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瑞紅,付 麗,柳俊芳,呂思珍,張 勇,劉曉麗,劉建軍
咳嗽變異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是威脅兒童健康的常見呼吸系統疾病,也是引起學齡期、學齡前兒童慢性咳嗽的主要原因,約占兒童慢性咳嗽的1/3[1-2]。CVA是一種特殊類型哮喘,也被稱為隱匿性哮喘、過敏性哮喘、咳型哮喘,主要癥狀或唯一癥狀為慢性咳嗽,無其他明顯陽性體征,故易被誤診為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氣管炎等[3]。CVA病因較多且復雜,臨床應用抗生素治療無明顯效果[4]。本病若不盡早診治可增加發展為支氣管哮喘的危險性,進而威脅患兒生命健康[5]。臨床醫生若對CVA認識不足,可與其他呼吸系統疾病混淆,故明確CVA誤診的相關原因,對于改善CVA患兒預后有重要意義[6]。本文通過分析2015年8月—2019年6月我院就診的86例CVA中8例誤診病例資料,誤診率為9.30%,對其誤診原因進行探究,以提高兒童CVA的診治水平,現分析如下。
1.1一般資料 本組8例,其中男5例,女3例;年齡4~13(6.86±1.68)歲,其中4~10歲6例,11~13歲2例;病程1~6個月,1~3個月及4~6個月各4例;發作誘因:吸入冷空氣后6例,天氣變化后5例,運動后4例,上呼吸道感染3例,同時合并兩個及以上誘因者6例;過敏史:個人過敏史5例,一級親屬有過敏史4例,二級親屬有過敏史3例;家族史:一級親屬有哮喘史2例,二級親屬有哮喘史3例。
1.2臨床表現 ①3例因咳嗽38~52 d入院。3例患兒38~52 d前無明顯誘因出現咳嗽,主要表現為干咳、無痰,夜間最為明顯,運動或吸入冷空氣后明顯加重。病初均存在發熱,最高體溫分別達37.6、37.8和38.2℃,同時均伴流涕和打噴嚏,家長均予阿莫西林(具體用法不詳)治療后癥狀時好時壞,遂入我院治療。查體:體溫分別為37.4、37.7和37.5℃,咽部均充血,雙肺呼吸音增粗,未聞及啰音。查血白細胞為11.6×109/L、12.8×109/L和13.2×109/L,中性粒細胞為0.720、0.763和0.870,C反應蛋白(CRP)為15.4、15.8、16.4 mg/L,血清冷凝集素試驗均(±)。胸部X線檢查示:2例右中下肺野見點片狀陰影,1例左上肺見片狀陰影。結合患兒病史及藥物使用情況均擬診支原體肺炎收入院。②2例因慢性反復發作性咳嗽3、6個月入院。患兒家屬訴3、6個月前患兒無明顯誘因出現反復咳嗽,無痰,干咳,無明顯季節性,夜間或晨起加重,期間均予止咳藥物(具體不詳)治療無明顯好轉,為求診治入我院。查體:體溫36.4和36.8℃,肺部均聞及少許啰音,肺部呼吸音減弱。胸部X線檢查均示:雙肺紋理稍增強紊亂;肺功能檢查均示支氣管擴張試驗(+)。根據患兒臨床癥狀及檢查結果擬診為支氣管炎收入院。③2例因反復刺激性咳嗽3、5個月,加重5~7 d入院。患兒家屬訴3、5個月前患兒均因上呼吸道感染后出現夜間陣發性咳嗽,干咳、無痰,有時有咽部異物感,咽干、咽癢,無鼻塞、流涕等不適,未曾治療,就診我院。查體:腭扁桃體無增大,咽部慢性充血,咽后壁有少許淋巴濾泡增生;心肺聽診無異常。均擬診慢性咽炎收入院。④1例因反復咳嗽1月余入院。患兒家屬訴患兒1個月前無明顯誘因出現反復咳嗽,偶爾出現陣發性痙攣性咳嗽,夜間及活動后癥狀較重,且偶有類似雞鳴樣吸氣聲,未曾診治,遂入我院就診。查體:體溫36.5℃,雙肺呼吸音增粗,聞及少許啰音。查血白細胞12.8×109/L,中性粒細胞0.38,淋巴細胞0.64,胸部X線檢查示雙肺紋理增粗紊亂。結合患兒癥狀及檢查結果擬診為百日咳收住院。
