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鎮 張亞東 陳濤 趙慶勇 馮凱華 周麗慧 姚姝 趙凌 趙春芳 梁文化 路凱 王才林
摘要:南粳晶谷是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與江蘇神農大豐種業科技有限公司以超級粳稻品種南粳44為母本,粳稻中間材料JD6301為父本雜交,通過系譜法選育而成的優良食味早熟晚粳稻新品種,全生育期160 d,較對照武運粳23略早,株高96.8 cm,分蘗性較強,有效穗數328.5萬/hm2,穗型較大,每穗總粒數133.3粒,每穗實粒數1230粒,結實率92.4%,千粒質量26.4 g。該品種中感白葉枯病、稻瘟病和條紋葉枯病,抗紋枯病,具有食味品質優、產量潛力高、后期熟相好、綜合抗性好等優點。2019年該品種通過江蘇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適宜江蘇省沿江及蘇南地區種植。
關鍵詞:南粳晶谷;優良食味;特征特性;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 S511.2+20.3?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2-1302(2020)19-0079-04
收稿日期:2020-02-15
基金項目:江蘇省重點研發計劃(編號:BE2019343);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專項(編號:CARS-01-62)。
作者簡介:朱 鎮(1977—),男,江蘇靖江人,研究員,主要從事水稻遺傳育種研究。E-mail:jsnkyzz@126.com。
通信作者:王才林,博士,研究員,主要從事水稻遺傳育種研究。E-mail:clwang@jaas.ac.acn。
高產、優質、多抗一直是江蘇省水稻育種的目標,根據社會和市場的需求,首要目標會有所調整[1-4]。近階段培育優質高產多抗粳稻品種成為江蘇省的首要育種目標,培育優良食味高產多抗粳稻新品種并加以推廣應用,對于滿足國內外市場需求,提升江蘇省稻米貿易的國際競爭力,增加農民收益,推進優質稻米產業化發展具有重要作用[5-8]。圍繞這一目標,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從1999年開始主攻優良食味高產多抗粳稻新品種的選育及應用,通過引進日本優良食味抗條紋葉枯病粳稻品種關東194作為核心種質,與江蘇高產粳稻進行雜交配組,以及通過分子標記輔助選擇與田間人工選擇相結合的方式,于2008成功育成江蘇省第1個優良食味抗條紋葉枯病粳稻品種南粳46[9],其優異的食味品質和良好的豐產性深受老百姓的喜愛,多次在國內外榮獲各類食味品鑒方面的特等獎、金獎等,在生產上迅速得到大面積的推廣應用,獲得了重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為進一步滿足市場對優良食味粳稻品種的需求,該團隊先后又育成南粳5055、南粳9108、南粳505、南粳2728、南粳3908等一系列的優良食味粳稻系列品種,實現了江蘇水稻種植區域全覆蓋,成為江蘇及周邊省(市)優質米種植和開發的主導品種[10-12]。
南粳晶谷(參試名:寧4924,曾用名:南粳4924)是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與江蘇神農大豐種業科技有限公司合作育成的又一個南粳系列優良食味早熟晚粳稻品種。該品種是以超級粳稻品種南粳44為母本,以具優良食味、抗條紋葉枯病血緣的粳稻中間材料JD6301(以武粳13為母本,關東194為父本雜交,經8代系譜法選育而成的常規粳稻中間材料)為父本雜交,采用半糯基因、稻瘟病抗性基因分子標記輔助篩選與田間農藝性狀選擇、食味品質篩選相結合的方式,于2014年育成的食味品質優、產量潛力高、綜合農藝性狀好的早熟晚粳稻新品種。2019年該品種通過江蘇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蘇審稻20190013),適宜江蘇省沿江及蘇南地區種植。該品種2016年申報國家植物新品種保護(申請號:20160177.5),2019年獲得新品種權(品種權號:CNA20160177.5),由江蘇神農大豐種業科技有限公司獨家買斷經營。
1 選育過程
