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菊


[摘要] 目的 探討股骨脛骨折護理中人性化護理的應用。方法 于該院2016年6月—2019年10月入院治療股骨脛骨折患者中隨機選取70例;依據護理方式的不同,隨機分為對照組(常規護理)與觀察組(人性化護理),每組35例。比較兩組護理滿意度、骨折愈合情況及并發癥。結果 觀察組護理總滿意度為94.28%(33/35)高于對照組的71.42%(25/35)(χ2=4.928,P=0.026<0.05);觀察組并發癥總發生率(8.57%)低于對照組(31.42%)(χ2=4.375,P=0.036<0.05);觀察組骨折總愈合率(85.71%)高于對照組(60.00%)(χ2=4.623,P=0.031<0.05)。結論 針對股骨頸骨折患者實施人性化護理,可顯著改善患者病灶,提高臨床治療效果,減少并發癥,提高護理滿意度,值得推廣。
[關鍵詞] 股骨脛骨折;人性化護理;應用價值
[中圖分類號] R473?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4-0742(2020)10(b)-0137-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humanized nursing care of femoral and tibial fractures. Methods From June 2016 to October 2019 in the hospital, 70 patients were rondomly selected for treatment of femoral and tibial fracture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nursing methods,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routine care) and observation group (humanized care), each group 35 cases.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fracture healing and complica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total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4.28%(33/35) higher than 71.42% (25/35) of the control group (χ2=4.928, P=0.026<0.05); the total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8.57%) was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31.42%) (χ2=4.375, P=0.036<0.05); the total fracture healing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85.71%) wa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60.00%)(χ2=4.623, P=0.031<0.05). Conclus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humanized nursing for patients with femoral neck fractures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patients focus, improve 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s, reduce complications, and improve nursing satisfaction. It is worthy of promotion.
[Key words] Femoral and tibial fractures; Humanized care; Application value
股骨頸骨折是臨床常見病病癥,常發于老年人群,且隨著年齡的增長病發率日漸上升,而目前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嚴重,臨床股骨頸骨折病癥病發率顯著上升[1]。臨床以骨折不愈合、股骨頭缺血壞死為常見病癥,其病發機制與患者骨質疏松、骨強度下降及股骨頸上區滋養血管孔密布等因素有密切聯系,再加上老年人各項功能退化,反應遲鈍,易發生滑倒、床上跌落等突發情況,從而發生骨折;而青年骨折大多由車禍、高空墜落造成[2]。臨床常表現為畸形、疼痛、腫脹及功能障礙等,其病情嚴重,具有較高致殘率與致死率,同時還需患者保持長期臥床休息,造成患者并發多種并發癥,不利于患者預后,嚴重影響患者心理及生理健康。為保證患者有效恢復,需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有效疏導患者心理負面情緒,減少并發癥等,故該文以2016年6月—2019年10月入院治療的70例股骨頸骨折患者為例,探討實施人性化護理的臨床價值,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該院收治的股骨頸骨折患者7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35例。觀察組男20例,女15例;年齡26~84歲,平均年齡(46.53±11.26)歲;車禍造成的骨折15例,摔傷造成的骨折14例,運動造成的骨折6例。對照組男19例,女16例;年齡25~80歲,平均年齡(44.96±13.64)歲;車禍造成的骨折18例,摔傷造成的骨折10例,運動造成的骨折7例。經醫院委員會審核批準,兩組患者臨床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實施對比。
