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秋寧
摘 要:通過調查研究什么樣的老師最受學生歡迎,筆者得出結論:小學生對教師的性格、知識技能水平、文化底蘊等都有要求。我們針對結論進一步分析,結合“四有”好老師的標準,從小學音樂學科出發,得出全新的小學音樂教師觀。
關鍵詞:小學生 受歡迎 音樂教師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11.027
本研究是為了了解現在小學生喜歡什么樣的老師。怎樣與學生相處,怎樣與其他教師相處,怎樣開展教育教學工作,怎樣使自己的業務水平提高得更快,怎樣做一名符合社會教育事業要求的好老師,這些問題無不困擾著每一個新教師。對于新教師來說,即將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如何與小學生相處。為了明確小學生對教師的要求,筆者按每個小學選擇二至六年級學生,每年級隨機抽取一男一女兩名學生的方法進行問卷抽樣調查,并進行了分析總結。
一、分析
1.希望受到教師關注
學生希望教師關注他們的特長。筆者統計后發現這些特長涉及寫字、畫畫、唱歌、舞蹈、思想品德、行為舉止等方面。這體現了現代小學生發展個性化的趨勢。同時也體現兒童的一個共性:希望教師關注他們自身的閃光點。
2.重視教師的評價
小學生都很重視教師對自己的評價。在教學中,教師應充分把握這一點來組織教學活動。同時可以看出,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多學生在乎教師的評價,這一比率在六年級學生中更是達到了100%。這也表明學生自我意識的增強,他們漸漸學會自我評價,并學會通過其他人的評價或和別人的比較來評定自己。
3.喜歡與教師平等地交流
根據以上結果可以得出小學生很在意教師如何對待自己。他們在觀察教師的同時產生復雜的心理活動,包括對教師的評價、建議和情感等。學生喜歡與教師交流二年級學生中這一項比率達到100%,其他年級也都有大部分學生喜歡。但需注意的是,三四年級分別有13.33%和12.5%的人害怕與教師交流。
4.需要教師的理解
小學兒童尤其是低年級兒童還不懂得相互理解,他們更多想到的是教師是否了解他們、理解他們。例如二年級小學生都希望得到教師的理解,但只有14.29%的小學生認為教師是理解他們的。四年級學生認為教師理解學生的比率最低,只有12.5%,但卻有87.5%的學生希望得到教師的理解。
二、結論
1.從教師素質來看
據統計結果來看,選擇有愛心、關心學生的教師在除五年級學生以外的其他各年級的人數都是最多的,六年級學生中選擇這一項的比率甚至達到了100%,在其他年級也有近半數的人選擇有愛心的教師。六年級還有60%的學生選擇有品位、有素養、審美水平高、認真、積極的教師。
根據調查結果來看,大部分學生希望教師具有藝術或體育方面的特長,小部分學生希望教師具有豐富的學識,少數學生會有其他要求,如寫字好,有智慧等。為了提高學生的素養和能力,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融入豐富的知識,例如學生們最喜歡的古文、古詩、國畫、書法、燈謎、歇后語等,這樣既能提升教師的素質,又能增強課堂教學的文化底蘊,促使學生更喜歡這些知識,在學習中愛屋及烏,更喜歡教師。
2.從教學風格來看
學生喜歡的教學風格與其關注的教師素養是相聯系的。各年級學生更喜歡風趣幽默型的教師,六年級學生中,選擇這一選項的比率甚至達到了100%。而五年級學生更喜歡知識淵博型教師,二至五年級也有相當一部分學生選擇教學有方法的教師。為了讓課堂更生動有趣,教師可以結合情景引入謎語:“音樂聲聲友人來,打一字。”學生的好奇心會瞬間被激發出來。學生會主動思考,當學生猜不出來時,教師告訴學生“樂”字與“月”字讀音相同,“友人”與“朋”之義相扣,所以這個字是“朋”。情境學習中,學生會產生更大的學習興趣。教師還可以結合音樂教學內容來引導學生思考,如學習“慢一拍”時讓學生根據“落后就要挨打”來猜這個三字音樂用語:因為“慢”了就“一”巴掌“拍”下去。還有通過“元旦合影”打一音樂名詞,元旦合影是在節日拍照,所以是“節拍”。教師用猜謎語的方式來組織課堂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感受到音樂學習的快樂。課堂教學中教師還可以引入詩句,如“鳴箏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把學生帶入到詩情畫意中,促進學生產生對音樂學習的主動性,感受到教師的博學多才。
三、幾點思考
1.觀察很重要