為豐富江蘇沿江及蘇南地區優良食味粳稻品種,培育優良食味高產多抗早熟晚粳稻新品種,2006年在南京以高產、抗條紋葉枯病的超級粳稻品種南粳44為母本,以具有日本的優良食味、抗條紋葉枯病血緣的粳稻中間材料JD6301(武粳13與關東194雜交,經系譜法8代選擇育成)為父本雜交,2007年在海南種植F1,同年正季種植F2,成熟期盡可能多地選取農藝性狀優良單株;2008—2011年在南京分單株種植小區,分蘗期進行分子標記輔助選擇,選擇帶有稻瘟病抗性基因、暗胚乳突變基因、農藝性狀好的優良單株;2012年選抗性好、豐產性好、綜合農藝性狀好、表現一致的小區混收進行室內品嘗,選擇食味品質優的小區;2013年進行小區鑒定,其中JD3924表現大穗、產量高、抗性佳、食味品質優、后期熟相好,折合產量10 260 kg/hm2;2014年編號JD4924在江蘇省張家港農業試驗站試驗基地、常熟農業科學研究所試驗基地、江蘇(武進)水稻研究所試驗基地、江蘇省農業科學院試驗基地等地進行多點鑒定,各點表現穩定一致,豐產性好、食味品質優、抗性好、后期熟相佳、綜合農藝性狀好,平均產量10 128 kg/hm2,暫定名為寧4924。該品種2015年參加江蘇省早熟晚粳預備試驗,2016—2017年參加江蘇省早熟晚粳區域試驗,2018年參加江蘇省生產試驗,2019年通過江蘇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定名南粳晶谷。其選育過程見圖1。
2 特征特性
2.1 主要農藝性狀與形態特征
南粳晶谷屬早熟晚粳稻品種。苗期葉色淺綠,葉挺,苗體矮壯,抽穗后葉片挺、株型緊湊,植株生長清秀,后期轉色正常,收獲時仍有3~4張綠葉,熟相好。2016—2017年參加江蘇省早熟晚粳區域試驗,2年平均結果見表1,該品種全生育期160.0 d,較對照武運粳23略早。株型緊湊,株高適中,株高96.8 cm,分蘗力較強,成穗率78.6%,有效穗數 329.1萬/hm2,穗型較大,每穗總粒數133.3粒,結實率92.4%,千粒質量26.5 g。
2.2 產量表現
該品種2016年參加江蘇省早熟晚粳區域試驗,平均產量為10 504.8 kg/hm2,比對照武運粳23號增產37%;2017年續試,平均產量9 918.2 kg/hm2,比對照武運粳23號增產3.0%;2年平均產量為 10 211.5 kg/hm2,比對照增產3.4%。2年省區試20個點(次)中16個點(次)表現增產,最高產量達11 392.5 kg/hm2。2018年參加江蘇省早熟晚粳生產試驗,平均產量 10 189.4 kg/hm2,比對照武運粳23號增產3.2%,7個點(次)有6個表現增產(表1)。
2017—2018年在張家港市、常熟市、江陰市、武進市、溧陽市、溧水市、南京市和南通市等地示范種植該品種,表現出長勢清秀、熟相好、食味品質優、豐產性好,產量均能達到9 750 kg/hm2以上水平,具有良好的穩產性。2019年11月,農業農村部組織專家對丹陽市延陵鎮的南粳晶谷百畝方進行了現場測產驗收,平均產量達13 012.5 kg/hm2,達到了規定的長江中下游地區一季粳稻的“超級稻”產量指標。該品種矮稈抗倒,易種好管,適合多種輕簡栽培方式,不僅穩產性好,還具有超高產的產量潛力。
2.3 稻米品質
米質理化指標根據農業農村部食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武漢)2018年檢測結果為糙米率83.7%,精米率73.9%,整精米率73.2%,堊白粒率23.0%,堊白度5.0%,膠稠度78mm,直鏈淀粉含量10.0%該品種為優質食味品種。
南粳晶谷秉承了南粳系列優良食味粳稻品種的優良食味品質特性,即米飯晶瑩剔透,口感柔軟滑潤,富有彈性,冷而不硬,食味品質極佳。2020年1月11日,江蘇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辦公室、江蘇省優質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江蘇省種業協會和江蘇省主要農作物種子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聯合舉辦江蘇省優質稻品種食味品質評鑒會,對省內公開征集的優質稻品種進行食味品質評鑒,南粳晶谷榮獲特等獎。
2.4 抗性表現
據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抗性鑒定(表2),在2016—2018年江蘇省中間試驗中,南粳晶谷苗瘟最高為5級(5級制分級),葉瘟最高為5級(9級制分級),2016、2017年穗頸瘟穗損失率最高級5級,穗頸瘟綜合抗性指數5,抗性評價中感;2018年穗頸瘟穗損失率最高級1級,穗頸瘟綜合抗性指數3,達中抗水平;對白葉枯強致病型菌株浙-173、PX-079、JS-49-6和KS-6-6主要表現為中抗和中感(9級制分級);紋枯病在2016、2017年表現抗病,2018年表現高抗;條紋葉枯病3年抗性級別均為5級。
3 機插秧保優高產栽培要點
