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福玲
(中衛市第一中學,寧夏 中衛 755000)
雖然說教育改革的深入發展,使得高中語文教學理念與模式發生了改變,但是從實際的角度來說,受到應試教育以及傳統教學的影響,不少語文教師還保留著傳統的單一的灌輸式教學,教師與學生缺少著互動,課堂教學封閉,這也導致學生學習的被動,這都不利于學生良好的成長。通過情境教學法的利用就可以改善這種局面,其不僅可以打破傳統教學中的弊端,在活躍課堂氛圍,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上有著出色的貢獻。因此,教師需要對情境教學法有一個良好的認識。
情境教學法,主要是結合實際的課文內容,通過語言、實物等“建構”工具,營造良好學習環境,并讓學生與環境產生共鳴,完成教學。從實際角度來說,情境教學法主要的功效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結合情境教學法,可以調動高中生的興趣。在情景教學法應該用的過程中,由于情境的構建是需要學生的配合,因此學生可以參與到課堂中。這也致使課堂氛圍更加的生動活潑,讓學生產生興趣。此外,高中生具有強烈的想象力,通過學生參與到情境的構建,他們的思維也會得到有效的發展。
其次,提升學生的想象力。結合情景教學法,教師可以去利用學生所熟悉的內容。比如說,在相關描寫動物類的課文時,教師會用到圖片、音樂等方式進行情景的構建,這也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去想象教材中的內容,并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入的分析。
最后,可以提升學生的合作能力。教師在應用情景教學法的過程中,會涉及一些游戲情景。而在很多時候,游戲是需要幾個人為一組進行游戲的參與。學生如果想要去贏得相關游戲,就必須重視同學之間的合作。也因此,學生合作能力就會得到提高。
故事情境的應用,主要是圍繞與課文主體或是課文內容以故事形態進行情境的構建。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通過故事可以將注意力快速的集中,并且他們在理解故事的過程中,其心理也會隨著故事的深入而發生變化,將自己的情感帶入到故事中,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比如說,在教學《哈姆萊特》中,如果單純的讓學生進行朗讀,他們只會陷入被動的學習模式,只是單純的停留在對于字面的理解,對課文還談不上深入的了解。而教師通過故事情境法進行,并以其中的故事作為主線,教師聲情并茂的講述,不僅能夠調節課堂的教學氛圍,同時學生也能夠更為透徹的了解文本情感主線,讓學生認識到文章無法言語的情懷,當然這也保障了課堂的教學質量。
音樂是人類靈魂的聲音,其既可以洗滌人們的心靈,又可以去抒發那些語言表達不出的情感。當然在課堂上的應用,也可以為語文教學營造良好的情境。教師在實際使用音樂情境的過程中,應當先把注意力放在挑選與課文內容相關的音樂上,這樣才可以讓音樂情境的創建更為直接與有效。
比如說,在教學《再別康橋》的過程中,為了保證學生更好明確其中人物的內心情感變化,并了解作者徐志摩內心情感。在教學中,教師在挑選相關的音樂應注重營造。比如說通過小提琴或是鋼琴進行背景音樂的營造。這樣的音樂在播放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緒不僅可以被悠揚的音樂帶動起來,同時學生也可以透過音樂,清晰的了解主要人物內心的情感,體會到課文內涵的深層意義。
問題情境重要關鍵,就是要引起學生質疑的心理狀態,有了疑惑他們才能夠發揮出自身的主動意識,并化為探索下去的欲望,去分析實際內容的根本。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結合實際的語文教材,以問題搭建教學情境,發揮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的能力。這也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習慣重要關鍵。
比如說,在教學《荷塘月色》的過程中,為了讓學生圍繞課文進行深入分析,教師就可以為學生搭建問題情境。可以這樣提問學生:“文中主要描寫了哪些景色”、“在這篇課文中都使用了什么樣的修辭手段”、“從整篇課文來看,作者想要表達的是什么感情”。通過這幾個問題所搭建的問題情境,可以有效使學生與課文產生聯系,并且學生通過這幾個問題的思考,也是在了解文章的大致內容與深層的思想感情,同時也是在鍛煉他們的獨立思考問題能力。
總的來說,在應用情境教學法中,教師應從教材內容、學生認知、教學發展的角度思考不同情境教學的利用,并為學生設計他們喜愛、適合他們發展的教學安排,這樣才可以充分刺激學生的精神感官,提高課堂氛圍,保證教學質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