教師要觀察每一個學生,了解其特點、興趣、愛好,然后在平時與學生的交往中滿足他們的需求使師生關系達到融洽的狀態。教師的認真關注更容易拉近師生的距離,這樣即使是班里的落后生也會喜歡老師。教師要樹立教育使命感與責任心。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從學生的興趣出發,結合學生的愛好來選擇教學形式和教學內容,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2.教師要多對自己的各方面進行自我反思
教師要對自己在課堂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困難、師生關系的處理等問題進行思考,多從失敗中吸取教訓,從成功中總結經驗。同時教師要多思考怎樣組織教學,怎樣將自己所學充分合理地運用到教學中,怎樣正確運用評價,怎樣更好地與學生交流,怎樣更受小學生的歡迎,要追求卓越,富有創新精神。
3.新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和專業技能
從研究結果來看,文化素養高并有豐富學識的老師是非常受學生歡迎的,每個老師都可以結合自己的專業技能或者是興趣愛好培養一項自己的特長,這樣,學生也會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通過此舉,新教師能在學生中樹立起新威信,也能受到更多學生的尊敬和喜愛。教師要從多角度豐富自己的學識,積極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知識,用知識來武裝自己,提高自己的綜合素養和能力。教師要多學習古文、古詩、民族音樂、民族戲劇等知識,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各個方面,教師只有了解了多方面的知識,在教學中才能夠對學生進行知識滲透,通過積極引導的方式來教育和熏陶學生,促進學生能力的提高。
四、我的小學音樂教師觀
1.育人更要育心
小學階段的孩子,心理上在尋求自我的一種肯定,尋找自己的定位,所以他們會去評價別人,也希望別人去評價他通過了解別人眼中的自己,從而達到認識自我的目的。育人更要育心,教育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更要從心理上對孩子予以引導。教師要將古典詩句“百尺竿頭須進步,十方世界是全身”“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薄按簌i一日乘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融入課堂,通過這樣的話來教育學生,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增加課堂教學的深刻性,實現對學生心靈的教育,促進學生素質的提高。
2.良好的師生關系
有學生曾跟我說,他喜歡上某課,是因為喜歡任課老師,從而喜歡這個學科。那么,教師要去喜歡學生,也要用愛心去對待學生,對學生有更多的包容和接納,學生同時也會感受到教師的用心,從而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
3.做不斷進取的教師
有什么樣的家長就有什么樣的孩子,同樣的,班級的老師什么樣,班級的學生就是什么樣。所以我們在教育孩子要養成終身學習習慣的同時,我們首先得是一個不斷學習、不斷進取的人,保持自己的知識與技能處在學科的前沿,才能成為學生求學路上的引路人。教師要通過學習的方式來提高自己,廣泛學習傳統文化知識中的精髓,課堂教學中融入古文、古詩、民族音樂、民族戲劇等。如教師可以結合流行歌曲《黃土高坡》《信天游》《青藏高原》等帶領學生學習民族音樂,增加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課堂上教師還可以融入京劇、昆劇、越劇、豫劇、黃梅戲、評劇、粵劇、廬劇、徽劇、淮劇等民族戲劇,讓學生了解中國的優秀文化,開闊學生的視野,促進學生音樂素養的提高。
4.教師需提升自我意識,做服務型教師
教師不僅要提高自己的技能和學識,更要提升自己的修養,樹立一種服務意識。孩子的心理需求我們要關注,不是從管理他們的角度,而是從真真切切關心他們的角度,想辦法幫助他們順利度過學習上和心理上的一道道坎。
參考文獻:
[1] 《教育學基礎》,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年。
[2] 朱永新《中外教育思想史》,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