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10月30日,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當代心臟病學之父”陳灝珠逝世,享年96歲。作為我國心血管病研究的先行者,陳灝珠在70載從醫路上砥礪前行,勇于開拓,勤于進取,在臨床領域不斷創造奇跡。
1924年,陳灝珠在香港出生。年少時,至親因病離世讓陳灝珠心存從醫救人之志。戰爭時期,顛沛流離的求學經歷讓他對醫學和生命有了更深的感悟,堅定了他從醫的決心。此后幾十年的從醫路,陳灝珠把全部精力都撲在了醫學研究和為患者服務上。他不斷攀登著醫學的高峰,取得累累碩果,為無數患者帶來希望。
陳灝珠在內科領域特別是心血管病的臨床方面造詣很深,是中國第一個提出“心肌梗死”醫學名詞的醫生,是中國“當代心臟病學”主要奠基人之一。他率先做選擇性冠狀動脈造影和血管腔內超聲檢查診斷冠心病,率先用電起搏和電復律治療快速性心律失常并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率先研究用活血化瘀法治療冠心病并闡明其原理。他對中國心血管病介入性診斷和治療技術的發展起了推動作用。
從到中山醫院成為一名住院醫師開始算起,陳灝珠在臨床、科研、教學的崗位上辛勤耕耘了70年,直到退休前仍堅持每天去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上班,保持每周一次用英語查房,讓所有的年輕醫生都欽佩不已。
教學是陳灝珠70年醫、教、研職業生涯中另一個濃墨重彩的篇章。他以精深淵博的知識、深入淺出的講授、循循善誘的態度、平易近人的關懷,引導了一代又一代青年學子步入救死扶傷的神圣殿堂。他的特色教學和人格魅力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身邊的年輕醫生。他悉心培養了博士后3人、博士研究生52人、碩士研究生24人,上過的教學和實驗課不勝枚舉且專業涉及廣泛。在陳灝珠所培養的眾多學生中,涌現了姜楞、葛均波、魏盟、舒先紅等一批知名的心臟病學專家。“我深深地熱愛著醫學事業,作為一名人民醫生,我很驕傲;我無悔自己的從醫選擇,也很榮幸親歷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的醫學發展與進步。”陳灝珠曾經這樣說。
陳灝珠不止專心于醫學,也用心參政。他曾擔任過農工民主黨中央副主席、上海市委主任委員、全國政協常委、上海市政協副主席。他說:“醫生治愈的是一個個患者的身心疾病,而政治家的目標是治愈社會生活中存在的頑疾,都是為了人民生活得更好,兩者可謂是殊途同歸。”
值得一提的是,在陳灝珠70年醫、教、研生涯里,他還多次“下基層”,到貴州威寧從事基層醫療服務,去云南參加過抗震救災。更難能可貴的是,這位參政“良醫”從政協委員崗位卸任后,依然牽掛提案里那些“老、少、邊、窮”地區,種種經歷讓他始終心系貧困地區的醫學人才培養和醫療建設,也促成了復旦大學陳灝珠院士醫學發展基金的誕生。
“生命之花”項目——“心·肝寶貝”公益救助計劃就是由陳灝珠院士醫學發展基金發起的,該項目奔赴云南貧困地區援助先天性心臟病兒童和肝病患者,成為創新醫療精準扶貧模式的典范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