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利建
(龍南市龍洲小學,江西 贛州 341700)
小學語文課堂對于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語言組織能力都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語文課堂不僅僅只包括簡單的字詞句的學習,更重要的是對文章的把握能力、理解能力的培養和鍛煉。因而在小學階段如何更好地培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概括能力是現階段需要研究和探索的重要問題。從小學生學習心理的角度看,思維的基本過程是分析和綜合,高年級學生正處于現象概括水平向本質抽象水平的過渡時期,他們已能對事物的現象和本質聯系進行初步的概括,但缺乏系統性、順序性、和概括性。對那些非常抽象的事物還不能進行科學的、本質的、全面的概括。所以學生概括文章主要內容就出現了零散、只關注單一的現象,沒有連續性、順序性,以點帶面的概括,對于本質的概括更是鳳毛麟角。
簡言之,小學語文是學生學習的必修課,是有關漢語的教學,對于培養學生良好的溝通和表達技巧都有積極的作用。概括是學生應該掌握的要點,它對學生的邏輯能力具有非常高的要求。因此,要切實做好概括教學,讓學生能夠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就必須打破原來的教學局限性,從指導學生概括“段”“篇”以及“章的中心”三個方面進行專項訓練,教給學生一定的概括方法,并樹立學生概括學習的新思維,通過比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題目是一篇文章的眼睛,通過題目我們就能夠得到課文的很多信息,有的課文題目,就是對文章內容的高度概括?!逗蜁r間賽跑》這一課時,就從這個題目展開,給學生列出了讀文線索:(1)作者為什么要和時間賽跑?通過初讀課文,讓學生明白外祖母的去世是作者懂得時間飛逝、日月如梭的道理,然后才會決定“和時間賽跑”。(2)作者怎么能和看不見、摸不著的時間比賽的?作者又有什么感受?讓學生細致深入地再讀讀課文,找出作者在文中和時間比賽的事以及描寫作者感受的句子,讀讀體會、交流。概括這類課文的主要內容,就可以從課題入手了。
概括內容和復述課文內容是有著明顯的區別。復述課文是增添內容,可以添加復述者的感受和體會。不能改變文章的主要內容。如果說復述課文是一顆大樹,那么概括內容就是一節樹干。概括內容要抓住文章的的大意,細節部分直接刪掉。我們先易后難。一步一步引導孩子,學習進而掌握這一能力。1.使用填空法。所謂的填空法就是由老師板書課文的主要內容,關鍵詞挖空,以填空的形式展現給孩子們。例如《陶罐和鐵罐》一文中的主要內容。鐵罐看不起( )。很多年過后,陶罐成為文物,( )不復存在。孩子們在熟悉課文內容后,能夠輕松填出來。經過幾次訓練后,教師進一步引導孩子。主要內容中的主人公是誰?故事的起因是什么?經過是什么?結果是什么?經過一次次的鞏固練習,孩子就能得到一個關于概括主要內容的公式。
先可以是孩子熟悉的課文、文章,讓他來概括文意。家長根據他的概括加以指導,如要找核心句,要體會作者寫文的意圖,要用簡短的句子等。讓孩子入門。再找一些孩子喜歡讀的文章,讓孩子閱讀后,用一句話概括出文意,家長予以修正引導。這樣由易到難,反復訓練,他的閱讀概括能力一定會提升。
在課堂上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極為重要,當學生有細微的進步時要及時鼓勵他們。尤其是在口語交際上,定出課題先讓學生小組討論,在組內交流時,會發現平時不愛發表意見的學生也會毫無顧忌地談論起來,當小組代表反饋意見時就可以請這些同學談,即使講得不是很好也可以適當給予鼓勵,這樣就能激發這些學生的表達欲望。既鼓勵了這部分學生又能很好地帶動優生。讓學生愛說,就應該設計有趣味性的題目。對學生進行說話訓練時,如果設計的題目太深或離學生的實際生活太遠,可能會減退學生的積極性,所以我們應該設計一些學生感興趣的題目,如:看圖片說,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說。
總而言之,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是一個長久的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我們從不同的途徑、運用不同的方法逐步去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