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貴溪市實驗中學附屬小學,江西 貴溪 335400)
兒童田徑比賽是根據兒童的身體、心理和其他發育特點進行的一系列活動游戲。在田徑運動中以新的組織形式探索兒童基本的田徑技能,使兒童在享受快樂的田徑運動中提高身體素質,培養集體合作精神。有趣的田徑運動中的每一個項目都是精心設計的結果。主要包括短跑跨欄接力、一級方程式、跨欄跳、撐竿跳遠等。內容涵蓋了田徑中基本的運動技巧,如跑、跳等。其目的是強調學生身體的綜合鍛煉,提高小學生對田徑的興趣,避免早期的運動專項化。
應該說,傳統田徑教學模式過于單調,很容易使小學生感到枯燥乏味而失去學習興趣,進而導致小學體育教學效益不高。小學生只有真正對體育學習產生興趣,才可以真正地愛學、樂學。小學體育教師在趣味田徑教學過程中一定要重視并選擇各種豐富多彩的教學方法,進而不斷激發小學生的體育參與興趣。常見的趣味田徑教學方法主要有以下幾個:第一,變通法。在大多數情況下,田徑運動是一種重復性的活動,不利于激發學生興趣。因此,我們可以采用變通法對學生在田徑活動形式進行創新,使其更具趣味性。例如:我們可以將原本的直線路線代之為蛇形、波浪形、螺旋形,還可以將常規跑步細分為接力跑、短跑、花樣跑等。第二,模擬法。小學體育教師可以在傳統田徑運動的基礎之上,通過模擬各種動物或者動畫人物來重組訓練方式,例如:蛙跳、鴨子學步、兔跳等,從而使原本枯燥乏味的動作訓練因為模仿而變得形象化,自然而然的提高了學生的參與興趣。第三,故事背景法。教師可以將一些喜聞樂見的民間故事引入到趣味田徑教學中,如“智過火焰山”“越過封鎖線”等,進而使小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得以充分發揮【1】。
在《小學體育課程標準》中一再強調小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根據目的在于通過小學體育活動幫助他們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和價值觀。由于小學生本身身心發展尚未成熟,這就使得一些難度較大的田徑技能他們一時難以掌握,這就需要小學體育教師在教學中應適當弱化田徑的競技性,不斷增強教學興趣性,從學生的喜好入手,合理安排田徑練習強度以幫助他們獲得積極的內心體驗,進而獲得預期教學效果。
一方面小學體育教師應結合學生田徑水平制定合理的趣味田徑訓練方法,并且根據趣味田徑教學內容規劃好訓練強度,將其控制在小學生身心承受范圍之內,以確保趣味田徑訓練得以順利進行。另一方面小學體育教師在學生進行趣味田徑訓練時應注重鼓勵和激勵學生,使他們可以逐步形成自我堅持的意識,進而可以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趣味田徑鍛煉,提高趣味田徑練習效果。
田徑趣味性的提升有助于學生更好地融入教學,豐富田徑運動形式的方法多種多樣,而為了改變單一化的傳統教學模式,教師可以設立趣味田徑情景,促使簡單的跑步轉變為多樣化的情境,教師或提出新的田徑運動模式,對應學生的喜好,將田徑練習融于游戲當中,使學生在游戲的潛移默化中得到鍛煉。
比如在教授站立式起跑時,教師首先要讓學生獨立嘗試各類不同的姿勢進行起跑,教師輔助學生在階段性練習后歸納總結,讓學生在不同的情境中比較哪種起跑方式更為簡潔。趣味的田徑情景讓學生更積極的參與,提升學生對跑步的興趣,在此基礎上,教師指導學生站立式起跑教學,在學生掌握了相關姿勢后,將學生置于設定的情境中增強練習,使學生的實踐機會增多,有利于田徑的深度教學。
同處一個班級的學生的體育水平也良莠不齊,各個學生的體能和身體素質有較大差異,教師在教學中不能千篇一律,而要側重于學生的差異,教師因人制宜地進行教學。關注差異是基于學生的立場,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彰顯了面向全體,尊重學生的教育原則。在田徑教學中實施差異性教學,需要教師深入剖析學生的個性差異,掌握學生的具體情況和體育學習能力,了解學生的偏好,針對學生采用差異化的教學方式,施行分層訓練,對體能較好的教師要提高田徑技能的運用要求,強化運動的挑戰性,反之則要適度降低要求,或減少跑步的距離,或延長跑步的時間。這樣有利于學生彰顯個性,在田徑學習中取得更好的發展。
為提升整體的教學效益,在創新田徑訓練活動內容上,教師應不斷探究和了解小學生的興趣關鍵點,同時靈活的將興趣內容增添到教學之中,從根本上創新田徑的訓練模式。比如,田徑的競賽性質決定了比賽形式的匱乏狀態,因此教師可以將田徑練習的競賽方式擴大化,激勵學生勇于參賽,其中內容的設定可以分為短程賽跑和長程賽跑以及任務型訓練,而規則也應隨著內容的變化而變更。
為此,教師應當在開展田徑訓練的過程中,逐步創新和優化體育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興趣,并為其制定科學的訓練計劃,向學生普及田徑的基礎理論知識,傳授給學生實用的田徑訓練技巧,運用競賽模式,讓學生互相激勵,共同進步。在訓練計劃的設置上,由于小學生的體育課程時間十分有限,僅僅通過體育課進行田徑訓練是遠遠不足的。為此,教師需要在課余時間進行科學的穿插訓練,循序漸進地增加難度,為學生的綜合素質提供有利的保障【2】。
綜上所述,基于當前的新課改背景,結合學生的發展特點,教師要針對田徑的教學進行方式的創新,以學生為本,在教學中融入游戲元素,并創設趣味性的情境,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空間。同時教師要注重學生的差異,以此為基礎擬定更加科學的教學目標,以最科學的方式教育學生,從而提高教學質量,最終使小學生的綜合體育素質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