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艷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基于核心素養下將中國傳統文化融入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之中,是進一步增強學生的數學文化知識和數學綜合學習能力的根本策略。高中學生面臨著巨大的高考壓力,所以在高中的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往往只是關注解題技巧和方法的灌輸,并沒有關注傳統文化對其影響和熏陶,因此對于學生的數學學習觀會造成很大影響。對于這樣的情況,就需要在核心素養培養下,確保傳統文化能夠走進高中數學課堂。基于此,本文重點分析傳統文化走進高中數學課堂的相關方案等內容。
關鍵詞:核心素養 傳統文化 高中數學課堂 教學方案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32.019
在我國的傳統文化中,數學文化也是其中十分關鍵的組成部分,古代數學家們所總結的數學規律和學習方法對于數學學習有著至關重要的直接影響,在當前有著十分關鍵的指導價值。而從具體情況來看,在高中數學課堂的教學過程中,并沒有充分融入傳統文化的相關內容,而這樣的情況和核心素養培養下的目標是違背的。針對這樣的情況,就需要探究問題的根源,然后提出切實可行的融合策略。據此,本文重點分析核心素養的主要觀念以及核心素養下的傳統文化走進高中數學課堂的必要性以及核心素養下讓傳統文化進入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案例等一系列相關內容,希望能夠為相關數學教師提供一定的參考。
一、核心素養的概念
通常情況下,高中數學核心素養主要指的是在高中學生的具體學習過程中所構成的諸多學習能力的統稱,其內容主要涉及數學抽象、邏輯推理、數學建模、數學運算直觀想象以及數據分析等一系列相關內容,也就是說,確保高中學生能夠在實際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對難懂的數學概念可以深入地理解,然后使抽象的概念轉化成具象的知識體系,進而能夠充分理解相關抽象概念的含義。同時學生能夠結合客觀條件推理分析出相對應的數學結論,在解題的過程中可以利用邏輯思維找到問題的關鍵所在,進一步明確相對應的解題關鍵點。同時可以利用數學模型驗證結果的正確性,從中把握數學的基本規律,與此同時也可以利用科學合理的計算方法以及相關技巧得出問題的答案,確保結果更為精準。能夠直觀想象出立體圖形的空間表現,另外也可以針對問題中所涉及的各類信息進行有針對性的提煉,以此為我所用,進而在更大程度上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和數學綜合應用能力。
從總體情況來看,上述的相關學習能力是高中階段必須要著重掌握的學習技能,這樣才能更有效地針對數學知識進行相對應的記憶、理解、拓展、深化等相關內容。針對傳統文化而言和數學的核心素養與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似乎沒有必然的聯系,但是從根本上來講,在所有的數學知識和相關素養的根本點上卻融合著傳統文化的相關內容,貫穿整個過程,是學生能夠在數學道路上走寬、走遠的根本保障,是其中的思想引導和理論積淀。因此,要著重關注傳統文化的有效融合,使其能夠充分走入高中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
二、核心素養下傳統文化走進高中數學課堂的必要性
1.結合高考案例分析數學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必要性
針對每一個高中學生來說,高考對其都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而在高考過程中數學是其中的核心所在。在實際的高中課堂教學過程中,往往沒有高度關注數學課堂教學和傳統文化的有效融入,這是因為很多教師并沒有高度關注傳統文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而,從具體情況來看,在高考的各類數學案例中可以看到傳統文化在數學各類題型中都有著十分廣泛的分布,對于學生的解決質量和效率會產生關鍵性影響。
例如,在2018年浙江卷中有一道題,我國古代數學著作《張邱建算經》中記載百雞問題:“今有雞翁一,值錢五;雞母一,值錢三;雞雛三,值錢一,凡百錢,買雞百只,問雞翁、母、雛各幾何?”針對這樣的題型,如果學生只是明白其中的算法,而對傳統文化的相關內容并不能深入理解,就無法充分明確題目中的具體內容,在這樣的情況下就會浪費特別多的時間和精力。如果學生能夠充分了解相關傳統文化知識,可以進一步明確《張邱建算經》中的具體內容,在這樣的情況下不用解答,就能夠直接得出相對應的答案,從而使做題時間得到極大的節省,進一步提升做題效率。由此可見,數學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的相關內容具有顯著的必要性。
