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旭
摘 要:中國傳統文化發展歷史悠久,傳統文化中的精華部分為文化產業管理專業教學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和精神指導,在文化產業管理專業中融入傳統文化元素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本文從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的教學實際出發,分析傳統文化的融入策略。
關鍵詞:傳統文化 文化產業 教學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10.036
中國傳統文化歷史悠久,其精華部分可以為文化產業管理專業教學提供重要的素材和資源。目前,在文化產業管理專業教學計劃中有傳統文化課程、在教學內容中有傳統文化元素、在教學實踐中有傳統文化應用。但我們也要正視傳統文化融入文化產業管理時存在的教學內容需要充實、教學方法有待改進、學習觀念亟待更新等問題,并設法尋求解決路徑。對此,可以采取傳統文化教育制度建設,提高教師的文化修養、創新教學方式以及鼓勵學生參加傳統文化活動,使傳統文化更好地融入教學中。
一、傳統文化融入文化產業管理專業教學的現狀
(一)教學計劃中包含傳統文化課程
文化產業管理專業培養方案中設置了傳統文化相關課程,對傳統文化來說,其中有些屬于顯性課程,是納入教學計劃的有關傳統文化的正式學習課程,如“中國文化概論”。有的屬于隱性課程,是課程計劃中雖未明確規定,但是在學習情境中以間接的方式呈現內容的課程,如“文化創意與策劃”“文化產業概論”“文化資源學”等,它們以內隱的方式呈現傳統文化內容。通過這兩類課程的學習,學生能夠獲得與傳統文化有關的知識和素養。
(二)教學內容中包含傳統文化元素
傳統文化元素在教學內容中有所體現。一方面,文化產業管理專業課程所使用的教材中含有傳統文化的內容,如“文化產業概論”教材中的文化資源部分,有相當多的傳統文化元素可以成為文化產業開發利用的資源。另一方面,教師在進行教學內容的設計時會加入傳統文化的內容,如“文化創意與策劃”中的旅游產品策劃部分,并且旅游相關產品及其衍生品的創意設計也包含很多傳統文化的元素。這些內容已經成為課程的一部分,融入教學中。
(三)教學實踐中包含傳統文化應用
案例教學是文化產業管理專業常用的教學方式,基于專業特點,教師在進行課程講授時經常使用與傳統文化相關的案例。如“文化產業投資學”課程中關于老字號和藝術品投資的案例、“文化市場營銷學”課程中關于文化品牌和文化衍生品營銷的案例等。教學過程中對案例進行解構和討論,在增進師生互動的同時也強化了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識和學習。
二、傳統文化融入文化產業管理專業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內容需要充實
1.教材內容需要補充
目前傳統文化在文化產業管理專業教學中的融入程度還不夠,教材中的傳統文化內容需要充實。以文化產業管理專業學生必學的基礎理論課“中國文化概論”為例,教材中的傳統文化內容基本上是以文化史面貌出現的,目前需要編寫滿足文化產業管理專業核心素養要求的、符合文化產業管理教學特點的、能夠更好地體現傳統文化與文化產業相互融合成果的傳統文化產業化教材。
2.課程內容需要充實
文化產業管理專業課堂教學需要補充傳統文化內容。以必修課“文化產業概論”為例,課程教材的理論體系由本質論、發展論、經營管理論、對策論四部分構成,側重文化產業經營管理理論。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科學分析教材內容、靈活設計教學方法、合理豐富課程內容,如在使用案例教學法時,可以加入傳統文化相關的案例,彌補教材中傳統文化內容不足的問題,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二)教學方法有待改進
1.教法需要改進
文化產業具有創新性的特點。在文化產業管理專業教學中,教師在進行傳統教學時習慣采用語言描述或在課件中展示圖片的形式,這種教學方式雖然有一定的教學效果,但還是不夠形象生動,缺乏實物和實踐,學生的情景體驗較差,效果不盡如人意。這就需要教學人員轉變思路,尋找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把傳統文化更好地融入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的課程教學中。
2.學法需要優化
文化產業管理專業可以在學生入學之初,通過“學科導論”等課程,使學生認識到傳統文化學習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的傳統文化學習思維。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掌握學習傳統文化的科學方法,即除了課堂學習,還要積極參與教師組織的與傳統文化相關的校外實踐考察活動、校內競賽活動。這就亟須學生在教學實踐中按照教學目標的要求制訂學習計劃、參與教學活動、分析學習成果。