2.1誤診情況 本組8例誤診時間2~6(3.46±0.42)d,其中誤診為支原體肺炎3例,支氣管炎及慢性咽炎各2例,百日咳1例。
2.2診斷依據 CVA診斷參照“兒童支氣管哮喘防治常規”中相關診斷標準[7]:①咳嗽時間持續>1個月,多在清晨和(或)夜間發病,在聞到特殊氣味、吸入冷空氣、運動后可出現癥狀加重,臨床無感染表現,痰量較少,或予抗生素長期治療無明顯效果;②過敏原檢測(+)可作為輔助診斷手段,且有家族哮喘病史、個人過敏史;③予支氣管擴張劑診斷性治療可緩解咳嗽癥狀;④除外慢性扁桃體炎、肺部感染、結核、鼻竇炎、氣管異物等疾病所引起的慢性咳嗽。
2.3確診及治療 ①3例診為支原體肺炎患兒予阿奇霉素等治療3~6 d后未見好轉,復查胸部X線均示肺紋理增多、增粗,未聞及啰音,心、腹無異常,復查血白細胞10.8×109/L、12.0×109/L和13.0×109/L,中性粒細胞為0.63、0.62和0.68,淋巴細胞分別為0.28、0.32及0.30,嗜酸粒細胞0.04、0.07和0.06,CRP為8.0、9.2和10.6 mg/L,血清肺炎支原體IgM抗體均(-),結核菌素純蛋白衍生物(purified protein derivative,PPD)試驗均(-)。變應原檢查示塵螨過敏1例和杧果過敏2例。追問病史,患兒均有過敏性鼻炎史,平素體質較差,結合之前阿莫西林治療無效均修正診斷為CVA,給予布地奈德氣霧劑吸入,丙卡特羅和酮替芬口服治療,囑避免過敏原,治療7~10 d后患兒咳嗽均消失,均持續用藥,每月復診1次,隨訪半年未再發病。②2例診為支氣管炎患兒予抗感染治療2~4 d效果不佳,進一步查血白細胞11.2×109/L和12.4×109/L,中性粒細胞為0.68和0.67,淋巴細胞為0.30和0.34,嗜酸粒細胞為0.05和0.08,血清肺炎支原體IgM抗體均(-),PPD試驗均(-)。追問病史分別有花粉過敏史和哮喘家族史。結合癥狀及檢查結果均修正診斷為CVA。給予布地奈德氣霧劑吸入及特布他林、溴化異丙托品、氨茶堿等治療8~12 d后好轉出院,隨訪半年未見復發。③2例診為慢性咽炎患兒予咽炎片、雙黃連注射液等綜合治療5、6 d,自覺癥狀時輕時重,因氣溫突降,病情加重,聞及煙味或冷空氣刺激時上述癥狀頻繁發作,夜間氣短、胸痛,難以入睡,日間活動后持續性咳嗽,轉送至上級醫院。查體:雙肺呼吸音粗,未聞及哮鳴音。胸部X線檢查均未見異常,PPD試驗均(-),肺通氣功能檢查均示中度阻塞性通氣功能障礙,支氣管舒張試驗均(+)。結合既往檢查結果及癥狀修正診斷為CVA,予布地奈德干粉吸入劑吸入,丙卡特羅和酮替芬口服12~15 d后出院,院外均繼續服藥半個月,癥狀消失,隨訪半年未見復發。④1例診為百日咳患兒予阿奇霉素等抗感染治療3 d后好轉出院,出院2 d后因出現反復咳嗽入院,再次查心肺體征無異常,查血白細胞12.3×109/L,中性粒細胞0.67,淋巴細胞0.35,嗜酸粒細胞0.08,CRP 6.8 mg/L,血清肺炎支原體IgM抗體(-),百日咳特異性IgM抗體(-)。胸部X線檢查示雙肺紋理增粗,PPD試驗(-),變應原檢查(-),肺功能檢查提示氣道高反應性、氣道阻力增加。追問病史,患兒母親有哮喘病史,考慮CVA,遂予布地奈德干粉吸入劑吸入,丙卡特羅和酮替芬口服治療8 d后患兒咳嗽癥狀明顯好轉,持續用藥半個月癥狀消失,隨訪半年未見發病。
