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建萍
(廣西欽州市第六中學,廣西 欽州 535000)
雖然采用“問題導學”的教學策略對教師職責提出了要求,但隨著而來的教學策略在教學均衡上表現了它的弊端,學生整體獲得的效果并不是很明顯,主要表現在幾個問題上:
(一)課程內容優化后的難度增大。為適應問題導向教學,在語文知識點的實際應用上增加了教師的備課準備,對課題的專業性更加嚴格,教師潛意識中根據學生的能力進行優化,但大部分教師仍然是以“優生”為主,判斷學生整體知識水平以優秀學生所表現出來的知識強度來評判,有些問題在設計過程中沒有結合差生的水平,導致了差生的學習難度越來越大,難以及時的跟進整體教學計劃。同時隨著問題導向教學的開展,整體知識強度上不但要結合原有的知識結構,同時還進行了知識點的突破,產生了新的知識概況內容,無形中新增加了新的學習技能和基礎知識,整體上課程內容表現的越來越難,學生整體對知識點的把握性反而呈現下降的趨勢,在新的教學模式中仍然還要結合學生自身發展的能動性進行優化。
(二)教師時間安排更加復雜。問題導學中會產生不同新的問題,對問題的闡述和解釋時間會更加充分,但在遇到新的問題上,教師面對學生的不同問題在時間安排上會表現得更加倉促,有些問題會滯后,甚至有些問題會被忽略,在整體差異各不相同的情況下學生對問題的理解和思考會表現出不同的思考角度,因此教師在時間安排上會更加復雜,這一點上需要及時梳理。同時問題教學對備課要求的提升要求教師花費更多的時間來總結問題,被動的增加了教學時間,同時也要求教師花費更多的時間去尋找教學資源以滿足學生需求,課后輔導時間極大的新增,因此整體上教師容易出現“教學疲勞”的狀態。
(三)學生差異化發展更加嚴重。日常學習中,優生所表現的形態與差生是有較大區別的,優生對問題的積極性會更高,教學興趣直接影響了教學的質量,大部分優生對問題導學的方式會更加積極,參與度大大高于差生,在這種情況下,大部分教師難以準確把握差生的掌握程度,所以在教學中優生與差生之間的差異不斷擴大,差生的學習積極性會被打擊,一旦對問題設計的邏輯性不能夠準確把握,難以及時有效地進行自我糾正,隨著課程知識點的積累,表現的無力感越來越大,導致學習興趣逐漸下降,不利于差生的自我調控和發展。
在“問題導學”模式中采用小組合作是對問題教學的補充和完善,是解決差異化的重要教學策略。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基礎性的語文課程內容比較豐富,學生對知識點的積累也處于至關重要的環節,在問題導學中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可以從教學方式上優化教學質量,幫助教師合理安排實踐,合理配置教學資源和團隊資源。首先,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提高整體的教學質量,小組合作是一種對學生資源的整合,優生可以帶動差生,差生可以通過優生來完成自主學習;其次,小組合作是優生對差生的督促,小組團隊會形成團隊意識,在團隊協作的能動性上容易表達學生的個性,把優生的“優越感”化為實際的學習幫助,不僅補充差生的知識點,同時也是學習榜樣的實踐內容。在問題導學中加強小組合作還能整體推動優生表達、領導、配合等多方面的綜合素質提升,強化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是人才培養的科學實踐,體現出“以人為本”的靈魂。
(一)通過學習目的合理構建小組團隊
在問題導學中小組團隊的合理化直接關系到小組效果的形成,可以設置長期和短期小組成員,長期小組主要針對系統化知識內容,是學期安排中重點問題的答題者,由優、中、差三種類型的學生組成,這種小組合作主要針對課后問題的總結和闡述,是小組互助的主要成員,實現以優帶差的目的。短期小組是根據學生位置安排設置的及時小組,該類型小組主要針對教育課堂實踐教學中問題來建設的,主要是考慮學生對接交流的便利性以及課堂的有序性,所以該類型小組主要以帶動學生整體活躍性和氛圍來設計的,加強整體學生的參與度,激發學習興趣和動力,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加快學生之間的融入度,同時強化學生之間的黏性,從而間接性優化教學質量。
(二)通過問題檢驗合理把控小組合作過程
制定合理的問題導學日常學習規范,初中學生在課堂中對課題活動內容容易產生“偏激情緒”,問題導學中小組合作過程是一個交流互助過程,因此對課堂紀律和規則感的側重是比較大的,在小組合作過程中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提高學生的組織紀律和合理性,比如說對于問題的提出和解答采用什么樣的方式進行,這些都是優化的內容。在小組合作中可以采用“企業式”管理模式,通過小組獎勵與小組任務的配對來優化教學策略,對小組合作整體過程進行監督,教師需要及時參與小組互動過程,建立課后的關系群組織,保持整體小組的緊密性,提高小組合作的持久度。
問題導學中采用小組合作方式是新形勢下人才培養的主要優化教學對策,在以“問題導學”為前提下的小組合作具有其獨特的優勢,在開展小組合作過程中還可以建立相關學習目的,通過獎勵的形式激發學生團隊間的合作能動性,只有不斷地為學生自主學習為改善目標,才能實現“以人為本”的根本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