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若一 謝均
摘 要: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作為高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組成部分,近些年來愈發受到重視和關注。基于“三全育人”的視角和理念,高校積極創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本文將對大學生班團組織在“全員、全過程、全方位”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應用進行探究。
關鍵詞:三全育人;班團組織;心理健康教育
一、概述
習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隨后,中央印發《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明確提出高校應堅持“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體系,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1]。長期以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一直是高校育人的重點工作,是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關鍵環節。由于當前社會多元思潮的不斷沖擊,多方壓力的日趨增大,大學生心理問題呈現持續攀升的趨勢,這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戰,因此,積極探索“三全”育人理念下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組織體系是新時代下的必然要求[2]。
二、“三全育人”視角下大學生班團組織的意義
在“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理念的指導下,高校要充分發揚大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發展的積極主動性,形成上下聯動的組織體系,從而不斷提升立德樹人的工作成效。班團組織是高校學生管理的基本組織單位和基層組織形式,與廣大學生有著最直接、最密切的聯系。由此,大學生班團組織在“三全”育人體系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第一,大學生班團組織是“全員”育人的重要基礎。學校、家庭、社會、學生等構成了育人機制的四個重要組成部分,其中高校聯系著家庭、學生和社會,是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場所,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發揮著尤為重要的作用。大學生班團組織是高校重要的基層管理形式,由于其深入聯系學生的特點,成為開展全員參與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中堅力量和重要載體。
第二,大學生班團組織是“全過程”育人的必要條件。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持續性過程,伴隨學生成長的各個階段,更關系到其未來的長遠發展。高校班團組織作為學生入校后最先接觸的環境單元,將伴隨其從入學到畢業整個在校學習生活過程。大學生班團組織的良好構建,增強了學生的彼此聯系,保證了教育工作的完整性,是開展連續性、針對性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條件。
第三,大學生班團組織是“全方位”育人的有力保證。在全方位多維度的育人理念下,充分發揮以高校班團組織為依托的第一、第二課堂,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同日常教學、社會實踐、學生活動及素質拓展等結合起來,有力保障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體系構建和工作開展。
三、“三全育人”視角下大學生班團組織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
大學生的思想、學業及生活等各方面表現通常與其心理健康狀況息息相關,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高校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中的重要一環。要積極創新 “三全”育人體系下高校班團組織的工作模式,不斷拓展其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的重要應用。
1. 營造全員育人環境
全員參與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礎,在大力動員家長、教師及社會參與的同時,還需要加大力度面向高校大學生廣泛普及和宣傳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依托高校班團組織深入學生的特點,積極動員學生干部的力量,將心理健康意識貫穿于學生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著力營造全員育人環境和氛圍。高校班團組織源于學生,可以通過其了解學生思想動態,同時可以基于班團組織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危機干預,對輿論進行積極導向,引領學生思想,營造育人環境。一方面,能夠形成全員參與的聯動機制,實現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整體性;另一方面,能夠提高全員心理健康意識,引起廣大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視,積極關注自身心理狀態,及時進行自我調整,或求助于專業力量,進而實現從心理危機的及時干預向個人狀態的積極調整轉變。
2. 把握全過程分類幫扶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覆蓋大學生從入學到畢業的整個學習生活過程,學生在不同的成長階段所面對的環境、對外部的感知以及對自我的認識都不盡相同,使其在不同的時期表現為不同的心理特點及個人需要。在全員參與的育人氛圍下,要根據不同年級、不同階段的學生心理特點,制定具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方案,通過伴隨大學生時間周期較長、且相對穩定的成長環境——學生班團組織,積極推進實施,進行實現全過程輔導。例如:大一新生對大學環境的適應情況,大二、大三年級的學業完成及個人規劃情況,大四年級的就業及深造情況,以及在換季階段學生身心狀態的起伏表現等。同時,學生的家庭環境、成長經歷、身心素質的不同,以及學習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學業困難、經濟困難的不同,也導致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出現明顯的差異性。要通過加強對學生干部的培訓,發揮學生班團組織全稱陪伴的重要優勢,不斷豐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對不同類型的學生實現全過程分類精準幫扶。
3. 著力全方位聯動滲透
當前,眾多高校已經設立面向全體新生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修課程,讓學生掌握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識,增強危機應對的意識及能力。在此基礎上,一方面,要充分發揮高校“第二課堂”對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力,全方位開展育人工作[3]。鑒于高校班團組織深入聯系學生這一特質,要以此為單位在學生中積極開展形式豐富的班團活動,將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貫穿其中,學生不僅接受度較高,同時能夠在實踐活動中釋放自我,調節身心,更好地應對學習生活中的逆境和挫折。另一方面,因高校班團組織覆蓋全體學生,在全員育人的環境下,能夠全方位的關注到學生日常表現的細微變化,將心理健康工作滲透到每位學生,開展朋輩互助,進而形成早發現、早引導、早行動的全方位、無死角的心理危機預防和干預機制。
四、總結
習近平總書記講到,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立德樹人的重要組成部分,要不斷完善其工作體系、創新工作方法。在高校育人工作中,要將“三全育人”思想融入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去,充分發揮大學生班團組織密切聯系學生、深入學生及服務學生的特點,系統構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聯動體系,有效提升大學生心理健康素質以及危機應對能力,進而推進大學生綜合素養不斷提升,培養全面發展的新時代青年。
參考文獻
[1] 梁偉,馬俊,梅旭成. 高校“三全育人”理念的內涵與實踐[J]. 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高教版), 2020, (4):36-38.
[2] 吳先超. “三全育人”視閾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創新研究[J]. 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 2019,(18):81-83.
[3] 黨寧. 論“三全”育人視野下中國特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體系的建構[J]. 教育現代化,2020,7(27):95-98.
基金項目:四川大學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研究專項項目(項目編號sksz201913)資助
作者簡介:張若一(1989-),女,漢族,四川大學化學學院,講師,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與學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