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英語學科中的閱讀與語文學科中的閱讀一樣,均是一項綜合性的學習活動。有效的英語閱讀既可以促使學生分析段落中不同語句間的邏輯關系,又可以促使學生聯系上下文學習新的詞匯,還可以促使學生加強語言結構等基本知識點的積累。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會在濃厚興趣的引導下展開積極自主的閱讀活動,會在潛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閱讀能力和閱讀習慣。因此初中英語教師要運用符合新課標要求的教學策略,調動學生閱讀的主觀能動性,從而在提升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提升閱讀教學質量。
關鍵詞: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悅讀
閱讀是語言學習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語言輸入的重要方式。通過閱讀,學生既可以了解到英語運用的語言習慣,又能夠了解到以英語為母語國家的風俗習慣,還能夠在大量閱讀中形成一定的英語思維。因此初中英語教師要多措并舉,加強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
一、 導學案教學,引導學生注重課前預習
閱讀考核的是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如果學生在課前不了解閱讀內容,不清楚閱讀文本中運用到的詞匯、語法等基本知識點,那么學生課堂上的閱讀分析就會十分被動。導學案教學,就是教師在課前設計與閱讀文本相關的學習方案,引導學生循序漸進地展開閱讀預習,從而促使學生以活躍的思維狀態投入課堂的閱讀活動中,進而使得學生經歷閱讀的探究過程。
例如“How can we become good learners”中的“How I Learned to Learn English”,關于這篇閱讀文本,教師要引導學生在課前分析“I fell in love with this exciting and funny movie”“...as well by listening for just...”以及“I looked them up in a dictionary”等語句,然后引導學生在分析重難點語句的基礎上分析如下問題:Wei Fen為什么認為英語比較難?Wei Fen在英語課堂上的表現如何?學好語言的秘密是什么?等等。
課堂上,教師要引導學生分享他們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引導學生解釋文本內容中的重難點詞匯和語句,以及與文本內容相關的問題。對于英語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嘗試著復述課文內容。對于英語能力一般的學生,教師可以引導其朗讀課文內容。然后教師要結合班級學生的具體預習情況,有所側重地展開閱讀教學活動,從而真正地做到以學定教。
二、 讀寫互動,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閱讀與寫作本就是相輔相成的,閱讀是語言的輸入,寫作是語言的輸出,學生能夠通過閱讀習得遣詞造句的技巧,能夠通過寫作加強閱讀理解。因此教師不妨引導學生在閱讀的同時展開寫作,從而全面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結合閱讀文本展開仿寫。仿寫,即引導學生在充分理解語言文本的基礎上展開模仿表達。如“I think that mooncakes are delicious”單元中的“Full Moon,Full Feelings”,這篇語言文本主要介紹了關于中秋節的傳說故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仿照文本內容,運用英語寫作關于端午節的傳說故事,寫作關于春節的傳說故事等。學生同樣可以運用“Chinese people have been celebrating the...”等語句作為開頭,然后寫作其他節日傳說故事。
其次,教師要引導學生結合閱讀文本展開續寫。以“You're supposed to shake hands”中Lin Yue 寫給Laure的信件為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閱讀信件,了解信件內容的基礎上,以Laure的身份做出一定的回復。學生要想做出合理的信件回復,就必須要認真閱讀信件內容,因而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英語組織能力與表達能力均能得到一定的鍛煉。
最后,教師要引導學生結合閱讀文本寫作相應的閱讀感受。英語教材中的每一篇文本內容都是精挑細選的作品,每一篇文本內容都能給學生思想方面的啟迪和熏陶。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運用英語及時記錄他們在閱讀時產生的情感感受。如學生在閱讀“Save the Sharks”這篇語言文本時,對環境保護有著怎樣的理解和建議,學生可以嘗試著運用英語寫作出來。
三、 優化問題設計,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
學貴在思,而思起源于疑,科學合理的問題既能夠引導學生對文本內容展開深入思考,又能夠促使學生在問題分析與解答中形成多元化的思維。因此教師要結合具體的文本內容,優化問題設計,從而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文本內容的思想主旨和情感。
首先,教師要在文本內容的關鍵處提問。文本內容關鍵處的提問就是與其中心思想相關的問題,這一類型的問題能夠很好地判斷出學生是否已經理解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如“Life is full of the unexpected”中的閱讀內容,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一邊閱讀一邊思考“Which two events does the writer mention?”以及“How did the writer end up missing both events?”通過對具體問題的思考,學生就能從整體上理解文本內容,并能夠深入理解“Life is full of the unexpected.”這句話的具體含義。
其次,教師要在文本內容的空白處提問。文本內容的空白處就是文章內容的言簡意賅之處,空白處的提問能夠促使學生深入挖掘文本的主旨情感。如上述內容更中提到的“How I Learned to Learn English”,這篇課文對作者在英語課堂上的學習行為一帶而過,寫作者因為英語不好而在課堂上一言不發,教師可以促使學生站在作者的角度思考,不良的課堂表現會帶來哪些不良的后果,從而促使學生在閱讀理解的同時更好地規范自己的行為。
