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靜波
(白城市第三中學,吉林 白城 137000)
好奇心被譽為學生的第一老師,中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都很強,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可以很好的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學生如果受到好奇心的驅使作用,那么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均會大大的提高。作為一名優秀的中學地理教師,最重要的是要學會去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并將他們濃烈的的好奇心巧妙地引入到求知欲上面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適當地提出一些有吸引力的問題,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促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生活即是地理,地理源于生活。我們的實際生活和一些地理知識都有著緊密的聯系。實際上,在我們獲取地理知識的過程中,首先是對地理一種直觀的認知,其次在逐步地分析其形成的因素等,最后再通過實驗的驗證,進而進行推廣得出結論。因此,教師在地理教學過程中一定不能忽視在實際生活中發生的一些地理現象和地理知識,讓學生可以從實際生活中學習和積累更準確豐富的地理知識。
例如,教師在講解地球運動這一章節過程中,并不是簡單的根據課本上已有的知識點進行講解。教師利用生活中常見的兩種物品:地球儀和手電筒,讓兩個學生在講臺上一個拿著手電筒,另一個拿著地球儀,讓他們用手電筒模擬太陽光照射在地球儀上。讓下面的學生通過觀察地球儀在運動過程中手電筒的照射部分,讓他們結合生活中所觀察到的從而去聯想地球圍繞太陽運動時的場景,去思考總結得出晝夜交替的規律。這樣就可以更加充分的去激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地理空間思維,是指借助地理事物具體形象進行思維活動,其具體思維形式是想象、聯想,可通過地圖、其他地理圖像獲得。因而,在初中地理課堂上,為了更好地發展學生地理空間思維,應善于使用直觀教具進行教學。包括地理模型、地理掛圖、多媒體等等,讓學生能夠全面理解、深入感知地理知識,且透過直觀化教學內容形成空間思維能力,善于展開空間想象,始終保持相對活躍的思維狀態。
例如,在有關地球運動一課教學時,可運用多媒體教學工具進行教學,先為學生展示一幅北極星附近星辰運動軌跡圖片,于圖片上標注出北極星位置和某恒星運動軌跡。接著,為學生出示一幅北極星、北極、地軸、赤道平面、南極位置圖片,要求學生讀圖,再結合課本上的圖,說一說地球自轉是繞什么旋轉?從側面看,地球自轉方向是?然后,要求學生嘗試用身邊的事物模仿地球自轉,從北極和南極上空俯看地球自轉,繪制出地球自轉形態圖。通過利用多媒體實施教學,學生們將更好地感知到地球運動空間形態,從而養成空間想象能力。
邏輯思維,作為一種抽象思維,是指能夠依照形式邏輯,結合地理概念,進行思維活動,其具體思維形式是判斷、推理。當學生具備了邏輯思維,將能夠準確揭示出地理事物內在聯系,分析、探究出地理現象間因果關系。對于學生地理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要嘗試應用問題導向教學法。在問題激發下,學生們的思維將變得更為活躍,且能夠主動探究地理知識,形成對地理知識的深入了解,不再停留于相對表面的理論知識學習上。
經常開展地理課外活動,不僅能加強對地理知識的掌握,還能把知識變成技能,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利用課余時間閱讀課外書,報導,觀看電視節目,和收聽廣播等,舉行基礎知識競賽,填圖競賽等都能豐富同學們的地理知識和才智,啟發學生探索大自然的奧秘和社會現象的興趣。四、結語要想卓有成效地完成地理教學任務,為社會培養合格的人才,我們地理教師必須想方設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地理辯證思維,是指按照辯證邏輯規律展開思維活動。在對學生地理辯證思維進行培養時,應注重聯系實際生活。如此,不僅能夠改變以往死記硬背教學形式,又能夠讓學生思維得到拓展,敢于表達自己對地理概念和事物的理解,真正掌握所學地理知識。
例如,在有關天氣一課教學時,可先提問學生:“你們知道哪些用來描寫天氣的古詩?”這時,學生們會聯想到已經學過的《春夜喜雨》等語文古詩詞。接著,可鼓勵學生聯系實際生活,舉例說一說天氣對生活的影響。然后,請學生準確描述出教室窗外的天氣。通過這種教學方式,能夠讓學生學會辯證看待“多變的天氣”地理知識點,積極表達自己對天氣含義的理解。
綜上可知,在初中地理課堂上,對學生地理思維能力進行培養十分重要。但是,對于學生空間思維、邏輯思維、創新思維、辯證思維等地理思維能力的培養,要注重使用各種新型教學工具,以直觀化形式想學生呈現地理知識和地理現象。同時,通過設置課堂疑問,組織課外實踐活動,活躍學生思維,提升學生思維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