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萍
(南豐縣傅坊鄉中心小學,江西 撫州 344500)
眾所周知,小學教學階段是意識形成階段,是從具體形象到抽象思維能力過渡的關鍵時期。如果教學過程中一味地采用數學形式化的方法去做,而不注重思維能力的培養,既缺失了趣味性,甚至還會讓學生沒有學就產生了畏懼感和厭煩感,完全喪失了對學習數學的興趣與激情。因此,小學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是解決這些問題的唯一方法。它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敏捷性、反應能力與腦力思考能力而且能夠加強思維的深刻性,對于學生成長成才的發展路上具有不可替代的獨特作用。下面探究如何提高小學數學的思維能力,掌握其策略研究方法。
通過畫面感的直接描述,可以提高小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由于小學階段,他們的年齡尚未成熟,對于一些知識都是表面上淺顯的理解,沒有進行深刻了解,有些數學知識僅僅靠老師,肢體上的講解是無法理解的,會有一定的困難,這個時候老師就需要借助一些圖片工具展開教學,使學生能夠直觀地感覺到,能夠更加通俗易懂的理解,使抽象問題具體化,能夠在學習思路上幫助他們理解得更加順暢。同時也要因材施教,根據每個學生不同的教學情況及需要,制定有差異性的思維能力培養方案,使他們在一個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效率。
比如,在“認識人民幣”中,人民幣完全是生活中普遍使用的,老師可以引入生活情境來吸引學生興趣。在課堂開始之前老師可以先準備帶有導購和購買者的名牌,并準備一定的蔬菜水果,擺出去市場買菜時的樣子。在上課時挑選幾名同學來完成這個情境并提出問題:市場有胡蘿卜5元每斤,茄子3元每斤,蘋果4.5元每斤,菠蘿6.5元每斤,如果你有30元購物經費,在把經費全部花光的情況下,你會購買哪些東西?這一問題不僅可以通過生活情境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而且可以復習學生的加減乘除能力,使學生能夠更好認識貨幣。老師在看到一些符合生活的課可以進行聯想,創造一些生活情境,把同學們帶入課堂中去,讓同學們親身經歷,提高他們的表象感知能力。這樣,不僅能使同學們印象更深刻,而且能夠調動課堂氛圍,提高思維能力。
大家都知道小學數學教材內容非常注重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因此我們要合理地設置一些小懸念,激發同學們的好奇心以及濃厚的學習興趣,使同學們身臨其境地參與到課堂的教學活動中,用具體手段表現出抽象內容,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進行探索研究,將本來很枯燥、難以理解的數學公式,在懸念的設置下,充分激發同學們的思考欲望,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
比如,在深入學習“加減運算”時,老師可以先舉出一些例子,如:“23+63=?49+50=?”等,讓學生暫時先回顧上節課的內容。但這種數較大的式子對于學生是比較困難的,在學生尚未掌握豎式計算法的情況下,老師可以先列出學生可以數出來的數字像“10+5=15”這個可以讓同桌之間通過數自己的手指兩個人合作完成,接著提問引導學生嘗試解答“22+34=?”。在教學中,教師可以以生活問題來吸引學生興趣,比如“一個籠子里面有22只鴨子和34只兔子,問學生籠子里面總共有幾只動物?”這次老師便可在黑板中列出自己算的豎式,十位數的2和3在一列上,個位數2和4在一列上,通過這種巧妙算法來講授本節課的內容,這樣可以使學生積極思考開拓大腦,激發學生的興趣。
學生在幼小時期對游戲有著極大的興趣,學生活潑愛玩是他們的天性,老師在上課期間把游戲和課堂有效結合起來對上課效率至關重要。游戲可以激起學生對學習的興趣,也可以更近距離的拉動老師與同學之間的關系,使老師與同學之間的關系更加親密。同時鼓勵學生之間彼此交流解題心得,針對可以解決的問題,可以同學間合作解決。
比如,在學習“周長”知識點中,老師可以讓學生拿尺子畫出10cm長的線段,之后提出問題,有誰能把這條10cm的線段改成一個長方形?這時同學們便會積極思考畫出四種長寬分別為1cm和4cm;2cm和3cm;4cm和1cm;3cm和2cm,便引出周長這一問題。老師需要以學生的角度來思考,依靠游戲的設定來激發學生的學習樂趣。運用游戲等通俗易懂的東西來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數學這門課程。正確課堂的引導,可以通過一句話,一個情境,或者是一個有趣的游戲,多種多樣,宗旨是為了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幫助學生學習。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教學是一門科學、一門藝術,更是一門學問。提高思維能力需要老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不斷創新、不斷總結,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對其未來生活產生深刻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