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江南自古繁華富饒,建筑裝飾紋樣與布局風格自成一派,豐富多彩的文化孕育了江南獨特的建筑裝飾藝術,許多裝飾紋樣沿用至今,對現代的裝飾設計有著重要的參考意義。本文通過對江南地區及其周邊古民居的研究和對比,探索江南傳統民居裝飾紋樣的特點與設計風格,思考其在現代設計中的傳承與發展應用。
關鍵詞:傳統民居;裝飾藝術;建筑門窗;文化探源
中圖分類號:TU2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0)21-0-02
0 引言
民居建筑蘊含著匠人的文化意蘊,凝聚著當地的民俗風情,江南水鄉的富裕給建筑文化的發展提供了經濟基礎,各式各樣的裝飾藝術在一起碰撞出奇妙的化學反應,不斷衍生出各式各樣的裝飾紋樣和工藝手法。
1 江南傳統民居裝飾紋樣的生成背景
江南,指長江下游的南岸部分區域,主要集中在江浙一帶,江南傳統民居指的是我國江蘇、浙江等地的江南臨水民居,形成“貼水成街、就水成市”的居住環境。江南素來有“魚米之鄉”的美稱,自古以來就是富庶之地。江南的富庶為其建筑文化的形成提供了基礎,造就了小橋流水式的經典江南建筑風格,別有一派恬靜內秀的韻味。精美的裝飾、文藝的雕刻工藝等形成了江南傳統民居獨特的建筑審美韻味。
江南傳統民居的裝飾圖案是古代工匠們智慧的結晶,是遺留下來的文化瑰寶,是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延續,傳統民居裝飾圖案的發展也是一個去粗存精的過程。其建筑裝飾圖案取材廣泛,一開始是簡單的幾何圖形,慢慢發展為有著特殊寓意的植物、動物、人物等。不同地區有著不同的地域特點,因此江南各個區域的民居圖案會有一些不同,但反映吉祥如意等美好寓意的題材卻從不會過時[1]。這些裝飾圖案以民居建筑為載體體現了傳統文化的精髓,體現了道法自然、吉祥如意等思想內涵,具有寶貴的藝術、文化研究價值,裝飾圖案在門、窗戶、柱子、屋脊、柵欄等建筑的各個部分幾乎隨處可見[2]。民居建筑上裝飾圖案寄托著人們的美好愿望,體現了當時的文化習俗、生活特點、民族風情等。
2 江南傳統民居的磚石裝飾手法及其藝術特征
南北方磚石裝飾題材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常運用我們熟識的大獅小獅、和合二仙等裝飾題材來表達對吉祥如意的追求。兩者不同之處在于,南方人更重視文化的承傳,經常出現帶有神話人物的故事性磚雕,如孫悟空這類家喻戶曉的人物經常出現在畫面中。江南磚雕以高浮雕為主,構圖飽滿,主次分明,層次清晰,空間感很強。雕刻手法繁復,工匠以細膩的手法,將人物刻畫得栩栩如生[3]。相比之下,北方地區的磚雕通常運用壓地隱起的雕刻手法,保留磚石固有的堅實的質感,使柔美與剛健并存,其畫面較為抽象,畫面內容簡潔明了,較之江南的繁復,這里的裝飾更為沉穩、厚重、樸實無華。
2.1 門窗裝飾——門樓雕磚藝術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許多有關門的成語,如“書香門第”“得意門生”,古人也十分注重“門當戶對”“裝點門面”,有關門的典故與文化也有很多流傳至今,現代人還另有“門面擔當”之說,由此可見,歷經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文化演變,門在人們心目中有著特殊的地位,門樓雕磚,影響著整座建筑的外觀和住宅風貌,是門樓的點睛之筆,因此在古代文人心中尤為重要[4]。
門樓的雕磚藝術極其普遍,且風格類型多種多樣,可以是飛禽走獸,也可以是植物花卉等,各色雕刻紋樣營造出一種濃厚深遠的藝術氛圍,能裝點門面,給人樸素、穩重、含蓄的感覺。
2.1.1 人物故事類雕磚
一般分布于左兜肚、右兜肚及上枋。有的3個人一組,如“福祿壽”三星;有的七八個人一組,如道教八仙。畫面中亭臺樓閣、池沼、假山、花卉植物應有盡有。還有漁樵耕讀、垂釣讀書等主題,時刻提醒家眷要勤勞、堅持不懈地學習。雖沒有文字和聲音,但對人物表情的刻畫入木三分、動態傳達準確,構成了一幅幅生動形象的場景畫面,有“此處無聲勝有聲”的意境。
2.1.2 鴟吻
鴟吻用于建筑中是厭勝物,有滅火的功能。有人上書說東海有種魚,尾巴可以激浪降雨,故后人們把其形象倒立,令其嘴銜屋脊,以情水災,預示祥兆,稱之為“鴟吻”。
