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俐
(廣東省惠州市博羅縣羅陽第五小學,廣東 惠州 516100)
引言:小學生正處于行為素質養成和德育素質發展的關鍵時期,學生個人綜合素質的發展容易受到周邊環境的影響,所以小學班主任應當對德育工作提高重視程度。在開展班級管理工作時制訂科學的德育工作目標,做到對小學生個性化素質的充分尊重,積極關注每個學生的德育素質發展需求和情感發展需要,進而促進班級德育工作的有效開展。
情感教育手段是班主任不容忽視的,尤其是隨著生本教育理念的深入人心,小學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更要把學生作為德育的主體,要積極關注班級里每位學生的情感特征,把學生利益作為德育工作的基本出發點和最終落腳點。
具體來說,就是班主任要多關注小學生的興趣愛好、行為特征和情感特點,借助多種情感教育手段的科學應用,形成對學生情感素質發展的有效激勵,最終實現學生情感素質和德育素質的有效培養。尤其是對于班級上的后進生,班主任在管理引導上更要傾注更多的情感,讓學生感受到自己在班主任心目中以及班集體中的重要性,這樣學生才能更好地加強自我約束和管理。
例如,為了有效培養班級學生的團隊精神,班主任要善于對學生進行評估和歸類,重點關注那些存在交際障礙的學生,引導這些學生多參加班級集體活動,并在集體活動中互幫互助,這樣才能讓學生感受到班集體的溫暖,并培養學生團隊精神和集體意識。
小學生年齡較小,不僅思想不夠成熟,而且認知能力和思維方式相對欠缺,這意味著他們在大多數情況下缺乏良好的判斷力,不能做到明辨是非。另外,小學生普遍有很強的模仿性,尤其喜歡模仿身邊的人。因此,班主任在開展德育的過程中,需要言傳身教,同時結合學生的心理特質為學生樹立良好的道德榜樣,用無形的精神力量感化學生,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
小學生在學校中接觸最多的教師是班主任,所以班主任更需要發揮出自身的榜樣作用。為了實現這一目的,班主任一定要提升自身的道德素質,用言傳身教規范學生的在校行為。比如,在教學過程中,班主任應使用文明的教學語言,不爆粗口,不用侮辱性語言對待學生。同時,班主任作為教師之首,其著裝需要大方得體,這樣才不會喧賓奪主,同時給學生以莊嚴感。而且班主任要注意自己的教學行為,必須穩重端莊,一言一行都要符合教師的身份。在和學生交往的過程中,需要以平和之心、平等之姿面對學生,這樣才不會引起學生的反感和抵觸。其次,班主任要充分了解班級內的每一個學生,發掘其閃光的特質,讓學生有機會展示自己。這樣既能營造良好的學習風氣,又能在不知不覺中解決很多管理弊端。
德育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通常會存在和其他學科教育同樣的問題,就是太過傳統的教學方式。很多教師及班主任在德育教學過程中只是死板地講授理論,忽略了小學生的實際學習感受,導致學生對德育內容的不理解且沒有學習的積極性。因此,班主任應該在教學實踐中根據實際問題創新教學方式,比如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來增加授課趣味性,通過播放一些德育視頻,或者有趣簡單的德育題材動畫,幫助學生理解何為道德素養、具體體現有哪些、怎么做才能成為有道德素養的人,進而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另外,班主任還應該根據不同年級制定不同的教學策略,有目標地進行針對性教學,學生也能更快更好地理解并踐行道德內容。
班主任有多種途徑實施德育,其中最有效的莫過于主題班會。德育絕不等同于說教,而是一種與常規教育完全不同的教育類型,因為它看重的是學生心靈的改變。但是心靈的改變和成績的改變相比,明顯后者更容易實現。因為只要掌握了良好的方法,提高成績并不是難事。但是想要改變一個學生的心靈,需要長時間堅持。而班會恰恰是一個對學生心靈產生影響的平臺。只要積極地利用班會普及德育,就能提高德育的效果。
既然是主題班會,自然會有不同的主題,這些主題為教師提供了發揮的余地。當教師希望實現某種特定的德育目的,就可以開展相應的主題班會。例如,為了增強學生的主人公意識,教師可以開展頭腦風暴,讓學生彼此之間溝通交流,激發與交換更具價值的觀點;為了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閱讀相關的書籍,并定期開展讀書分享主題活動;有的學生在平日喜歡隨手扔垃圾,不注重班級環境,教師就可以開展“文明伴我行,環境靠大家”的主題活動,同時鼓勵學生將這些不文明現象以幽默小品的形式在班上呈現,用情景喜劇的方式教育每一個學生保護環境的重要性。一開始學生看得非常開心,課堂充滿了歡聲笑語,但是學生發現這些小品反映的都是班級中常見的不文明現象或者自己曾經下意識做出的不文明行為時,內心充滿了羞愧。正因如此,在主題班會結束后,班上的不文明現象減少了很多,尤其是隨手亂扔垃圾的現象。由此可見,主題活動是一個重要的德育途徑,將直接影響并決定著學生的行為表現。在班級管理過程中,主題活動必不可少,因為它是實施德育的重要途徑。德育不是靠說教完成的,而是長時間地耐心堅持,靠一個又一個主題活動逐步實現的,必須引起教師的足夠重視。
結論:總之,在小學班級的德育工作中,班主任要充分發揮自身的組織和引導職能,對自身的教育角色進行準確定位,積極豐富德育的工作內容、教育形式、教育方法,深入了解學生的個性化特征,積極構建師生關系和優秀的班級文化,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以文化為載體,以情感為紐帶,進而為小學生德育素質的培養和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及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