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基于信息技術的智慧教育時代已經來臨,信息化技術對民辦高校英語教育的影響日益增加,本文結合民辦高校英語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存在的問題,探究提升民辦高校英語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可行性策略,為推動民辦高校英語教學信息化建設提供理論支持。
關鍵詞:智慧教育;民辦高校英語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
一、引言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基于信息技術的智慧教育時代已經全面來臨,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廣泛應用,使得教育領域特別是高等教育具備了互聯網信息時代的共享性和交互性特點。現代信息技術大行其道,智慧教育方興未艾,也為大學英語教學帶來了全新的機遇和挑戰。相較于傳統的大學英語教學,基于信息技術的現代智慧教育,可通過更高效的教學模式,更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正如2017年教育部頒布的《大學英語教育指南》提及:在互聯網時代,計算機網絡技術已成為大學英語教學不可或缺的現代教學手段。大學英語教學的發展與信息技術的更新相互交融且密不可分,在此背景下,作為實踐高等教育信息化教學的先鋒力量,民辦高校英語教師必須全面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順應形勢將現代信息技術融入英語教學的實踐當中去,從而提升英語教學的時效性。
二、民辦高校英語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存在的問題
(一)概念認識偏差
在智慧教育時代背景下,將信息技術手段融入大學英語教學已成為不可或缺的教學手段,但是許多高校特別是民辦高校英語教師對信息化教學能力認識上存在錯位,狹隘的認為信息化教學就是多媒體課件如PPT等形式的運用,對于微課、慕課、翻轉課堂等只知其行而未得其神。同時出于自我提升動力不足、專業發展意識不足以及不愿意改變知識結構現狀等種種原因,只是淺層次蜻蜓點水式運用網絡信息技術,未能真正將信息技術深入融入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當中。
(二)應用能力薄弱
民辦高校英語教師在長期的重復性的教學工作中,會不期然產生一定程度的職業倦怠感,傳統的教學方式和方法已在其腦海根深蒂固, 同時由于年齡結構和知識結構的局限,大部分教師未接受過系統的信息教育培訓,缺乏專業的信息技術操作技能,導致教學設計存在缺陷,限制了教師的信息化教學效果。此外,部分教師固化于熟悉的傳統教學模式,不愿改變現狀接受新鮮事物,無法從根本上轉換自身的新角色,進而在教學中忽視了學生的學習需求。
(三)培訓機制欠缺
當前民辦高校英語教師信息化教訓能力滯后,究其根本無外乎內外兩方面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教師自身缺少利用新的信息技術改革傳統教學的內在動力,而另一方面民辦高校未施行專門的培訓機制對大學英語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雖然也有針對英語教師的校內崗前、在職培訓及校外進修培訓,但校內培訓涉及信息化教學內容往往是淺嘗輒止,沒有系統培訓,而校外進修培訓名額則多由學校的骨干教師所壟斷,使得普通教師缺乏提升自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途徑,進而影響到學校整體的信息化教學的建設。
(四)硬件設施滯后
在以教育信息化建設為基礎的智慧教育浪潮影響下,很多民辦高校順應形勢積極開展教學信息化建設,運用信息技術開展課程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和教學模式改革。信息化軟硬件建設是提升民辦高校英語教師信息化素養的前提和保障,有別于公辦高校由中央和地方財政撥款支持專項建設,民辦高校由于是自籌經費,加之對信息化建設認知不足,信息化基礎建設和數字化校園建設一直處于滯后狀態,尚未健全完善的信息化軟硬件設施,不能滿足英語教師學習和工作的需要,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民辦高校英語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提升。
三、智慧教育呼喚民辦高校英語教師提升信息化教學能力
(一)高等教育信息化的需求
“互聯網+”時代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對高等教育領域影響日益深遠,特別是疫情以來,“慕課”“翻轉課堂”“批改網”等網絡教育平臺在各民辦高校得到進一步推廣,為合理運用教育領域不斷產生與發展的新興信息技術來提高教學效率,呼喚著大學英語教師要緊跟時代步伐,不斷完善自身知識體系,除了具備專業的英語知識、教育學和教學心理學等方面知識之外,也必須具備現代信息技術,這已成為大學英語教師提高英語教學實效性的重要能力,甚至有可能影響到教學的成敗。
(二)民辦高校英語課程教學改革的需求
近年來,由于經濟下行、就業壓力驟增等因素影響,高校擴招浪潮來勢洶涌,民辦高校招生規模也水漲船高不斷擴大,民辦高校學生數量激增,加之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傳統低效的民辦高校英語教學模式,已經難以滿足民辦高校英語時代性的教學需求,而信息化背景下的新教學模式就是多媒體技術與課堂教學深度融合,培養學生的英語實踐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成為大學英語教學的重點,這就要求英語教師必須熟練運用信息化技術與英語學科課程有機整合,從而進一步優化英語教學過程。
