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楊
[摘要]環境問題已經成為全球共同關注的問題。環境保護是每一個人都必須履行的職責和義務。初中階段是學生環保意識教學的重要階段,而初中生物學科又是環保教學的優勢學科。因此,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需要融入低碳環保理念,以此來培養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文章對低碳環保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滲透策略展開深入的探討,旨在為教師的教學工作提供參考性建議。
[關鍵詞]低碳環保;初中生物;教學策略
良好的環境是人類生存的有力保障。隨著工業化進程的加速,人類對環境的污染和破壞越來越嚴重。因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漸漸地意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正在采取各種有力措施來實施環境保護。環境保護是每一個人的職責和義務,需要我們共同參與進來。因此,滲透環境保護理念是教育改革的重點要求。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需要對環保理念加以高度重視,從而采用各種創新、高效的教學手段進行有效滲透。
一、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滲透低碳環保理念的意義
低碳環保理念可以提高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從而在提高學生綜合素養基礎上,有效地推動社會經濟及人類生存的可持續性發展。與此同時,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滲透低碳環保理念,是教育部門對初中生物教學提出的全新教學要求,具有高度的可行性及必要性。因為生物學科研究的是人類的活動規律及生物的發展現象,是其他學科的研究基礎,在教學中融入低碳環保理念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生物知識,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同時幫助學生采用多層次和多角度的方式去看待眾多生物問題,思考生物發展規律,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二、初中生物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的重視程度不夠
由于長期受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大部分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更加注重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而對學生的綜合素養不夠重視。于是,教師在教學課堂上依然只是采用“填鴨式”“灌輸式”的教學手段來指導學生進行生物知識的學習,所以就沒有辦法在教學中有效地滲透低碳環保理念,也沒有足夠的精力和時間進行環境保護教育。
(二)教師的教學方式單一
盡管部分教師已經充分地意識到,在生物教學中滲透環保教育的重要性和可行性,但是,教師在采取滲透教學時教學手段還是過于單一,以至于起不到教學引導效果。很多教師只在講解到節能減排等環保知識的時候,才簡單地為學生講解一些環保概念和技能,沒有真正地將環保理念有效地融入教學中,導致教學流于形式、浮于表面。
(三)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
有學生認為,環境保護是國家的事情,跟自己沒有多大關系。與此同時,很多學生對環保的概念只是單一地認為環衛就是環保,所以只要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不亂丟垃圾就可以了。在這樣一種認知下,大部分學生對低碳環保的學習興趣并不高,在學習過程中只是將學習重心放在提高成績上,認為環境保護事不關己,不予學習。
三、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滲透低碳環保理念的策略
(一)充分契合教材知識點進行低碳環保理念的滲透
初中生物學科在環保教育上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因為在生物教材中有很多涉及低碳環保的知識點。基于初中生物學科的這一特點,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可以充分契合教材知識點進行低碳環保理念的滲透,從而讓學生在認識到低碳環保重要性的基礎上,不斷提高自身的低碳環保意識,做一個積極的環境保護小衛士。
例如,在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四章第一節“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和第五章“綠色植物與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契合相關知識點,對學生進行低碳環保理念的滲透教學。首先,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一次有關燃料使用情況的社會調查。通過這一社會調查,學生了解到人們在日常生產及生活中會使用到的燃料種類和數量。教師讓學生就社會調查展開討論,討論人們在日常生產及生活中使用的燃料會產生哪些空氣污染物。通過學生討論及教師的引導,學生可以得出結論:人們在日常生產及生活中使用的燃料主要有煤油、柴油及汽油等,而這些燃料在使用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等空氣污染物。在得出這一結論之后,教師可以針對教材重點知識“光合作用”展開教學引導,在學生了解到“光合作用”的原理之后,讓學生明白光合作用可以有效地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及一氧化碳轉化為氧氣,對人類的生存意義重大。光合作用需要通過綠色植物來完成,如果沒有綠色植物就會導致空氣中的碳氧失衡,就會導致人類的生存受到威脅,如此讓學生深刻地認識到保護植物的重要性。其次,教師可以就保護綠色植物的方法組織學生進行探討。通過探討,學生可以了解到很多保護植物、保護環境的策略,如低碳生活,盡量減少燃料的使用;退耕還林,盡量保護綠色植物的生長面積。
(二)利用多媒體教學有效進行低碳環保理念的滲透
多媒體教學已經廣泛地應用在各階段的各科目教學中,為教學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多媒體教學具有生動性、形象性及直觀性的特點,充分地契合了學生的學習特點,能夠有效集中學生的學習注意力,同時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通過多媒體開展教學,能夠有效滲透低碳環保理念,從而培養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
例如,在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二章第四節“生態系統”的學習過程中,教師通過開展多媒體教學來引導和滲透低碳環保理念。首先,教師需要在課堂前精心收集當地的生態系統破壞情況的圖片和視頻,包括濫砍濫伐、水土流失、水資源污染等。然后,教師在課堂上通過多媒體為學生展示這些圖片和視頻,讓學生深刻地了解發生在自己周圍的一些嚴重的生態破壞現象。通過觀看這些觸目驚心的生態破壞現象,學生心中會有保護環境的意愿。其次,教師需要結合教材的重點知識,組織學生探討如何才能夠有效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通過激烈探討,學生們提出了一些方案和策略:①在日常生活中盡量做到節能減排;②大力開展植樹造林;③做到垃圾分類。如此,通過多媒體教學激發學生的環保意識,并且不斷提高學生的環保能力。
(三)積極開展各類課外實踐活動,踐行低碳環保理念
在初中生物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需要在課堂知識教學中滲透低碳環保理念,還需要通過開展各類教學實踐活動來踐行低碳生活,從而不斷深化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和環境保護能力。與此同時,實踐活動也能有效提高學生的知識理解能力和應用能力,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加各類公益活動,在節假日的時候帶領學生進行植樹和垃圾清掃。教師也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社會調查,調查我們生活中的各類環境污染狀況和原因。另外,教師需要通過活動競賽的方式來讓學生養成低碳環保的良好生活習慣,如騎自行車上學,隨手關燈及垃圾分類丟棄等。如此,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通過積極開展各類課外實踐活動,滲透低碳環保理念。
總而言之,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需要重視低碳環保的滲透,通過契合教材內容采用多媒體教學及課外實踐教學等創新、高效的教學手段,對學生進行教學引導,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低碳環保意識和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