三、傳統文化融入文化產業管理專業教學的策略
(一)豐富教學資源,拓寬學習渠道
1.構建學習環境
文化產業管理專業教學是新時代學校發展的強力支撐,高校有傳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使命。一方面,學校領導需要重視傳統文化在文化產業管理專業教學中的重要性,為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提供良好的制度環境;另一方面,學校圖書館可以適當地增加傳統文化經典藏書的數量,便于學生查閱。館藏圖書資源的數字化工作也亟待推進,館藏圖書結合互聯網和新興閱讀介質能達到更好的傳播效果,能夠整合校園資源,為學生學習和吸收傳統文化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
2.搭建學習平臺
文化產業管理專業教學需要多平臺聯動,在傳統文化教學中,可以利用互聯網建設在線學習平臺,結合專業定位和地區發展特點,開通與傳統文化相關的新媒體平臺學習賬號,便于學生了解傳統文化知識,提升其深度解讀傳統文化的能力。如在微信、微博、抖音等平臺上建立和運營賬號,上傳與傳統文化以及傳統文化產業化相關的內容,發起相關討論和活動,弘揚傳統文化,傳播正能量。利用新媒體的力量,使學生從感興趣的領域出發,參與到傳統文化的學習和互動中,利用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學習方式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二)提升教師教學技能提高課堂實效
1.提高教師的文化修養
文化產業管理專業教師的文化素養直接影響到傳統文化的教學效果,教師首先需要具備一流的學識水準,注重傳統文化知識和能力的積累和學習。如果教師所學、所知有限,在將傳統文化融入教學時便會感到力不從心,也就不能滿足專業發展和教學實踐的需要。首先,教師需要積極參與有關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培訓,增加知識儲備,完善教學技能;其次,教師可以進行與傳統文化相關的科研工作,比如參與科研立項或科研論文的寫作,充實教學內容,提升自己的傳統文化修養;最后,教師在平時生活中應多閱讀傳統文化書籍、觀看傳統文化影視作品,開闊視野,提高自身文化修養。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的教師可以在吸收傳統文化知識、評價文化成果的過程中升華自己的文化修養。
2.創新教學設計
文化產業管理專業教學具有創新性特點,在促進傳統文化融入專業教學時需要創新教學設計,提高教學實效。首先,可以通過現代化手段創新教學方式,將多種教學手段相融合,注意多媒體、網絡資源平臺的開發使用,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打造有深度的“金課”;其次,注意平時的收集和知識的積累,在教學內容中有意識地融入傳統文化思想和文化內容,促成傳統文化與文化產業管理專業課程教學的融合。如“平面設計”課程,可以在調色內容中加入國畫風格的調色任務,在做具體設計時可以以傳統節日為主題,制作“國風”風格的作品,幫助學生學習和理解中國傳統文化在平面設計中的運用。最后,教師要將自身掌握的豐富的傳統文化知識傳播出去。教師應注意課程間的關聯,進行相關教材的研發,編訂將文化產業管理專業與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的系列教材。
綜上所述,傳統文化對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的教學活動和學生專業素養的提高都指導作用,但從實際來看,學校、教師和學生對傳統文化在文化產業管理專業教學中融入的必要性和策略認識不足。因此,學校方面需要重新審視傳統文化在專業教學中的重要性,改革傳統文化教育制度、進行師資隊伍建設。教師方面則要提高自身的傳統文化修養,在課堂教學中創新傳統文化教學方式,設計多種課程活動,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多元的文化活動,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學生競賽提高傳統文化的地位,增加傳統文化在教學中的比重,強化其滲透功能,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和能力水平。
參考文獻:
[1] 許慶如《傳統文化融入高校課程的困境與出路》,《教育探索》2015年第11期。
[2] 張莉《傳統禮儀文化在大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年第8期。
[3] 高小安、陶亞亞《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科教文匯(中旬刊)》2020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