納入標準:①經臨床X線及CT檢查確診為股骨頸骨折;②患者自愿參與實驗研究,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心、肝、腎等器官嚴重病變或有缺損者;②長期服用精神類治療藥物或智力有障礙者。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包含入院常規檢查、介紹醫院環境、給予基礎治療、遵醫囑給藥、監測患者生命體征等。
觀察組采用人性化護理,其措施為:①環境宣教。在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積極接待,保持態度和藹,語言親切,使患者盡快消除陌生感,入院后護士向患者介紹病區環境、主治醫生及探視時間,并詳細講解病癥相關注意事項,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增強患者的信任感與安全感。②基礎資料。護理人員需詳細了解患者病史及受傷情況,詢問藥物過敏、既往史信息,并及時掌握患者是否嘔吐、傷口污染、大量出血等情況,并協助患者進行常規檢查如X線、心電圖等,同時建立有效的靜脈通道,保證緊急情況下可有效輸血輸液。③心理護理。股骨頸骨折患者大多因意外傷害而導致,長期的臥床休息,嚴重影響患者生活習慣,導致患者易產生焦慮不安、煩躁等負面情緒,從而影響治療效果,且家屬因擔憂患者病情,心理情緒較煩躁,若處理不好,易引起醫患糾紛,故護理人員需與患者積極溝通交流,針對患者緊張、焦慮及擔憂等心理特點,給予針對性疏導。并詳細講解治療措施、手術操作流程、安全性與必要性及手術注意事項等相關知識,可向患者分享疾病治療成功案例,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促使患者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通過治療配合度。④疼痛護理。患者術后疼痛是骨折病癥的主要特征,對患者的影響較大,護理人員應密切觀測患者疼痛程度,借助音樂、交流等方式分散患者注意力,從而緩解疼痛程度,若患者疼痛加劇,必要時可采用藥物止痛,同時進行腹部按摩,緩解患者疼痛,促進其排便。⑤飲食護理。注意患者術后飲食習慣,以流質或半流質食物為主,禁食高蛋白、低纖維類食物,多食用粗糧、蔬菜及水果等高纖維食物,保持少食多餐,并囑咐患者多飲水,尤其術后8 h,可先喝300 mL左右的淡鹽水。⑥排便護理。因患者需長時間的臥床休息,故排便時需在病床進行,患者進行排便時,護理人員應為患者營造舒適的封閉環境,注意隱私保護,要求無關人員盡量回避,中途開窗通氣,并噴灑除臭器,減少患者對臭味問題的擔心。⑦壓瘡護理。患者因長期臥床,易造成壓瘡,護理人員需及時對患者進行翻身或更換體位,避免發生并發癥,同時在骨突部位用紅花酒精按摩,同時在受擠壓部位,安放充氣墊,緩解擠壓程度。⑧功能鍛煉。護理人員依據患者骨折部位、固定物、粉碎程度等多個方面評估,制定針對性鍛煉輔導,于術后鍛煉患者膝關節伸直、背屈踝關節、收縮大、小腿肌肉等,每次保持10~15 min,以患者感到不適或疲勞為適宜,活動范圍可隨著患者的實際病情進行調節,運動幅度及速度循序漸進,隨恢復情況逐漸增加患者踝關節、小腿的活動鍛煉,保持力度由輕到重,幅度由大到小。⑨出院指導。囑咐患者不要進行劇烈的運動,防止骨折愈合不牢固而再次出現斷裂,同時在飲食上注意多食用纖維素、鈣、蛋白質含量較多的食物,促進骨折加快愈合,同時加強患肢的鍛煉,有效改善其血液循環,避免出現肌肉萎縮。
1.3?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護理滿意度,采用自擬滿意度調查表,包含護理服務態度、護理專業性、并發癥護理等多個項目,滿分100分,分為滿意(80~100分)、基本滿意(60~79分)、不滿意(0~59分)。(滿意例數+基本滿意例數)/總例數×100.00%=總滿意度。
(2)對比兩組患者骨折愈合情況,判定標準:①優。經X線檢查,骨折線已消失或已模糊不可見,其功能恢復良好。②良。經X線檢查,骨折線可見,但愈合情況良好,其功能基本恢復。③差。經X線檢查,骨折線愈合情況不佳,其功能未得到恢復。總愈合率=(優例數+良例數)/總例數×100.00%。
(3)由護理人員記錄并比較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包含壓瘡、便秘、下肢靜脈血栓及關節僵硬。(發生壓瘡例數+便秘例數+下肢靜脈血栓例數+關節僵硬例數)/總例數×100.00%=總發生率。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進行χ2檢驗, 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比較兩組護理滿意度、骨折愈合情況