在栽培管理方面,南粳晶谷在通常精確定量高產栽培的基礎上,針對該品種的特性,重點要注意以下幾方面。
3.1 合理控制播量
中間試驗數據顯示,南粳晶谷千粒質量不足 27 g,籽粒中等大小,因此應適當降低播種量,控制在每盤100~120 g。
3.2 調整肥料運籌方式
南粳晶谷是優良食味粳稻品種,在栽培過程中不能過于追求產量,而是要在保障合理目標產量的基礎上盡量提高稻米品質,在肥料運籌方面應適當進行氮肥前移,基蘗肥:穗肥的比例以6 ∶4或7 ∶3為宜。同時如果在作優質米開發的種植區,則應少施氮肥,多施有機肥,增施鉀肥和硅肥,以提高稻米食味品質。
3.3 加強稻瘟病和稻曲病的防治
稻瘟病和稻曲病不僅影響水稻產量,而且嚴重影響稻米品質,優良食味水稻品種大多作優質米開發,更應加強稻瘟病和稻曲病的防治工作,重點要以防為主。稻瘟病和稻曲病防治工作主要是把握好防治時間,破口前5~7 d(俗稱“大打苞”時期)防治稻曲病,稻田零星看到稻穗伸出劍葉葉鞘時進行第1次穗頸稻瘟病防治,間隔5~7 d進行第2次穗頸稻瘟病防治,如果遇到特殊氣候第2次防治時還沒有齊穗(全田80%的稻穗伸出劍葉葉鞘),應齊穗時進行第3次穗頸稻瘟病防治。
3.4 加強后期水漿管理
后期斷水過早會導致稻谷充實度不足,嚴重影響稻米品質。優良食味粳稻品種在后期水漿管理要干干濕濕,收獲前7~10 d斷水,切忌斷水過早,以達到養根保葉、活熟到老的目的,提高充實度,不僅可以提高產量,還能提高稻米品質。
4 應用前景
近年來,以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選育的南粳系列優良食味粳稻新品種為代表的優良食味粳稻品種在江蘇省及周邊市場深受廣大種植戶和消費者的喜愛,就江蘇省而言,沿江和蘇南地區的消費者對優良食味稻米偏軟的口感更是偏愛。目前,江蘇沿江和蘇南地區種植的優良食味粳稻品種有南粳46、南粳5055、蘇香粳100[13]、寧粳8號及2018年剛審定的南粳3908,其中南粳46和蘇香粳100雖然因其優異的食味品質和良好的豐產性,在該區域有比較穩定的推廣面積,但其生育期偏遲,局限了品種的推廣應用。南粳5055是目前沿江和蘇南地區推廣面積最大的品種,但是該品種口感比較軟,有不少消費群體比較喜歡,但也有很多消費者覺得該品種稻米口感太軟,不太喜歡此種類型。因此,從市場上來看,江蘇沿江和蘇南地區對生育期適宜,口感比南粳5055稍硬、類似南粳46的優良食味粳稻品種有較大的需求。南粳晶谷的成功選育滿足了市場需求,豐富了江蘇沿江和蘇南地區優良食味粳稻品種類型,其推廣應用對加速江蘇省優質稻米產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具有廣闊的推廣應用前景。
參考文獻:
[1]王才林,張亞東,朱 鎮,等. 水稻優質抗病高產育種的研究與實踐[J]. 江蘇農業學報,2012,28(5):921-927.
[2]王才林,張亞東,朱 鎮,等. 抗條紋葉枯病優良食味粳稻新品種選育研究[J]. 北方水稻,2011,41(1):67-71,80.
[3]王才林,張亞東,朱 鎮,等. 江蘇抗病優質高產粳稻新品種選育研究[J]. 中國稻米,2010,16(增刊1):12-17.
[4]王才林,朱 鎮,張亞東,等. 江蘇省粳稻品質改良的成就、問題與對策[J]. 江蘇農業學報,2008,24(2):199-203.
[5]王才林,朱 鎮,張亞東,等. 江蘇省粳稻品質育種的現狀與對策[J]. 北方水稻,2007(3):14-18.
[6]王才林. 江蘇省水稻育種與生產現狀及發展趨勢[J]. 江蘇農業科學,2005(2):1-6.
[7]陳 濤,張亞東,趙慶勇,等. 優良食味抗病高產晚粳稻新品種南粳3908的選育和栽培技術[J]. 江蘇農業科學,2019,47(19):72-74.
[8]朱 鎮,張亞東,陳 濤,等. 優質高產粳稻新品種南粳3818的選育與利用[J]. 江蘇農業科學,2018,46(24):77-78.
[9]王才林,張亞東,朱 鎮,等. 抗條紋葉枯病優良食味晚粳稻新品種南粳46的特征特性與栽培技術[J]. 江蘇農業科學,2008(2):91-92.
[10]王才林,張亞東,朱 鎮,等. 優良食昧粳稻新品種南粳5055的選育及利用[J]. 農業科技通訊,2012(2):84-87.
[11]王才林,張亞東,朱 鎮,等. 優良食味粳稻新品種南粳9108的選育與利用[J]. 江蘇農業科學,2013,41(9):86-88.
[12]吳俊生,蔡 鋒,王才林.南粳2728特征特性及栽培技術要點[J]. 上海農業科技,2019(1):40,47.
[13]陳培峰,喬中英,謝裕林,等. 優質多抗香稻新品種‘蘇香粳100的選育與應用[J]. 作物研究,2017,31(1):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