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洪梅
(貴州省遵義市綏陽縣思源實驗學校,貴州 遵義 563300)
生命是寶貴的,珍視生命,我們才能感受四季的冷暖變換,體驗生活的千姿百態,追求人生幸福的種種可能。初中生隨著年齡的增長、心智的發育,他們更加關注內心的感受和需要,一旦得不到滿足時,有的人就經不起一時的挫折,容易做出過激的行為,甚至傷害自己的身體,放棄自己的生命。因此,我們要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培養學生對生命負責任的態度。
例如:在教學七年級道德與法治《守護生命》一課時,我用海倫凱勒海倫接受生命的挑戰,用愛心去擁抱世界的故事做引領,再鏈接新聞里學生自殘和輕生地后果,然后讓學生結合自身實際,談談自己在愛護身體和養護精神方面,有哪些值得肯定的地方?還有哪些地方需要調整和改進的地方?最后,再拓展一些關于火災、地震逃生的知識。通過在課堂上進行生命教育,增強了學生生命的韌性。
道德與法治課程要引導和幫助學生達到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社會主義、熱愛和平等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這要求道德與法治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加強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增強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從而做到努力學習,全面提升素養,既為自己創造美好的人生,又為建設祖國和保衛祖國貢獻自己的力量。而鏈接時政,可以使我們的愛國主義教育更生動、更實際、更有效。
例如:在教學八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認識總體國家安全觀》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樹立國家安全意識,自覺維護國家安全,我結合時政新聞“薩德事件”“釣魚島事件”“中印邊界沖突”“中國與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的南海紛爭”等對目前威脅我國國家安全的內外因素進行分析,孩子們聽得十分專心,課堂寂靜無聲,他們的目光和思想從書本走向國家和世界,青澀的領悟著中國面對的機遇與挑戰,世界需要和平與發展。這使得原本枯燥乏味的思政理論課,變得生動具體,具有時代特色和鮮活的感染力,同時有利于引導他們關心時事政治,胸懷祖國,放眼世界,培養愛國主義精神,達成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這就是思政課的生命價值。
初中生逐漸長大,開始有自己的想法,想要更多的空間,渴望更廣闊的世界,當羽翼漸漸豐滿時,開始審視父母對自己的愛,質疑父母,甚至挑戰父母的權威與經驗,發生沖突。而初中道德與法治課面對學生成長中的問題,為初中生正確認識成長中的自己,處理好與父母、老師、同學朋友、集體、國家和社會的關系,提供了必要的幫助。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讓學生學會與父母積極的交流和溝通,有效的化解沖突,建立和諧的親子關系,體味親情的美好。而讓學生結合自身實際,認真發現父母對自己的愛,體會父母為撫養自己付出的辛勞,會激發他們的情感,增強親情體驗,共創共享和諧美好家庭。
例如:在教學七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愛在家人間》時,我以“過去——現在——以后”為線索,讓學生在筆記本上回憶自己和父母相處的磕磕碰碰,然后談談自己現在對這些事情的看法,想想自己以后該怎么處理。最后還安排了一個體驗活動:讓學生回家給父母一個擁抱!給父母制作一張愛心卡片,上面寫上你最想對爸爸媽媽說的話!
接下來,在下一節課《讓家更美好》的教學中,讓學生談談自己回家完成體驗活動后的感受,孩子們談著談著就開始檢討和后悔自己曾經對父母的忽視和虧欠,有的孩子甚至流下了眼淚。這時候我趁熱打鐵,引導學生要與父母交流溝通,增進理解和信任,共建和諧家庭。這樣,整個教學過程層層推進,邏輯清楚,即優化了教學方式,又達成了本課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收獲頗多。
科學精神包括求實精神、創新精神、實踐精神等。它會隨著科學實踐而不斷豐富發展,是人類的寶貴精神財富。當前,我國正在落實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轉變發展方式,建設創新型國家。且當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理念也深入人心,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有利于培養創新型人才,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而聚焦時代,與時俱進,可以讓科學更好地為人民服務,為人類造福。
例如:在教學九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創新永無止境》的“萬眾創新”這一目時,我結合2020年抗擊席卷中國大地的新冠肺炎疫情進行分析講解,從做好疫情監測、排查、預警工作,到強化重點地區人員流動防控;從適當延長春節假期、調整學校開學時間,到加強溯源和病原學檢測分析、加快治療藥品和疫苗研發,疫情防控的方方面面都體現著科學精神、貫穿著科學原則。
在講到“企業是社會創新的重要力量”這個知識點時,我結合視頻分析華為芯片的艱難歷程,以及美國對華為集團的打壓,讓學生清楚地認識到“外界技術的封鎖,以及無法尋求穩定的芯片代工企業幫助,已經讓華為的芯片產業受到了較大的影響。而擺脫這些不利因素影響的最好方法,就是提高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發展屬于自己的半導體芯片產業鏈,才能不受制于人”。課堂上,學生們聽得津津有味,甚至情緒也比較激動,我借機培養學生的愛國精神和科學精神,鼓勵他們為自己的美好生活和國家的前途命運而努力學習、自強奮斗。通過聚焦時代,有理有據的分析,有聲有色的教學,整個課堂的教學效果非常好。
總之,我們的道德與法治課要加強對學生的情感教育,引領學生了解社會、參與公共生活、熱愛生命、感悟人生,才能在認識、體驗與踐行中促進正確思想觀念和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和發展,成為一個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