再次,教師要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提問。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就是學生結合已有的認知能力能夠解答的問題。即,教師的提問要結合班級學生的學習特點,不能太難,也不能太簡單,而且要盡量照顧到班級中的每一個學生。還以“How I Learned to Learn English”這篇文本內容為例,教師可以促使學生結合文本內容思考如下問題:學生自己是如何學習英語的?是否有學好英語方面的方法技巧等。
四、 挖掘文化內涵,培養學生的文化品質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語言文字會自然而然地記錄相關地區的文化習俗和人文歷史,所以英語閱讀能夠促使學生更好地了解以英語為母語國家的文化和思想。因此教師要充分挖掘文本內容中的文化內涵,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文化品質。
首先,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直觀呈現文本內容中表達的不同地區的文化。如“Full Moon,Full Feelings”,這一篇文本講述了關于中秋節的故事傳說,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課件呈現以英語為母語國家節日的傳說故事??梢允鞘フQ節的相關傳說,可以是平安夜的相關傳說,可以是萬圣節的傳說故事,也可以是感恩節的傳說故事等。節日文化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顯著特點,學生對節日習俗了解得越多,就越能以一顆包容之心來面對不同國家的節日習俗。
其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文本內容,展開中外文化之間的比較。如“Save the Sharks”,教師可以促使學生通過資料搜索或者網絡查詢的方式,了解不同國家地區的本土植物和動物,從而有效拓展學生的文化視野,增強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如澳洲的考拉,中國的熊貓,生活在海洋里的不同動植物等等。還有課外書籍內容中提到的國外莊園生活等,都屬于文化習俗的一部分,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學生的文化品質。
五、 小組合作,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
通常情況下,一篇閱讀文本中會有大量的詞匯、語句等基本知識點,學生需要在理解基本知識點的基礎上對文本內容的整體內涵進行一定的總結整理。小組合作是新課標中極力提倡的一種教學方式,其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語言交流能力,還能夠讓學生集思廣益,共同經歷閱讀的探究分析過程。因此教師要將小組合作科學合理地運用到閱讀教學中,從而全面調動學生的興趣。
首先,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文本內容的復述與交流。文本內容復述,對學生的英語水平要求較高,學生必須要在深入理解文本內容的基礎上將其運用一定的語言表達出來。部分學生能夠完整地表達出文本內容,部分學生只能零散地做出一定的復述。小組合作模式下,學生會互相啟發與影響,進而每一個學生都會在原有基礎上獲得發展提升。小組合作模式下,英語能力強的學生先復述,然后依次讓每一個學生都嘗試著進行復述,最后小組學生一起對語言表達內容與方式進行優化整理。
其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圍繞文本內容中的語言知識點展開互動交流。即,閱讀文本中的詞匯、語句和段落結構。如上述內容中提到的“I looked them up in a dictionary”,學生要解釋“look up”的具體含義,每一個學生都要嘗試著進行解釋和運用,然后小組學生共同對其進行優化整理。
六、 加強課外閱讀引導,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閱讀是一個厚積薄發的過程,教材中的文本內容是非常有限的,所以學生一定要加強課外閱讀。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下,教師一般會要求學生在課外自由閱讀,部分學生常常是三分鐘熱度,只是閱讀過開始的一部分后就將其扔到一邊。新課標背景下,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課外閱讀引導,幫助學生提升課外閱讀的有效性,并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養成一邊閱讀,一邊積累語言知識點的良好習慣。學生的課外閱讀中,肯定會遇到新的詞匯和語法知識,肯定會閱讀到令他們眼前一亮的語句。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準備一個筆記本,然后促使學生一邊閱讀一邊記錄,一邊書寫相應的閱讀感受,從而切實提升學生閱讀的有效性。
其次,教師要引導學生養成制訂閱讀計劃的良好習慣。每一個學生都要結合他們自身的能力制訂相應的閱讀計劃,并制訂相應的激勵策略。如果學生在計劃時間內完成了閱讀任務,那么就會受到一定的獎勵。教師適時檢查學生的閱讀計劃以及計劃執行情況,做好學生的督促引導,從而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總而言之,英語閱讀理解是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是一個集文化差異、詞匯、心理、思維等于一體的綜合性的學習活動。因此初中英語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導學生掌握一定的閱讀技巧,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英語素養。
參考文獻:
[1]蔣月蓮.基于英語閱讀素養的初中“悅讀”策略[J].英語教師,2017(17).
[2]劉開坤,高紅香.初中英語教學“悅讀”策略的研究[J].現代教育,2017(3).
[3]李敏玲.基于學科核心素養探究英語閱讀課堂的教學設計策略[J].珠江教育論壇,2020(1).
作者簡介:
牛峰,甘肅省慶陽市,甘肅省慶陽市合水縣太白九年制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