觀察組護理總滿意度及骨折總愈合率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對比兩組患者并發癥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因患者在骨折后的恢復時間較長,且需要長期的臥床休息,若無有效的護理干預很容易并發多種并發癥,導致患者病程延長,其病程治療效果較低,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及生命健康[3]。隨臨床醫療護理模式的多變,其護理工作已從原來的被動服務提升到主動服務,從單純的打針吃藥轉化為臨床護理、心理護理及人性化護理為一體的現代模式,且隨著人們文化素質的提高,其要求不斷提升,已無法滿足疾病的治療服務,更加關注自主服務需求的滿足,需在得到治療護理的同時,享受舒適的人性化服務[4]。臨床常規護理雖可有效監測患者病情,但對其心理情緒、并發癥等護理效果不佳。而人性化服務作為優質服務的核心內容,包含責任心、愛心及護理技巧等多方面服務,可有效提高護理質量,讓患者在舒適的環境中,達到接受治療的最佳狀態,從而緩解護患關系,減少醫患糾紛[5]。同時人性化護理強調以患者為中心,將人文關懷貫穿整個治療全過程,有效改善患者精神、心理、并發癥等,讓患者及家屬感受到熱情的接待;保持耐心和藹的態度向其講解相關信息;給予細致的治療與護理服務;主動熱情的幫助;親切禮貌的相送,做到“熱情接、耐心講、細心問、精心做及主動幫、親切送”等優質服務,使整個過程充滿愛心、責任感,護理人員不斷加強自身服務、語言及溝通技能的培訓,為患者提供優質的服務,從而提高治療效果[6]。人性化護理中的心理護理,可有效疏導患者負面情緒,保持平穩、愉快的心態,并通過增強患者治愈的信心,顯著改善患者治療配合度,使臨床護理工作得到順利開展;飲食護理、后瘡護理及疼痛護理,顯著改善患者耐受力,減少臨床并發癥,有效改善患者預后,縮短患者住院時間,進而減輕患者經濟負擔;功能鍛煉可依據患者實際病情,進行有效活動鍛煉,促進患者肢體功能及早恢復[7]。經張壹鳴[8]研究證實,觀察組患者骨折部位不愈合2例,創傷性關節炎1例,而對照組骨折部位不愈合4例,股骨頭缺血性壞死1例,創傷性關節炎1例,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8.57%顯著少于對照組的17.15%(P<0.05),且該文實驗結果中觀察組后瘡1例,便秘1例,關節僵硬1例,而對照組后瘡4例,便秘5例,下肢靜脈血栓1例,關節僵硬3例,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與上述研究結果一致,可見人性化護理從患者入院、術前、術中、術后及出院等多個方面進行整體性護理,可顯著改善患者治療效果,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提高護理滿意度,繼而提高患者生活質量。且觀察組護理滿意度及骨折愈合率均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相較于常規護理而言,經人性化護理可有效疏導患者負面情緒,保持患者積極向上的治療態度,有效緩解患者疼痛,進而提高患者治療配合度,提高護理滿意度,促進骨折早日愈合,減輕患者經濟負擔,臨床應用價值顯著。
綜上所述,個性化護理措施是臨床護理工作的主要模式,其臨床價值顯著,值得推廣應用,但在應用中需注意護理工作的大力推廣與支持,加強人力、物力的投入,提高護理人員的選拔審核標準,定期對護理人員進行專業知識培訓,從而提高護理人員的專業技能及綜合素質,樹立正確的服務理念,全面完善醫院制度及護理措施,促進醫護人員嚴格按照流程做事,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實施責任個人化,全面調動護理人員的主動性。同時制定獎罰制度,提高護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保障其工作的順利。對臨床護理滿意度及患者治療效果有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 秦廣珍,郭玲,劉華.微創治療脛骨平臺骨折患者圍術期人性化護理效果研究[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6,20(22):93-96.
[2]? 佟洪靜. 股骨脛骨折護理中人性化護理的應用觀察[J]. 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7, 28(S1):270-271.
[3]? 李溪晶,陳雪,史媛媛,等.無痛管理臨床路徑在老年股骨骨折患者圍術期護理中的應用[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 2016, 22(26):3807-3810.
[4]? 姬倩林. 舒適護理在股骨頸骨折護理中的應用[J]. 中國藥物與臨床, 2018,18(7):187-188.
[5]? 黃曉娟, 何建書. 中老年股骨頸骨折全髖關節置換術的圍手術期康復指導及護理對策[J].中國醫藥導刊,2016,18(1):105-106.
[6]? 程海靜, 孟偉康, 竇靖. 康復護理對老年女性骨質疏松癥股骨頸骨折術后髖關節功能的影響[J].現代醫學,2016,(6):857-860.
[7]? 顧爽.人性化護理干預在股骨頸骨折的效果觀察[J]. 中國傷殘醫學, 2018, 26(21):35-36.
[8]? 張壹鳴. 股骨脛骨折護理中人性化護理的的應用探析[J]. 中國婦幼健康研究, 2017,28(S1):220.
(收稿日期:2020-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