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銀萍 阮沿美 秦 芳/貴州師范學院教育科學學院
性教育是指關于兩性關系及性生活方式的教育,其目的是使受教育者性生理、性心理保持健康,性行為符合社會倫理要求[1]。大學生正處于性生理基本成熟,但性心理發展不全面的階段,究其原因是性教育的缺失和性知識的匱乏。雖然近幾年來,受西方文化的影響,人們對于性的認識逐步開放,但在進步的同時也造成了一些不良后果。例如國家人口計生委科學技術研究所在2013 年發布的一組數據顯示,我國每年人工流產高達1300 萬人次,其中25歲以下的女性約占一半以上;有調查報告顯示,90%以上的男青年和60%以上的女青年有過手淫行為,但長期以來由于手淫有害的過度宣傳,以及”手淫是不健康的行為或不道德的”,致使每次手淫都在精神高度緊張或煩惱的狀態下進行,使他們產生沮喪、自責的心理,長期下去造成心理疾病和性功能障礙[2]。本研究針對貴州師范學院大學生的性教育、性態度和性知識開展調查,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一些建議,達到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目的,同時也為以后各大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展開提供更多的實踐和理論依據。
采用隨機發放問卷,對貴州師范學院在校大學生進行調查。調查問卷共發放234 份,有效問卷229 份,有效率為97.86%。其中,男生占28.38%,女生占71.62%;在年級水平上,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分別占11.35%、75.11%、11.79%、1.75%;少數民族占18.78%;來自農村的占82.09%。
從查閱文獻、編寫問卷、發放問卷、收集數據、分析數據等各個研究活動,根據組員的特質進行合理分工及確定完成各項工作的時間。
查找相關文獻后,從三個維度分別設計題項,問卷采用五級計分,使用問卷星收集數據利用SPSS 刪題,確定最終問卷,信度為0.857,效度為0.86,均高于0.7,表明信效度良好。

表2 不同年級大學生性教育、性態度、性知識評分的差異比較
利用SPSS 統計軟件,對收集的數據進行獨立樣本T 檢驗和單因素方差分析,根據結果,繪制表格,制作統計圖。
由表1 可知,不同性別大學生的性教育、性知識不存在差異性(P>0.05);在性態度這一維度上男女生存在顯著差異(P<0.05),且男生的性態度平均分顯著低于女生,說明男生性態度比女生開放;不同生源地和不同民族大學生的性教育、性態度、性知識不存在顯著差異。
由表2 可知,不同年級大學生的性教育不存在顯著差異(p=0.263>0.05);在性態度這一維度存在顯著差異(p=0.024<0.05);在性知識維度中也存在顯著差異(p=0.01<0.05)。
事后檢驗顯示:在年級層面上,大二性態度的平均分顯著高于大三(P=0.033<0.05) 大 四(p=0.02<0,05) 說明大二性態度較大三大四傳統;在性知識方面,大二的平均分顯著高于大三(p=0.001<0.05),說明大三性知識儲備更豐富;大一和大二之間(p=0.446>0.05),大三和大四之間(p=0.727>0.05),均不存在顯著差異。
總之,隨著年齡增長,他們的性態度會隨之開放,性知識儲備更多。

表3 三個維度間的相關性
由表3 可知,在0.01 水平上,三個維度之間呈現顯著正相關。
大學生的性態度在性別上的差異性主要體現在性和愛是否可以同時產生、是否能與朋友公開討論性知識、是否認為現在大學生性觀念非常開放、是否認為同齡人有過性行為是正常的、是否認為采取避孕套避孕大部分情況下是安全有效的,在這些題中,男生的評分顯著低于女生,表明其性觀念顯著開放于女生,這可能是由于中國自漢代以來多數君王用儒家思想統國治民,加之宋朝朱熹對“三綱五常”思想的強化,性觀念自古就充斥著男性主宰、男權至上的色彩,而女性往往是被忽略和控制的一方,乃至今天兩性的天平仍傾向男性。受傳統性觀念的影響,男性的性觀念開放程度高于女性。女性由于受“貞操觀”等傳統觀念的影響,性觀念仍相對保守[3]。
由于不同年級的學生在年齡的跨度上存在差異,他們的經歷和心態也有所不同,對性知識的好奇心及了解程度也因有所差異;由于學齡階段的不同,大一學生進入新環境,彼此不太熟悉,大二大三學生在彼此了解階段,大四學生對同學基本了解并做好離別準備,正因此他們對待與對方發生性行為的態度也有所差異。這不僅是人際關系的體現,也有責任感和道德感交涉其中。
在對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時,他們對問題:性教育應該成為普及教育、應該盡早對孩子實施性教育、希望孩子能接受性教育、認為孩子能接受系統的性教育是必要的、認為近幾年來頻繁發生的未成年人被性侵事件與性教育缺失有關等問題的回答,選擇符合的人數占比均高于91.26%,最高甚至達到96.21%,這表明大學生對性教育的實施持有肯定態度,并迫切希望性教育系統能夠得到完善。在對人口學變量進行分析后,各水平上均不存在顯著差異,進一步說明不論性別、民族、年級、生源地的學生都希望能夠接受系統的性教育,并讓其成為普及教育,而且從這些題目中也不難看出大學生對下一代性教育的重視程度。從側面也體現了我校性教育相對缺失的現狀。
在對三個維度進行兩兩相關檢驗時,每兩個維度均在0.01 水平上呈現顯著正相關。這表明當學校對學生進行系統性教育時,學生會具有更加全面的性知識,在對性的看法上不會“談性色變”;一個性態度相對開放的學生,他會主動的了解性知識,其知識儲備隨之增長;一個性知識儲備較多的學生,其性態度也會更加開放,在面對性的問題時,也不會因傳統觀念的束縛而望而卻步。
不同性別、年級、民族、生源地的學生性教育接受程度不存在顯著差異,但不同性別的大學生在性態度方面存在顯著差異且男生比女生更加開放,這可能與中國傳統觀念存在一定的相關,在年級水平上,大學生的性態度和性知識存在顯著差異,這與他們的經歷和學齡階段有關,以上都側面反映了我校性教育的缺失。
課程設置方面:現階段我校的性教育課程以選修課為主,我們提出將性教育課程開發成為我校特色的校本課程,使我校大學生都能接受性教育,以達到拓展性知識的目的,最終提高我校大學生性心理健康水平。
課程形式方面:由于性教育課程存在一定的隱秘性,男女生的性態度又有所區別,為避免師生相對授課的尷尬,我們提出利用互聯網技術開設性教育網課、性教育微信公眾號、性教育知識漫畫等。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特點、興趣、需求有針對性的去選擇課程。
綜上所述,筆者建議將大學性教育課程設置成以網絡為中心的具有普及性和針對性的校本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