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瀟尹
(遼寧科技大學藝術學院,遼寧 鞍山 114000)
課程思政主要指的是將思想政治教育滲透于各學科課程教學體系之中。2017年,習近平明確表示“使各類課程和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課程思政的提出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傳統思政教育的缺陷,進一步擴大了思想教育陣地,新時代思政教育體系初具雛形并日臻完善。
鋼琴課程與思政教育之間具有較強關聯,具體表現為:第一,教育對象相同,鋼琴課程和思政教育的教育對象均為學生,其主要目的在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第二,價值追求統一,鋼琴課程以及思政教育均追求高質量教學,促進學生形成健康積極的價值理念。第三,本質相通,鋼琴課程中蘊含了諸多思政教育元素,比如刻苦訓練、愛國情懷等元素,為兩者融合夯實了重要基礎。
教師在開展鋼琴課程教學過程中,應通過向學生講解作品創作背景及作品主旨等方式深入挖掘鋼琴教學中所蘊含的各種思政教育元素,以此為牽引,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在潛移默化中形成正確價值的理念和優良精神。鋼琴練習是一個漫長且枯燥的過程,有很多學生由于未養成吃苦耐勞的精神,而在鋼琴學習之路上半途而廢,既浪費了時間,也未形成堅毅的品質。在開展鋼琴課程教學時,教師可以鋼琴作品為突破口,挖掘其中所蘊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和內容,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和熏染,促進學生逐步形成吃苦耐勞的優良精神,學會克服困難和挫折,直至開啟成功大門。如引導學生鑒賞鋼琴協奏曲《長征》,該作品描述了長征的歷史過程,反映了中華民族百折不撓、不怕犧牲的民族精神。在欣賞作品后,可向學生講述那段充滿血與淚的滄桑故事:1934年10月,紅軍長征的路途正式開啟,途經了14個省,翻越了近20座大山。走過荒無人煙的草地,也翻越過白雪皚皚、冰冷刺骨的雪山,行程共計兩萬五千里,在這遙遠的路途中,食物匱乏、棉衣急缺,在艱苦的環境下,中央紅軍只能樹皮、雪水等維持生命,有很多紅軍在征途中餓死或者凍死。當代大學生出生于物質豐富的新時代環境之下,他們大部分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家中的小公主小王子從未吃過苦,也無法體會到先輩所經歷的殘酷環境,有些學生被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所迷惑,所以,我們更需要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引導學生在鋼琴訓練中增強意志,養成吃苦耐勞的精神,促進長征精神成為學生的前行之力。
鋼琴課程的本質和思政教育是相同的,其根本目的均是全面提升學生的素養,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綜合發展。鋼琴課程側重于對學生感性思維的培育和發展,思政教育則強調對學生道德、思想等方面的引導,兩者皆是為了促進學生的綜合素養全面提升,引導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逐步形成健康積極的價值理念,以此塑造健全積極的人格。在開展鋼琴課程教學時,教師應通過科學合理的方法引導學生加強對音樂價值及內涵的思考和品味,重視對學生情感體驗的引導與發展,促進學生在良好的環境下逐步形成積極健康的審美情趣。鋼琴演奏需要演奏者眼、手、腦、耳之間協同合作。在開展鋼琴課程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中國鋼琴曲目的學習實現德育美育教育,培養學生民族精神,堅定民族信念,促進民族音樂的傳承與發展。通過西方樂器來表達本民族的音樂、文化和內涵,弘揚民族音樂精神,實現德育美育教育。另外,教師需要在尊重學生的前提下,和學生之間進行平等友好的交流,共同分享對鋼琴曲的認識,深入體會其中所蘊含的精神力量,促進學生在音樂鋼琴訓練中提高作品感悟能力,逐步形成健康積極的審美情趣和價值理念。
教師依托鋼琴作品對學生開展思政教育,促進學生在音樂的熏陶中提高審美情趣、促進思想品質全面提升。以鋼琴作品《解放區的天》為例進行剖析,這是由著名作曲家、鋼琴家儲望華改編的一部作品,作品中運用了較多的民間曲調和節奏,充滿了濃郁的民族特色和時代氣息。輕快活潑的節奏反映了民族解放后中國民眾的喜悅之情,同時,這也從側面反映了戰爭的殘酷以及老百姓對和平的強烈渴望,優美的旋律掙脫了時空的束縛,在人們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師在開展教學時,應引導學生體會其中的蘊含的豐富情感,領悟解放的可貴性,認識到先輩們為謀求解放和自由作出的努力與犧牲,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
課程思政,任重道遠,它是教學的主線,更是教育的根基。通過思政教育和鋼琴教學之間的深層次、全方面融合,在提高學生專業技能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樹立健康積極的思想認識和價值理念,為國家發展、社會建設培養新時代高素質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