2.傳統文化對核心素養養成的影響
傳統文化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的學習行為、學習思想和學習態度,并且這種影響是持續性的。從形式層面來看,一個經常接觸傳統文化的學生和只會做題的學生進行對比,兩者在針對數學題目基本含義的認知和理解方面都有著巨大的差異性。也就是說掌握傳統文化的學生能夠從傳統文化和更深層次的角度出發,針對數學之美進行深入的分析和欣賞,而并沒有深厚傳統文化積淀的學生,往往只是從解題的角度來進行做題,他看到的是數學的難處和晦澀之處。從實踐中可以看出,前者對于數學學習有更為持續穩定的興趣,且對數學問題的進一步探究興趣越高。而后者對于數學的學習往往缺乏應有的學習興趣,缺乏內在的積淀。從內在表現層面來看,傳統文化深厚的學生在學習狀態、行為等方面會更加具體深入,而且專業可持續。因此傳統文化的進一步融合,能夠使學生成為學習的探究者、自主學習者,能夠積極有效地把自身的數學知識和傳統文化的相關內容進行充分融合,實現融會貫通,以此形成自身具有特色的數學學習方式,這樣能夠進一步提升自身的學習成效,為高考數學成績的提升提供必要的條件。
三、核心素養下傳統文化走進高中數學課堂的方案探析
1.創設出更加良好的傳統文化氛圍,使高中數學體現出人文精神
從根本上來講,雖然數學是純理科學科,但是在公式和數字背后有著特別豐富的歷史文化積淀和數學方面的傳統文化內涵,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把傳統文化的底蘊融入高中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能夠創造出更加良好的傳統文化氛圍,從而體現出高中數學的人文精神。
比如,我國古代數學文獻《九章算術》和《海島算經》的相關內容中,針對數學的相關問題提出了很多特別經典的解法和做題規律,其中就有高中數學中的幾何圖形的面積、體積計算等內容。教師在針對幾何問題或者數形結合問題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可以根據題目的相關要求有意識地引入相關方面的內容或者傳統文化知識,甚至可以把里面的經典案例當作實際的教學內容,這樣能夠呈現出更為顯著的傳統文化價值和思想體系,通過這種方法能夠讓學生突破傳統的知識體系和框架,進一步從傳統文化學習的角度出發,對數學知識進行更深入的理解和認知,從而有更為顯著的融合效果,體現出高質量的解題效率,以此能夠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
2.針對數學歷史背景進行有針對性的介紹,充分把握高中數學知識的起源
我國的數學歷史發展十分悠久,戰國時期尸佼所著的《尸子》一書,就明確指出“圓、方、平、直”等相關理念,進一步明確了形的概念,在高中數學課堂的具體教學過程中,針對幾何圖形的相關知識進行有效描述,還沿用傳統的概念,從這方面的內容中也可以充分明確,我國古代的數學成就是特別偉大的,體現出傳統文化的智慧。在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可以切入這些經典典籍,針對數學歷史發展和古代的優秀研究成果進行融入,這樣能夠進一步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的自尊心,同時為學生更加有效地學習數學、提升數學素養提供推動力。
3.講述數學家的故事,以此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我國古代有特別多的數學家,他們有著極高的數學天賦,同時也特別刻苦認真,是高中學生學習的榜樣。因此,在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可以列舉與課本知識相關聯的故事內容,例如,祖沖之以及他所研究的圓周率就是特別典型的代表。在研究的過程中,他尊重客觀規律,有科學精神,精益求精,努力探尋,通過精巧的計算得出最后的成果,這些品質都值得學生深入學習,引以為鑒。
綜上所述,通過上面的分析能夠明確看出,在當前的核心素養的實踐下,對高中數學課堂教學工作而言,也需要充分融入傳統文化的相關內容,進一步有效落實相應的融合策略,以此確保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得到提升,為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提供必要的保障。
參考文獻:
[1] 王雅琴《芻議高中數學核心素養的教育價值及教學滲透策略》,《張家口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年第1期。
[2] 黃海堤《淺析高中數學教學中滲透核心素養的策略》,《新課程》2018年第15期。
[3] 鄭春曉《核心素養下高中數學教學方案初探》,《新課程》2017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