鴟吻一般用于宅第建筑的屋脊兩端,兩兩相對,呈倒立狀或口銜狀,尾巴朝天。這里的鴟吻一般由黏土雕刻而燒成,作為與門樓磚雕相協調的一部分,呈素青色,而且其造型特點明確,由龍頭和魚身兩大部分構成。
鴟吻的廣泛運用,與中國傳統建筑材料和結構有很大的關系。中國古代建筑,包括宮廷建筑和民用建筑,均以木材為主,構思巧妙的梁柱結構支撐著沉重的屋頂,不過在梁柱之間會砌上磚墻以遮蔽陽光、暴風雨以及防止賊和鬼神入侵。木材固然有著溫和、冬暖夏涼的優點,但也有易燃的缺點。人們為了減少火災的發生,不但建造封火墻,還在院內打井、放大虹,鴟吻的應用也代表了其祈求平安的精神需求。
2.1.3 云頭如意
云頭如意源于古代的絲織品裝飾紋樣。由于傳承了漢代畫像磚的制作方法,這種紋樣有著清晰、有力、不易損壞的特點。云紋紋樣以線狀由下而上、左右對稱性放射分布,線條飽滿、層次豐富。這樣做的目的,無不在強調云紋的精神功能。與鴟吻相比,云頭如意略顯含蓄。整體上看,云頭如意體量渾厚,由3層至4層云頭重復疊加起來,其底部大、頂部小,云頭由飽滿厚重漸變為尖狀,有高聳入空的感覺。云頭如意一般兩兩對立,成對出現,有的立于觀音兜式的山墻與屋脊交匯點之上,有的立于屋脊上,與門樓鴟吻的一樣,起到厭勝的作用,暗示滅火、鎮宅。
2.2 江南傳統民居裝飾圖案的類型特征
江南民居建筑的裝飾題材多種多樣,有人物、動物、植物,有時還會有變形之后的文字或者抽象的幾何圖案,圖案種類繁多,數不勝數,但它們也有著相同的特點,即在給人帶來美的視覺體驗的同時,也體現了當時人們豐富的藝術底蘊,承載著人們的美好愿望[5]。
2.2.1 萬字紋
神秘莫測的萬字紋,在中國傳統紋樣中占有一席之地,萬字紋還逐漸衍生出了多種其他紋理。萬字紋在明清時期發展最為鼎盛,大到門窗建筑,小到瓷器碗筷,它的身影隨處可見。據專家考證,除中國外,還在埃及、印度等地發現了大量萬字紋文物,由此可見,萬字紋可以說是風靡世界的一種裝飾紋樣。萬字紋在世界各地的寓意都出奇統一,都是象征永恒、美好等積極向上的寓意。武則天曾親自下詔,將“卍”與萬同音,意思為“吉祥之所集”[6]。
2.2.2 如意祥云紋
如意紋的靈感來源于中國吉祥物“如意”,關于如意紋的起源眾說紛紜。有學者認為如意紋起源于西方卷草紋的一個重要分支——心形結構渦卷紋樣[7];更為主流的觀點認為,如意紋應是在中國悠久的傳統文化孕育而成的,商周時期的云雷紋與如意紋有著一脈相承的關系;還有一種說法認為,是西方的心形結構渦卷紋與中國傳統的靈芝等紋樣結合,兩者融合而成了如意紋。無論起源于何處,如意紋都是在我國發展并走向成熟的,并且實現了多元發展,在建筑、服飾等方面都有著廣泛應用。在現代,如意紋還被廣泛應用于平面設計中,人們簡化了相對繁復的如意紋的“形”,保留其精神內核,使傳統紋樣與現代審美相結合,進行跨時代的藝術碰撞,呈現出絕佳的視覺效果。
3 江南民居建筑裝飾紋樣的文化探源
江南民居豐富多彩的裝飾紋樣不僅給人以美的視覺享受,而且還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底蘊,傳達了美好的寓意和文化信息。從裝飾紋樣的題材和藝術特征可以看出當時人們的文化思想和品位,反映出時代特征、地域特征、人文特征[8]。
首先,裝飾圖案的題材、造型、用料、色彩等反映出了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社會禮制等級,古代帝王、官宦、百姓用的裝飾紋樣都有等級區別,因此裝飾圖案用的題材、色彩各不相同,例如黃色涂料只能供皇家使用,其他建筑一律不允許用黃色。建筑要使用不同的牌匾、雕刻等來體現社會等級制度。
如今得以保存下來的江南民居大多是舊時名門望族的府邸,家族府邸彰顯了主人的身份地位、經濟能力等情況,建筑的裝飾圖案不僅僅具有很高的美學價值,同時也起到了文化教化的作用。民居室內外的色彩表達多以材料本色為主,古樸而素雅,建筑上的雕刻簡潔優美,散發出含蓄的審美情趣;整體色調典雅明凈,與周邊自然環境相互映襯,顯得純樸又大氣有格調,能體現出屋主的身份地位,又不顯得張揚俗氣。