3.1疾病概述 CVA是引起反復慢性咳嗽的原因之一,在兒童時期,甚至可當作支氣管哮喘發生的早期臨床表現[8]。CVA是一種特殊類型的支氣管哮喘,臨床特點如下:①主要癥狀或唯一癥狀為慢性咳嗽,且反復或持續發作,多在清晨和(或)夜間發作且咳嗽較為劇烈,可伴少量白色黏液痰[9];②多在季節變換時發病,在聞到特殊氣味、吸入冷空氣、運動后可出現癥狀加重;③大多有家族過敏史、哮喘史或個人史;④大多無呼吸困難,且肺部聽診多無異常,行支氣管鏡及PPD試驗均陰性,無明顯感染征象;⑤經止咳藥物、抗生素長期治療無確切效果,給予支氣管擴張劑、糖皮質激素、β2受體激動劑治療可緩解[10];⑥支氣管舒張、激發試驗陽性,肺功能檢查大多正常,少數患兒異常。
3.2診斷及鑒別診斷 當患兒出現反復或持續性慢性咳嗽超過1個月,且多在清晨和(或)夜間發病,經止咳藥物、抗生素長期治療無明顯效果,行支氣管舒張及激發試驗、皮膚變應原試驗陽性,肺功能檢查正常或輕度異常,再結合家族史、過敏史,即可確診為CVA[11-12]。對于上呼吸道感染可行支氣管舒張及激發試驗、皮膚變應原試驗及抗生素診斷性治療進行鑒別。而支原體肺炎患兒大多伴有呼吸困難、氣促,且大多不伴有家族過敏史、個人過敏史,予止咳、抗生素治療有明顯效果,且可進一步行病原學檢查與CVA進行鑒別[13]。支氣管炎患兒有明顯的感染征象,而CVA無明顯感染征象,且可進一步行支氣管舒張及激發試驗、皮膚變應原試驗進行鑒別。
3.3CVA誤診原因分析 ①臨床表現無特異性:CVA大多表現為慢性咳嗽,缺乏特異性喘息等表現[14];②對本病認識不足:臨床醫生對CVA相關知識了解甚少,診斷思維較為片面,尤其是基層醫院缺乏專業的呼吸內科醫生,基層醫院醫生接診此類患兒時多以常見、多發疾病進行診斷;③診斷經驗欠缺:接診醫生欠缺綜合分析病情的能力,不仔細詢問相關病史尤其是家族史、個人史、過敏史等,單憑常規檢查、主訴、臨床經驗進行診斷;④不規范治療誤導診斷:糖皮質激素、抗生素的不規范使用及濫用也是引起CVA誤診的重要原因。部分臨床醫生在患兒咳嗽癥狀控制不佳時,常聯合使用糖皮質激素、抗生素,癥狀緩解時則認為治療有效,從而誤導臨床診斷[15];⑤基層醫院缺少行必要輔助檢查的條件:基層醫院缺少行支氣管舒張及激發試驗、肺功能檢查、皮膚變應原試驗等必要的輔助檢查條件,上述檢查對于不典型CVA診斷較為重要[16]。
3.4防范誤診措施 ①臨床醫生應加強對CVA的認識,熟知CVA臨床表現及鑒別診斷,對抗生素治療無效的慢性咳嗽要警惕CVA可能;②臨床醫生應擴展診斷思維,不能按照常規思維匆忙診斷為常見病,應當納入少見疾病作為考慮范圍;③接診醫生不能單憑常規檢查、主訴、臨床經驗進行診斷,應當仔細、全面的綜合分析病情;④對于應用止咳藥物、抗生素長期治療效果不明顯的上呼吸道感染、支原體肺炎、支氣管炎等可疑病例,可進一步行支氣管舒張及激發試驗、肺功能檢查;⑤杜絕糖皮質激素、抗生素的不規范使用及濫用,嚴格掌握治療適應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