(三)民辦高校英語教師自我發展的需求
在民辦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大背景下,信息化教學能力直接影響到民辦高校英語教師的核心競爭力和生存能力。只有與時俱進,及時在信息化時代更新自身的知識結構、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熟練運用信息化手段對海量的信息資源進行收集、整合和運用,并付諸施行于英語教學實踐當中,惟其如此,方能滿足新時期民辦高等教育信息化教學和科研的需要。
四、民辦高校英語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途徑
(一)完善信息化硬件設施,優化智慧教學環境
在開展智慧教育的大背景下,民辦高校應加強數字化多媒體設施的建設,加大對大學英語信息化教學的政策傾斜,進一步加強諸如語言實驗室、智慧課堂、多媒體教室、網絡教學平臺等智能化設施的建設,著力打造信息化的教育學習平臺,優化大學英語信息化教學的環境,提升大學英語智慧教學的硬件支撐。
筆者所在的學校,是一所全日制民辦普通本科高校,近年來,學校積極推進應用信息技術開展課程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和教學模式改革,自主研發建設智慧廣外在線教學平臺,立項建設84門校級網絡在線課程,每年引進“智慧樹”、“超星”優質資源,結合“藍鴿”英語學習平臺,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全校多媒體教室占比100%,其中70間安裝有智慧白板,提供板書、批注、微課錄制、快速切換、多種教學工具等功能,使得課堂教學更靈活,手段更多樣,確保信息技術于英語教學更好地整合,為學校英語教師信息化能力的提升提供了良好的環境。
(二)加強信息化培訓實效性,健全內外培訓機制
為順應新時代民辦高校英語教學新的變革和需求,學校在對英語教師信息化能力的培養方面,應系統安排信息化教學方式、教學設計以及教學軟件使用等全方位的培訓,根據學校自身情況,對英語教師的崗前培訓、在職校內外培訓有機結合起來,構建科學有效的英語教師信息化培訓體系,同時可嘗試將英語教師的教學信息化能力與績效、評職稱及晉升掛鉤。
如筆者所在的學校,負責教師培訓的是人力資源事務部下屬的教師發展中心,創新培訓方法,拓展培訓途徑,積極主動地根據實際教學需要制定完善的培訓機制,使第一線的英語教師能積極融入信息化教學能力的培訓活動當中。如學校教師發展中心每年對新入職的英語教師進行崗前培訓,著重培養英語教師的信息技術與教學技能、教學方法、教學軟件等相融合的能力。對于在崗英語教師,一方面是通過“請進來”,邀請信息技術教育領域相關專家入校進行講座,定期舉辦英語教師信息化教學設計競賽等。另一方面是通過“走出去”,定期組織英語教師參與校外的信息化教學培訓、學習及交流活動。通過以上措施,幫助英語教師拓寬知識結構、促進專業成長,實現英語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提升。
(三)增強信息素養,提升信息化教學能力
在智慧教育時代背景下,為應對時代賦予大學英語教學新的挑戰,民辦高校英語教師應積極轉換角色,以開放的心態提升自身的專業能力和信息化教學能力,熟練運用信息技術從海量網絡信息獲取、加工、整合有效信息以輔助大學英語教學,在實踐中嘗試將所學的信息化知識轉化為信息化教學能力,結合信息技術科研成果,使之與大學英語教學資源深度融合,優化教學理念,從而達到提升教學創新能力的目的。
筆者所在的學校,積極推進信息技術對課程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和教學模式的改革,自主研發了“智慧廣外”在線教學平臺,平臺具備在線答疑、師生互動、在線測試等功能,教師可利用該平臺進行個性化教學,利用多媒體和信息技術構建起新的英語課堂教學模式,再結合微課、翻轉課堂等媒介形成了混合式教學方法,實現了大學英語教師提升自我信息化教學能力和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的目標,從而促進了大學英語教學的改革和創新。
參考文獻
[1] 薛美薇. “互聯網+”時代高校英語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研究[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20,40(1)59.
[2] 吳玉花.轉型時期高校英語教師的信息化能力現狀研究--以河南科技大學為例[J].成都師范學院學報,2018(7)1.
[3] 但雅瓊.大數據時代大學外語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探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6.
[4] 張玉玲.智慧教育背景下大學英語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提升研究[J].計算機產品與流通,2018.
[5] 張嚴.基于TPACK的民辦高校大學英語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現狀及發展路徑[J].吉林農業科技學院報,2020(4).
作者簡介:王潔(1982-),廣西柳州人,廣西外國語學院歐美語言文化學院教師,研究方向:大學英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