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曉芬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08.039
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是經過幾千年人們的實踐形成的知識的結晶,包含了我國人民的民俗風情、自然科學、天文地理、教學思想等,記錄了我國的歷史興衰,對幼兒的文化的教學也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傳統文化在幼兒教學中的意義
1.保護傳承傳統文化
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我國的傳統文化面臨著非常大的沖擊,開始漸漸失去原來的關注度。而傳統文化對幼兒的成長和發展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深遠的影響。對幼兒進行傳統文化培養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建立良好的社會道德意識,有助于幼兒形成良好的社會觀念。因此現階段應該注重對傳統文化的宣傳。像現在很多人開始注重“洋文化”,開始過“洋節”,其實這都是因為對傳統文化的宣傳力度的缺失導致的。在幼兒園中就開始滲透傳統文化,能讓孩子從小就受到傳統文化的教育熏陶。
2.豐富幼兒教育資源
豐富的教學資源對幼兒的成長有著非常大的作用,有利于學前兒童的健康發展。將傳統文化教育融入傳統的教學當中,有助于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習慣。若傳統文化教學內容過于簡單,便不能滿足于幼兒的豐富需求。因此,教師應該完善幼兒教育,讓幼兒接觸和學習傳統的文化,形成良好的人格意識,將我國的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二、傳統文化在幼兒園教學中融合的策略
1.將民間藝術融入幼兒教育
幼兒園在教學時應選擇傳統的民間藝術融入課堂當中,讓學生感受到傳統文化中獨特的形式美、意境美、節奏美、動態美等,對我國的傳統文化藝術有更多了解。比如可以在日常的教學中開設國畫、書法等傳統文化藝術課程。讓幼兒在感受美的同時受到藝術熏陶,以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使幼兒對我國的傳統藝術感興趣。
2.將古典音樂融入教學
音樂是最沒有距離的溝通方式,它可以影響幼兒的身心的發展,對幼兒的性格培養也有一定的幫助。幼兒園可以將古典音樂融入學生的日常教學中,教師可以給學生聽一些二胡、琵琶、古箏演奏的音樂,讓學生感受我國傳統音樂的魅力。
3.將傳統節日融入教學
對于我國的傳統節日的學習對幼兒也有非常重要的教育意義,像春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等,在節日期間,教師可以組織幼兒進行相關的節日文化活動,讓幼兒對傳統節日有更多的了解,在歡快的氛圍中感受節日的意義,從而增強幼兒的文化自信心。良好的節日氛圍可以豐富幼兒的精神世界,使其汲取更多傳統文化。比如重陽節是農歷的九月初九,大家要登高、賞菊、插茱萸、拜神祭祖,最重要的意義是為了感恩、敬老。
4.將二十四節氣融入教學
二十四節氣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重要內容。它對我國人民的生活勞作有著非常重大的影響,是我國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根據季節和民俗,我國的人們會進行很多有特色的活動,比如冬至的時候就要吃餃子,清明節的時候要踏青掃墓,驚蟄的時候可以教幼兒如何驅蟲等。
總而言之,將傳統文化融入幼兒園教育,對幼兒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一個民族的文化就像靈魂、血液一樣重要,是民族自信心的根基。繼承和弘揚我國傳統的文化,是造福國家的偉大工程。幼兒園的傳統文化的教育工作在當前的教育事業的改革和發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李雙芳《幼兒園教育活動中有效滲透品德教育的實踐與探究》,《中國教師》2014年第5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