。提高閱讀速度,進行快速閱讀也有一些具體方法和技巧問題,如快速泛讀、計時閱讀、略讀和導讀等。
懂得了如何進行閱讀的理論還遠遠不夠,最重要的是實踐,實踐,再實踐。一個人的閱讀速度是由各種因素決定的,如知識的多少,語言水平的高低,視域的大小,閱讀的習慣,精神集中的程度等等。但只要下定決心,糾正那些不良的閱讀習慣,掌握各種閱讀技巧,注意平時知識的積累,改進閱讀方法,克服在閱讀理解和閱讀方面存在的障礙,進行大量的閱讀實踐,就一定能把閱讀理解率和閱讀速度提高很多,達到較高的水平。
根據上下文猜測詞義是一種極重要的閱讀方法和技巧,它可以避免見生詞就查的問題,以提高閱讀速度和閱讀興趣。我們可以利用文中的同義關系、反義關系來進行猜測,也可以根據習慣表達、構詞法常識(如:詞根、詞干、前綴、后綴)猜測詞義,或根據列舉的共同特征和對比猜測詞義,利用上下文語境和邏輯關系猜測詞義,利用經驗常識猜測詞義。我們在平時訓練學生閱讀材料時應當讓他們養成閱讀的良好習慣。做練習時,讓他們不斷猜測詞義,猜測熟悉的詞在特殊語境中的意義,猜測生詞的含義,除非阻礙理解,否則不查字典。經常性停下來查字典會影響思路,造成對文章無法通篇理解,而只要讀得多了,做得多了,就能根據上下文猜測出詞義,俗話說,“書讀百篇,其義自見”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方法正確的默讀,它的速度比朗讀要快三倍左右,如果學生有指讀、心誦、唇誦、喉誦等不良習慣,應該進行糾正,越早越好。
心理學家實驗證明:人在閱讀時最大幅度可以一次識別20-29個字母,一般人也可以識別四個詞左右。最初可以訓練學生每個意群停頓一次,正確劃分意群有助于整個句子的理解。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如果經常布置學生背誦課文,特別是重要的段落,經過一個階段之后,增強學生語感的效果十分明顯,有的學生能心領神會,朗朗上口,即使水平差點的學生,在閱讀理解時速度也會有較大幅度的提高。
當然,閱讀訓練顯然不能單純把著眼點放在閱讀數量上,要注意閱讀技能的培養,也應著手訓練各種技巧的應用。只有這樣,才能提高閱讀速度,才能有足夠的時間對整篇文章進行綜合歸納,推理判斷以便達到提高閱讀能力的目的。
總之,“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培養閱讀能力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只要我們方法得當,持之以恒,定會收到滿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