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思琪
(江西省龍南市南亨鄉中心小學,江西 龍南 341700)
愛因斯坦曾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要想更好地進行小學美術教學,就要充分地調動學生學習美術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對美術的興趣。筆者認為,引導學生欣賞美術作品、鼓勵學生創作和帶學生親近大自然,從大自然中獲得美術的靈感這三個方面培養學生的美術興趣最有成效。
對于小學生來說,對一幅美術作品,往往是先對該作品的外在美產生了視覺上的巨大沖擊,然后再通過了解創作背景或作者的經歷等發掘出作品的內在美,內在美打動、感染了學生,使學生欣然接受。因此,小學生美術培養要在欣賞美中去實踐。
比如,在教學一年級美術“影子的游戲”時,教師可以在上課前給學生播放皮影戲,皮影戲是充滿樂趣的藝術表演,學生們自然會覺得好玩又有趣,就激發了學生對美術課堂的學習興趣。接著,教師還可以跟學生們玩手勢影子的游戲,看看哪個學生能通過手勢擺出更多的小動物的影子。通過這兩種辦法都能讓學生直接或間接地欣賞美術藝術,能很有效地激發起學生對本次美術課的興趣。再比如,在教學五年級美術“靜物寫生”時,可以利用多媒體給學生展示名家作品,然后再告訴學生梵高的生活經歷,創作背景等知識,讓學生更好地欣賞作品、了解作品。以梵高的《麥田烏鴉》為例,教師在給學生欣賞這幅畫作之后,可以給學生普及與梵高的相關知識,梵高早期只以灰暗色系進行創作,直到他在巴黎遇見了印象派與新印象派。梵高融入了他們的鮮艷色彩與畫風,創造了他獨特的個人畫風,在梵高待在法國亞爾的那段時間,發展已臻成熟。他最著名的作品多半是在他生前最后二年創作的,其中《麥田烏鴉》是梵高去世前最后一幅畫。麥田是梵高最喜歡的地方,烏鴉是“報憂鳥”,表達了梵高臨死前的心情。通過對作者經歷和創作背景的介紹,能夠學生對美術作品的理解,更好地激發學生對美術的興趣。
一個人如果做一件事被鼓勵被覺得做得好,那么那個人就會對那件事有更高的興趣。小學生的美術作品都往往缺乏技巧,卻充滿純真。面對一幅幅幼稚純真的作品,教師應該采取鼓勵態度,哪怕是一個局部的亮點,也不要吝嗇自己贊揚的語言。常言道:“好孩子是夸出來的?!币虼耍膭钚越虒W在激發學生美術興趣方面有很大的意義。
實踐證明,美術技能、審美能力和鑒賞能力提高得很快的學生往往都經常得到教師的表揚。我的班上曾經有一位學生,在上美術課時對我在課堂上展示的畫作十分感興趣,會認真地聽我講課,但是,一旦到了自己動手做美術作業的時候總是心不在焉,草草了事,我問他是不是不喜歡美術,他告訴我說不是不喜歡,就是覺得自己沒有天賦,也就提不起什么興趣了。我告訴他,只要他用心地去做,一定會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這之后,就能發現這位同學的美術作業雖然沒有非常精美,但是創意十足,比如在點評“夸張的臉”這一課的美術作業時,我就當著全班同學的面表揚了他的畫,他畫的臉是將一位生氣的人的眉毛和嘴巴處進行夸張,乍一看不修邊幅,仔細瞧瞧卻覺得很是生動形象。從此之后,這位同學對美術漸漸充滿興趣,在優秀的美術作業中也時常見到他的作品的影子。由此可見,鼓勵性教學對學生美術興趣的培養十分重要,且實施簡單,適合教師廣泛使用。
美術作品都是反映生活的產物,小學美術與其他學科不同的是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因此,教師可以適當地將學生帶到大自然當中激發學生的對美術的興趣,激發學生的美術創作靈感。
比如,在教學五年級“寫意動物”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去到動物園里參觀,一邊觀察小動物,學生一邊對著自己喜歡的小動物畫畫。在觀察時,可以觀察不同小動物在做不同事情時的動作和狀態,甚至可以通過給小動物投喂吃食讓小動物運動等來觀察小動物的形態。這樣的美術課打破了原有的傳統教學模式,將學生帶到大自然中,不僅有利于學生親近大自然,還有利于借著學生對小動物的喜愛來進行美術創作,從而轉變成對美術的喜愛,實現對小學生美術的興趣培養。其結果往往是學生們都觀察得十分認真,畫出來的作品豐富多彩,極具特色。這樣的美術課,學生的興趣點很多,學到了比課堂上更多的知識和技能,感受到一堂特殊的美術課。
總之,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把美術教育放在第一位,他認為“沒有審美的教育就不會有任何教育”。而教師若要對學生進行良好美術教育,就必須重點培養學生的美術興趣。教師通過上述三種方式,就能很好地對學生的美術興趣進行培養,當然還可以有別的方法值得教師們慢慢發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