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麗
摘 要:我國是一個文化古國,五千年的歷史中蘊涵著許許多多豐富多彩的文化內容,給當今留下了巨大的文化財富。但是由于當前對我國傳統文化教育的缺乏,對悠久歷史普及的欠缺,使得許多學生對我國的傳統文化相知甚少,這給傳統文化的發揚和傳承帶來了不良影響。語文教學過程要融入我國優秀的歷史文化,以此來促進學生對傳統文化產生更加深入的認識,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使民族文化得到傳承。
關鍵詞:傳統歷史文化 高中語文教學 滲透 方法探究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10.007
在高中階段,學生已經形成了獨立的思維,能夠按照自己的想法對語言文字進行解讀,但是由于學生主要接受的都是課本中的知識,對一些其他文化內容的了解上有欠缺。而當前高中教育更加倡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因此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進行傳統文化的滲透,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教師不能僅僅局限于對教材進行講解,為了完成教學目標和任務去教學,而是要在教學過程中融入更多歷史文化內容。將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充分滲透到高中語文教學中。本文從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價值入手,總結了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方法。
一、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價值
1.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
在新課程改革大環境下,國家對學前教育發展和進步投入了更多的關注,在這種情形之下,高中語文教學也必須不斷針對課程進行結構的優化、內容的創新,來適應如今發展如此迅速、運轉如此高速的社會。新課改對于高中語文教育是一個挑戰,但是也同時存在機遇。許多文化古城都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資源,要充分發揮地理位置的優越性,科學合理地去利用我國各個地區的文化底蘊,通過將城市文化資源融入學生主題活動的教學實踐,對主題活動內容和形式進行創新,使學生更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家鄉文化、了解家鄉特色,并加深學生本土地域文化的了解和尊重,使其更加熱愛自己的家鄉,為傳承優秀的地方文化奠定基礎。
2.弘揚傳統文化
中華文化歷經了幾千年時間的發展和傳承,源遠流長、生生不息,形成了許多別具一格、各有千秋的豐富內容。許多在歷史的浪濤中保留下來的古城,孕育和存留著許多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如歌仔戲、京劇等。當前,我國傳統文化的教育極度欠缺,學生要了解傳統文化,除了通過課本中的一些相關內容之外,要想再深入了解其他內容,就需要依靠自主學習來實現。但是這種學習方式存在著幾點缺陷:首先,單靠學生的自覺性來學習我國傳統文化,有著一定的不穩定性,許多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可能只是短暫的。其次,許多內容相對于當代人來說更加高深,學生學習起來也相對困難,這就需要教師進行充分引導。而且語文課程內容涵蓋范圍廣,包含古今中外的詩詞歌賦、文言文、現代文、說明文等,這些文體學生理解起來本身就有困難,久而久之,學生的學習熱情也會慢慢削減。在相關指導綱要中提出,為引導學生體驗我國優秀文化底蘊,形成愛國情懷,可以從將社會資源融入學生教育教學過程中入手。因此,高中語文教學應以活動以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為依托,帶學生學習和感受我國傳統文化的內涵,使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感受、學習和繼承地方傳統文化的優秀成分。
二、高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滲透現狀
1.過于注重考試重點
當前,高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滲透并不理想。由于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許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加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的提升,為了使學生的語文成績得到有效增長,教師往往會在教學中傳授一些學習竅門,讓學生能夠快速記憶課本中的知識點,而傳統文化知識的傳遞和講解常常受到忽視。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更多是將課堂重點放在教材的考點上。而這樣的授課方式很難讓學生深刻的理解傳統文化的內涵,體會其中所蘊含的人文意義。在這種情況下,學生與機器無異,根本無法對傳統文化產生相應的興趣,更不用說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對傳統文化繼續學習。
2.過于依賴教輔書籍
市面上有許多語文教輔書籍,尤其是對于學生來說古文詩詞晦澀難懂,這些教輔書籍的確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古文內容。但是,正由于許多教輔書在編寫的過程中,將古典詩詞解讀得過于詳細,因此,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很難注重自身對古典文化內容精髓的思考,更多是為了學習效率,對一些難的內容進行背誦。通過這種方式學到的文化知識,往往不能靈活應用在今后的古詩文解讀當中。在面對其他沒有注釋的文章時,學生仍然感到無從下手。而且這些工具書的使用,也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很少進行深入的鉆研。缺乏傳統文化學習的求知欲。這是當前高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滲透不理想的原因。
三、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方法
1.以教材為基礎,挖掘傳統文化的內涵
高中語文教材中有著許多與傳統文化相關的內容,這些內容都非常有利于弘揚傳統文化,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對這些文章進行學習能夠為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和傳承打下良好的基礎。但是許多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對成績的重視程度往往更高,只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進行教學,這對傳統文化的傳承來說是非常不利的。而要想將我國優秀的歷史文化教育融入高中,語文教師必須要以教材為基礎深入的挖掘傳統文化的內涵。例如《滕王閣序》,可以將課程與以往學過的相關內容進行聯系,引發學生的深入思考。教師要秉持以人為本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對學生進行教學。再如對其他的古詩詞進行講解,不要過于依賴教學任務和現有的教學框架,讓學生去背誦詩句,而是要學生去體會古詩詞中每一個字句的深刻含義,向學生講解古詩詞創作的文化背景、歷史背景以及作者表達的人生態度等。
2.把課堂教學作為主陣地,深入傳播傳統文化
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學習主要是在課堂中,但是除了課堂,教師也可以舉辦一些其他的教學活動,從多方面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知識滲透,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文化水平,同時也能讓學生的思想受到熏陶,促進學生對我國傳統文化進行深入的理解。例如,教師可以舉辦一些課前活動,以此來激發學生對我國傳統文化的學習熱情。在高中階段的許多古詩詞、文言文相對較難,教師可以結合教材的特點,將這些難懂的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進行聯系。擺脫以往單一講解的教學方式,豐富課堂教學形式,提升教學的趣味性,在興趣的引導下,學生對博文的熱情才會逐漸增長。例如,教師可以利用課前的幾分鐘,讓學生去分享自己以往閱讀過的古典文史著作,或是講述一些歷史文化知識。也可以讓學生在課后對一些課外閱讀書籍,這也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促進學生學習我國古典文學。
3.把課外活動作為突破口,提高學生的傳統文化素養
除了對教材中的知識進行講解之外,高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滲透也應該向課外延伸,教師可以定期舉辦一些以傳統歷史文化為中心的課外活動。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傳統文化學習氛圍。教師可以從語文教學的形式入手,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對我國傳統文化進行宣揚。盡管高中語文教材中包含了許多與傳統文化有關的文章,但是由于教材篇幅的限制,其涉及的內容,仍然還存在一定的局限。所以只通過教材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的滲透是不夠的。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形式上進行創新,舉辦古典文化講座等課外活動,或是帶領學生對一些古典文學作品進行鑒賞,也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古詩詞的朗讀,或向學生征集詩詞,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根據一些歷史文化典故,組織學生對歷史故事進行重現和演繹。
總的來說,我國傳統歷史文化具有非常深厚的底蘊和非常豐富的表現形式,蘊含著偉大的民族情懷。在進行高中語文教學時,教師要將傳統歷史文化的內容充分的融入其中,要不斷地對其形式進行創新,深入挖掘文化內涵,豐富教學手段,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進行傳統文化的學習,促進學生形成深刻的文化認知,推進我國悠久歷史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參考文獻:
[1] 呂萍惠《高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教育滲透的思考》,《中國校外教育·下旬》2016年第12期。
[2] 米家卓《淺談傳統文化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課外語文》201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