受到明清時期等級觀念嚴明的儒家傳統思想與法制的影響,人們崇尚中庸的傳統儒家思想,建筑裝飾紋樣在這樣的背景下擁有了特定的意義。不論是植物、人物還是抽象的幾何紋樣,這些裝飾題材里都隱藏著想要表達的內容,反映出當時的傳統文化和哲學觀念。例如,蘇州巨賈云集,因此園林大多精美繁復,彰顯出住宅主人的生活富裕,而在常州青果巷居住的大多為士大夫階層,士文化是以儒家文化為主的價值觀念,儒家思想的精髓是仁義禮智信,崇尚中庸,崇尚和諧,這些文化觀念表現在文人建筑上,有了內斂不張揚,不擺闊炫富的文人內涵[9]。這樣的居住環境使人受到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潛移默化地對人們進行著思想道德教育,做到了形式與內容的完美結合,使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得以傳承。
4 江南民居建筑裝飾在現代設計中的傳承與創新發展
對于現代設計而言,追求前衛的同時也要注重文化的傳承,因此加強對建筑傳統元素的認知和了解是十分必要的,只有這樣才能將其融入現代建筑的設計中。在現代建筑設計的過程中,不一定要完全照搬傳統裝飾元素,可以將傳統的裝飾圖案進行創新再應用,讓傳統元素和現代符號相融合,對于兩者的特點去粗存精,最終在現代建筑設計中實現對傳統元素的傳承和創新應用。
如今江南民居裝飾圖案已經通過不同的方式應用于建筑外觀:一是將傳統裝飾圖案直接應用于建筑;二是將傳統裝飾圖案進行改造后再應用;三是不使用圖案本身,而是將裝飾圖案要傳達的思想內涵運用到建筑上[10]。如蘇州博物館的設計,就是江南民居的精髓與現代建筑完美結合的典范。
在室內設計中,江南民居裝飾元素也被廣泛應用。例如蘇州博物館新館,位于蘇州城區,與拙政園一墻之隔,博物館室內裝飾大多都延續了江南傳統建筑的風格,例如在回廊的立面和盡頭都會設置景窗來點綴,就是吸納古典園林中的借景之意[11];并利用簡潔的幾何圖案對傳統景窗進行概括,使用絲綢薄絹取代傳統窗格,給人若隱若現的感覺;同時也延續了古典園林的做法,在庭院山墻上開設冰裂紋景窗,在景窗后設置假山、花木、亭臺等,把傳統與現代建筑完美融合在一起。
5 結語
從江南傳統建筑裝飾元素與現代設計的融合可以看出,建筑裝飾元素在不停地推陳出新,傳統元素在現代設計中被給予了新的含義。綜上所述,江南傳統民居建筑裝飾藝術的演變過程是中國幾千年歷史文化沉淀的過程,這些裝飾圖案有著寶貴的欣賞價值和研究價值,讓現代設計有了更多素材和靈感。我們需要結合現代審美與功能需求對這些裝飾元素進行創新和再設計,探究現代建筑設計的新道路。
參考文獻:
[1] 孟鵬飛,邵曉峰.中國傳統吉祥圖案在新中式風格的應用[J].家具與室內裝飾,2019(04):118-119.
[2] 崔華春,過偉敏.晚明蘇南民居建筑裝飾設計思想探源[J].中國名城,2016(9):66-69+77.
[3] 劉鐵梅.晉中南民居磚石裝飾與江南磚石裝飾藝術的對比[J].中國科技投資,2012(27):100.
[4] 沈曉藝,吳冬蕾.關于江南傳統民居建筑的裝飾紋樣研究——以蘇州盛澤鎮民居建筑為例[J].大眾文藝,2018(24):62-63.
[5] 錢利,田曉冬.淺談中國現代標志設計與傳統文化元素的結合[J].美術教育研究(上),2018(12):62-63.
[6] 過珣華.明清時期江南民居的窗格裝飾符號研究[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S1):133-135.
[7] 臺雪純.中國傳統紋樣“如意紋”的溯源與發展應用芻議[J].藝術科技,2019(10):148+155.
[8] 熊家偉,熊瑤,嚴妍.中國傳統文化對室內設計的影響[J].家具與室內裝飾,2019(08):78-79.
[9] 吳逸,葉潔楠.傳統園林造園手法在當代城市公園景觀設計中的運用——以常州市人民公園為例[J].美術教育研究,2020(10):81-82.
[10] 陳芊慧,孫云鴻.淺析江南地區傳統民居裝飾紋樣在現代景觀設計中的應用[J].美術教育研究,2020(12):77-78.
[11] 李芹,朱白茹,張乘風.江南傳統文化在當代室內設計中的交融與傳承[J].家具與室內裝飾,2018(12):88-89.
作者簡介:張亦禹(2000—),女,江蘇常州人,本科在讀,系本文通訊作者,研究方向:環境設計。
指導老師:葛雪恒(1991—),男,江蘇徐州人,碩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