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泰興市育紅幼兒園
自學習陳鶴琴“活教育”理論、實施單元課程以來,我園教師對一群活潑潑的生命有了新的認識:他們專注、積極愛探究;他們主動、樂觀愛交往;他們還喜歡在大自然的懷抱里盡情釋放自己的情感,也更樂意走進社區探訪未知的領域……而培養、激發孩子們這些珍貴的品質,在單元課程的理念指引、目標定位、課程編排、活動形式和活動評價的科學化系統里,都得到了最大化的顯現。除此之外,單元課程的內容鮮活、形式靈活,在尊重和滿足幼兒需求的基礎上,更體現了《3-6 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提到的“直接感知、親身體驗、實際操作”。讓幼兒學會生活、更好地生活,也讓我們一線老師在課程實施的過程中,學會了思考、學會了觀察、學會了調整。
在小班年齡段單元課程體系中,“我上幼兒園”是第一個主題,“緩解入園焦慮”“開展入園適應”是實施本單元的主要目標。課程的細節編排,給一線教師,特別是缺乏經驗的年輕教師提供了可操作性的指導。如在“家園共育”一欄提到:開學前到每一個家庭進行家訪,了解孩子的生活習慣和興趣愛好以及家庭的教育方式等,并請家長填好問卷調查表,附件中也可查到問卷調查的詳細內容。溫馨的小貼士全方位考慮到實際參訪過程中教師所面臨的境遇,既有預設又有策略,既有有效呈現又有后續支持。有了如此詳實的實施路徑,我們事先征詢家長意見,依據家長的工作安排進行了線上家訪,以下是家訪記錄。



左圖:幼兒跟隨教師學習洗手流程

右圖:家長和幼兒共同體驗操場上的壓水泵
通過線上家訪,我們不僅詳細了解到每個孩子在家中的行為表現和家庭教養方式,還了解到幼兒的健康狀況和生活習慣,這對教師今后展開入園適應等方面的工作有了科學依據和參照。
優秀的課程可以讓教師迅速找準自己的定位并著手開始實施,這對小班入園的初始階段尤為重要。單元課程中的第一個親子活動“高高興興上幼兒園”與我們針對入園適應采取的一系列調整措施不謀而合,旨在幫助幼兒盡快熟悉幼兒園、教室環境以及教師。實施后,我們真切感受到作為親子活動開展的形式是必要且科學的。家長和孩子都能從中感受到幼兒園生活的豐富和有趣,對新環境也就沒有那么陌生了。
在單元課程《我的新教室》這個活動中,提到了要讓幼兒自主選擇標記,嘗試找到自己的物品擺放位置。入園時,每個孩子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了相應的標識并標記。這一活動令幼兒有了主動參與和融入集體生活的意識。在后續的自主飲水環節,孩子們也體驗到了標記的作用,形成了良好的生活習慣和秩序感。

左圖:孩子選擇自己的標記

右圖:班級張貼的喝水標記
感謝鼓樓幼兒園的引領與指導!在追隨“活教育”思想、實踐單元課程的過程中,我們從模仿到創造,從預設到生成,逐漸學會如何最大化支持兒童的發展。教師對課程的實施能力以及基于本園本班兒童的現實需要和實際水平進行調整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一支優秀的教師隊伍正茁壯成長,園所正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