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宏瑾
(遼寧何氏醫學院,遼寧 沈陽 110163)
在新課改背景下,美術教育也致力于教學改革。為了實現人才培養目標,高校美術教學要求學生除了具備美術專業知識,還必須具備審美素養,能夠發現美、感受美和欣賞美,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就業競爭力。教師在高校美術教學中要注重創新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和創新人格,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實現高校美術教育的最終目標。因此,探究高校美術教學中的創新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美術是一種表達思想和情感的有效方式。過去,部分學校以應試教育為主,學校、教師、家長過于重視學習成績,忽視了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只注重升學考試科目,忽視了美術的價值,以致一些學生在審美能力上存在缺失。如今,在高校美術教學中開展創新教育不僅能夠加強美育的功效,而且能讓學生利用藝術形式表達思想和情感,引導學生通過眼睛發現身邊的美,在繪畫、攝影等審美過程中提高審美品位與明辨是非的能力,從而以辯證思維方式思考和分析,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
在美術學習的起始階段,學生以觀察或臨摹優秀美術作品為主,并逐漸將其內化為自身的美術素養。美術教師要豐富和擴展學生的美術常識,在教學后期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與創造能力,使其體會與領悟藝術的真諦。在高校美術教學中開展創新教育,可以讓學生學會用美術的形式表達內心世界和生活感悟,進而在學習中樹立創新意識,不斷提升自身的創新能力和美術綜合素養。
目前,社會發展需要復合型人才,這也是就業市場的人才招聘方向。很多行業或企業急需兼具美術技能和美術素養的美術專業人才,這就要求美術專業人才不僅要擁有專業的美術知識和技能,而且要具備審美能力和創新能力。如,新媒體工作需要撰寫文案,但目前的公眾號推送文章、淘寶詳情頁等除了需要文案內容,還需要合理布局文字和圖片,這就需要新媒體工作者具備一定的審美能力,從而吸引人們關注。因此,創新能力是各行各業都需要的一種能力,可以為行業或企業注入創新活力。在高校美術教學中開展創新教育,可以彌補學生審美能力方面的缺陷,使其明確個人定位,提高就業競爭力,進而滿足社會的需要。
目前,相當數量的美術教師教育觀念還較落后,側重技能的傳授,對學生創新能力培養不夠。在實際教學中,教師依然注重進行美術技法的教學與訓練,而對有利于學生思維訓練與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課程敷衍了事。這種教學模式不符合社會發展對美術人才的需求,形成這種教學模式主要是由于教師的教學理念陳舊。因此,高校美術教師要轉變舊的教學觀念,樹立科學創新的教育思想,不僅要注重學生知識技能的訓練,而且要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這樣才能潛移默化感染學生,才能真正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要使高校美術教育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效果更為顯著,就應根據社會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及自身辦學特點,科學制訂新的教學目標。首先強化學生的創造力訓練,通過創造力的培養,充分調動大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與創新性,提升大學生對創新教育的接受度。其次是制定培養大學生創新思維及提高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小目標。每節美術教學課都要制定小目標,而且要為學生留出充足的時間,充分發揮學生自由想象的空間,讓他們突破思想的禁錮,不斷提升創新能力。
隨著高校美術招生人數的不斷增長,美術教學存在著跟不上時代發展需求的問題。因此,高校美術教育要在科學設計美術教學目標的基礎上,優化美術教學模式與課程設置,要著力改變以往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將學生的主觀思維融入教學過程中,增強課堂教學的互動性、趣味性、參與性,提升美術教學效果,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在高校美術教育中,教師特別需要重視美術教學模式的創新。首先,在對一些名畫的展示與講解中,教師不要過多地談自己的見解,而是要采用教師提問學生答、學生提問教師答、學生提問學生答等各種討論式教學方式,將問題留著給學生討論,讓學生從中獲取創新靈感,學會思考。
總結:在高校美術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要明確創新教育的內容和要求。教師要意識到創新教育在高校美術教學中的作用和價值,整合學術資源,加強美術課程創新建設,豐富美術創新思維活動,強調開放式教學的價值,進而實現高校美術教學創新教育的最終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