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鋒
(南昌市第三中學,江西 南昌 330013)
體育核心素養是核心素養的具體化。2016年,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的于素梅提出:“體育核心素養是通過體育學科學習,學生所能掌握與形成的終身體育鍛煉所需的、全面發展必備的體育情感與品格、運動能力與習慣、健康知識與行為?!辈贿^,這表達只是把體育核心素養的培養對象指向學生群體,因此,“體育核心素養”并不是學校體育教育的專屬術語,所以,后來有研究學者提出了“體育學科核心素養”一詞。
隨著時代的改變,學校教育體制的改革,體質測試考核的要求以及初中體育考試的改革,使得體育教學工作受到了重視,初中體育課堂的教學逐步地發生改變。但是,初中體育教學的現狀還是處于尷尬的情況,還是存在放養式、傳統式以及應試式的教學現象。
放養式的教學模式,顧名思義指的是教師讓學生在寬松的教育環境下進行自我學習,但是在這種教學模式下的體育課更多出現的情況是在完成基本的熱身運動后,體育教師讓學生自行在操場上活動。
這種教學模式的原本出發點是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獨立學習的能力,但是在體育課堂上的實際的情況卻是學生在操場上漫無目的地游蕩,靜坐,等候下課。學生在這樣教學模式當中,更多的是形成了自身的惰性,使得身體素質逐漸下降,體育知識無法獲取。對于體育教師,這種教學模式是很難獲取教學經驗,也很難保證學生的學習質量以及體育成績。
傳統式的體育教學,采用四步走的形式開展教學,教師強調基本部分的教學,并且按部就班地進行體育教學,把跑步,跳躍,投擲等體育學習內容,直觀地教授于學生。
這種教學模式,教師只需要把體育運動的動作直觀地傳授給學生,學生只需要聽從教師的指揮進行動作學習,使得學生缺乏主動思考,學生對于體育的知識沒有深入了解,只是單純知道“該跑只需要跑,該跳只需要跳”,而不知道“為什么要這樣跑或者跳”,這使得課堂缺乏思考性和趣味性,降低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體育教師長期處于這種教學模式當中,會使教學方法、手段、形式缺乏創新,逐漸制約自身的教學經驗,從而影響自身的教學發展以及課堂的教學質量。
體育教師首要應該增強學科德育教育,通過體育德育教學,體現體育學科的重要性,營造課堂的氛圍,凝聚班級的團結,喚醒學生對課堂的紀律意識,培養體育學科的品行道德修養。其次,需要提高自身專業素養,打破傳統的傳遞-接受式和照本宣讀的教學模式,利用學科知識的交叉互補,引導學生對體育知識的好奇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使學生產生學習欲望,帶著問題參與課堂,尋找合適的答案,從而使得課堂變得積極主動。最后,因地制宜,根據教學內容,合理設計教學情境,選擇合適的場地和器材,開展體育課程。因材制宜,根據教材知識以及學校的情況,適當選擇合適的知識,通過不同的教學手段,進行問答實踐教學。因異制宜,根據學生差異,因才而施教,創設適合的體育目標,激勵學生的奮斗意識,鼓勵學生的積極參與,表揚學生的優異行為。
初中階段的學校教育是每一個學生的重要轉折點,也是學生綜合素養發展的關鍵,對于生理和心理處于發展階段的學生,初中體育的教學工作是有著重要的引導作用和教育意義。
初中生在體育課堂學習中,不能只是認為體育課只是單純的“走、跑、跳、投”,還要理解“走、跑、跳、投”的意義、技巧、技術等,這個方面正是初中體育課堂教學所需關注的問題。初中生應該通過體育課堂教學,培養自身體育理論知識,配合課堂體育運動實踐,全面提高身心的發展,提高體育認知的能力。其次,通過體育課堂的學習,培養頑強拼搏、堅持不懈,相互合作的體育品格,通過體育課堂的比賽,培養尊重規則,尊重裁判、尊重對手的體育道德,提高精神層面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日常行為,培養社會適應的能力,最后,健康的身體、良好的心智促使自己逐步地養成終身體育的態度與能力。
教材是課堂教學的載體,體育課堂教學內容離不開體育教材的知識,體育教材為體育課堂的教學指明方向。
體育教材內容的選擇需要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情況而定,如初中生的身體形態,身體機能以及身體素質處于快速發展的階段,力量、速度、耐力方面的素質相對較低,因此教學內容需要選擇合適的運動強度和運動方式。其次,根據教學場地的條件,考慮場地的可用性、內容的可行性和效果性,堅持“教育性、趣味性、鍛煉性、因地制宜、可行性”五大原則開展體育教學。最后,體育教學要基于體育教材,亦可結合多方面的學科知識,讓學生更容易、更簡單地學會體育的知識。
體育學科核心素養,是新時代社會的需求,也是新時代教育對教師的要求,對學生的期望。學生是國家未來發展的希望,教師是國家未來希望的指導,教材是聯系教師與學生教與學之間的橋梁,因此,體育學科核心素養離不開教師、學生、教材三者,而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是以教師、學生、教材三者為培養對象,通過三者的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相互進步,為達到培養學生體育道德品格,終身體育意識和運動實踐能力的目標而共同努力。因此,為了培養體育學科核心素養,我們必須明白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在初中體育課堂當中所面對的對象以及對其所發揮作用,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理解體育學科的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