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秀娟
(西南財經大學天府學院,四川 成都 610052)
隨著信息技術與教育產業的深度融合,傳統教學模式發生了巨大的變革,微課、慕課、翻轉課堂日益興起,為學生提供了自主學習和系統學習的學習模式,云教學在此基礎上集合多種教學資源,成為目前高校教學中的一種新興教學方式。
云教學具有與傳統教學不同的教與學的形式。但是至少存在兩點共同之處:一是關于什么是學習。真正的學習不是發生在課堂里或校園中,而是發生在學生的頭腦中。學習不僅僅是接受知識,更重要的是個體主動探索知識、建構知識的過程。二是關于怎樣使學生愿意學習。知識由文本形式轉變為屏幕顯示形式容易,而創造滿足心理需求的學習環境不易。如何創建一個支持和激勵學習的積極的人際交往環境,是從事云教學的教師要特別重視的問題。
沒有場所限制和教師現場監督督促的云教學平臺,大學生學習狀態很大程度上依賴自主性與自控力,一些大學生學習課程時僅播放視頻,而并未真正學習,對于網絡考核采取搜索答案混學分的方式減少了自主思考。學生學習的自主性除了表現在對學習積極主動之外,還表現在學生的自我監控能力方面。
當代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能夠讓學生積極地接觸云學習的內容,主動地探索答案,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復習學習內容,而且,興趣能夠使學生在學習時集中注意力,而注意力越集中,學習的效果就越好。興趣能夠激活思考,降低云學習的疲勞感。饒有興趣的進行云學習,有利于最大程度發揮學生的潛能,提高學生的內部學習動機,使學生不再把學習當成一種負擔。
歸屬是指學生渴望得到老師、同學、家庭的關懷愛護理解,是對友情、信任、溫暖的需要。希望和老師、同學保持友誼與忠誠的伙伴關系,希望得到關心和支持等。希望有所歸屬,成為團體的一員,在個人有困難時能互相幫助,希望同學或老師能傾吐心里話、說說意見,甚至發發牢騷。自尊是滿足自我尊重的需要,能夠提升自信、價值與能力體驗、力量及適應性增強等多方面的感覺,而阻撓這些需要將產生自卑感、虛弱感和無能感。每個人都有自我尊重和要求別人對自己尊重的需要。學生只有在受到尊重時才會樂于自我提高,才能逐漸培養出一種自信、自強、自立的精神,才能使自己的心理得以健康發展,從而樂于進行網上學習。
自我調節學習能力與學習投入是保證學習者在基于計算機技術學習環境下獲得良好學習效果的關鍵因素[2]。在云教學實踐中,教師可通過強調云學習任務的價值,在學習過程中注重對學習者的肯定和鼓勵,并進行適當的網絡學習元認知調節策略的引導與訓練,從而提高學習者感知到的任務價值、自我效能感和元認知調節水平,達到提高學習者學習主動投入的目的。強化學生的“我要學”思想,讓學生在學習中處于一種主動的地位,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教師需要在教學中有意識地進行引導,讓學生主動去探索,在探索中提升學生的自主性和自控力。
教師在進行課程設置的時候可以給學生提供多樣的、有趣味的、挑戰性的學習資源。
1.加強指導。給學生足夠的時間來掌握學習材料,允許他們有修改已提交的作業的機會,這樣能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來成功地完成課程。
2.激勵交互和小組學習。以線上學習小組的形式有效地對學生的云學習加以組織,以小組為單位,安排一些能力較強的同學擔任小組長,起到帶頭和示范作用,組員間相互激勵和幫助,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得到極大地提高。
3.組織競爭性的學習活動。以個人或小組為單位,設定課題,讓學生們在老師的輔導下進行探索和求證,一定時期后由各小組選派代表在網上公布本組的學習成果,由老師和學生代表組成的評委團評定優勝。
1.組織集中的線上會議或線下見面活動。建立課程班級群,定期組織集中的線上會議或線下見面活動,在活動中有意識加強學生的集體觀,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使學生感受到來自集體的溫暖。
2.與學生建立通暢的信息溝通渠道。教師可以把自己的EMAIL地址、QQ、微信、聯系電話等告知學生,學生可通過郵件或電話與老師直接進行聯系,加強師生之間的信息溝通,在師生間建立融洽的關系。教師對學生提出的問題要予以重視,并盡快給予答復,并且根據掌握知識的情況對學生進行恰當的引導。
綜上所述,云教學是應用功能強大的信息技術由學生自主完成學習的方式。為提高和確保學生的自主性,進行網絡教學實踐的教師除了完善自身的教學技術以外,適時地把握學生在學習中的心理狀態和心理需求,直接關系到云教學的成敗。因此,具備良好的云教學技巧,再輔以必要的能夠滿足學生心理需求的措施將為云教學的成功提供切實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