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超 楊英 董艷艷 謝子星

摘? ?要: 在管理類專業課程中融入思政教育是必要的。本文基于“課程思政”視角,以“公共管理學”課程為例,立足于教師和學生兩個層面,探索從教學理念、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等三方面融入思政元素,開展貼近學生的課程思政教育,以實現專業課程教育中知識傳授與思政的契合。
關鍵詞: 管理類? ?專業課程? ?課堂思政? ?教學模式
進入新時代、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必須回答的根本問題,也是習近平同志對高等教育的要求。專業課程發揮著重要的育人功能,專業課程教師應牢記立德樹人的使命,充分挖掘各門專業課程中的思政元素,通過課程思政建設,在教書育人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一、管理學專業課程中融入課堂思政的必要性
(一)管理類專業的課程性質
管理類相關專業是我國高校專業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涵蓋門類較廣,涉及工程、農林、物流、企業、電子、政府等多領域,呈現出多領域交叉的特點。對于任何領域和組織來講,都離不開管理,需對組織內部的人、財、物進行決策、計劃、組織、領導、控制,開發組織成員的潛力,實現組織目標。管理類專業課程具有很強的理論性和實踐性,要求學生在積累綜合管理技能的同時,還應培養積極進取、愛國敬業的價值理念。在管理類專業課程中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在知識學習的同時實現理想信念引領目標,顯得尤為重要。
(二)管理類專業發展的時代必然性
隨著我國經濟與社會的進步,對管理型人才的需求量大,管理類專業異軍突起,成為高校眾多專業類型中炙手可熱的專業類,各大高校普遍開設,畢業生人數較多,且多從事與人溝通協調交流等管理工作,需通過自身影響周圍人與組織,因此在校期間在專業課程的知識學習中融入理想信念層面的精神指引,培養管理人員積極向上的價值觀,為未來學習、工作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礎,開展好思政教育就顯得十分重要。
二、管理學專業課中課堂思政的教學模式構建
當“管理類專業課程”遇到“思政教育”,會撞出火花嗎?以“公共管理學”這一公共管理類的專業基礎課為載體,從教師和學生的角度出發,通過轉變教學理念、優化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等手段構建課堂思政教學模式(具體見圖1),將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潤物細無聲般地融入“公共管理學”等專業課程中,在潛移默化中引領廣大學生增強國家認同感。
圖1? ?課堂思政教學模式構建體系圖
(一)轉變教學理念
1.教學理念融入思政元素。
“課堂思政”本身就是一種全新的教學理念,要想讓思政教育與專業課程演繹出動人的愛情故事,需將思政元素合理充分地融入授課過程中,與專業課知識自然銜接,實現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的契合。在課程實踐過程中,教師需在課程培養目標、課程教學目標和課程內容部分,通過提煉專業課程中蘊含的課程要求、專業特點及社會責任等,使其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體化和生動化的專業載體,做到專業教育與價值理念引導齊頭并進。
“公共管理學”是公共管理類專業學生的必修專業基礎課,在公共管理類專業課程體系中處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從該課程培養目標來看,公共管理類專業主要是為了培養將來在政府組織、公共事業單位從事管理工作的人才,因此課程經常結合中國現狀,幫助學生理解政府改革的動向,使學生逐漸形成觀察、思考、分析和解決有關公共管理理論和實踐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專業責任感和能力。
“課程思政”的目的是通過專業教育培養學生的專業責任與擔當和優良的個人品格。從該課程教學目標來看,“公共管理學”的教學目標要求通過公共管理學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的學習,掌握運用公共管理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原理進行政策分析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注重結合最新的政策和熱點事件,在公共管理改革與實踐中培養學生的民主平等精神、科學務實品質、創新精神和分析批判精神,使學生具備社會責任意識,以滿足民眾需求、維護人民利益為職責。
2.教學理念符合課程特點
當代“00后”大學生成長于互聯網迅速發展的大環境之中,是互聯網上的活躍分子,互聯網上信息量大,良莠不齊,難于分辨,會形成多種價值觀,急需教師引導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公共管理學”要求培養學生結合中國實際現狀,密切關注黨和國家涉及公共管理的方針政策和部署,把握我國公共管理的動向,使學生更加堅定地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熱愛祖國。
針對這一課程要求,在新冠肺炎防控期間,為幫助學生認識疫情防控與公共管理之間的關系,增強學生對政府治理的認同,公共管理學課程以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事件的發展為案例,引導學生就親身經歷展開討論,談談家鄉政府和社區的疫情防控措施,學生們各抒己見,對各個地區的疫情防控措施給予肯定,堅定打贏“疫情”防控戰的信念;在公共物品的含義與特性部分,通過觀看航天研究院李洪波的演講“全中國人身家性命值多少錢,國防就值多少錢”的視頻,學生既更好地理解公共物品的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又極大地提升了民族自豪感。在公共管理課程教學中,注重挖掘課程本身蘊含的思政元素,將課程思政融入平時的教學中,引導學生面對網絡輿情或社會熱點能“以正視聽”和“準確辨別”。
(二)優化教學內容
1.構建專業課程的“課程思政”教學資源庫。
對于教師來說,設計課程內容時,要深入挖掘思政元素與專業課程的交叉,為專業課選好符合熱點發展的思政教學資源并不容易。70多年來我國發展迅猛,在社會法律、理工農醫、人文史哲、政治經濟等多領域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甚至許多領域已經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可以說任何學科知識都能在其中找到資源。
另外,學習強國平臺的上線,海量、免費的圖文和音視頻資源極大地豐富了教學資源,教師可借助學習強國資源積極構建課程思政內容的教學資料庫。“公共管理學”的教學案例多來自學習強國平臺和央視的紀錄片。通過平時收集和整理,在“公共管理學”課程中做到每一章每次課都有思政元素。例如,“這個民主很有范兒”、航天研究院李洪波的演講“全中國人身家性命值多少錢,國防就值多少錢”“港珠澳大橋建設”“老外點贊中國社會治安”“中美疫情對比,你就知道咱們中國有多牛了”等,讓學生回味無窮,“這還是我印象里的國家嗎”“國外真的比國內好嗎”“網絡上有些話不能全信呀”,極大地提升學生對國家治理能力的信心,引領學生更好地理解并發自內心地認同與接受,增強國家認同感,堅定中國自信,為學生扣好人生“扣子”。
2.精心設計課堂教學內容,巧妙融入思政元素。
“課堂思政”要求教學內容中既承擔著傳授專業知識的目標,又肩負著德育教育的任務,實現知識傳授與價值引導相融合。教師在設計教學內容時,要注意課程思政中的價值教育內容不是說教,應該做到情景與教學融合,巧妙結合課堂思政資源,選取學生感興趣的新聞時事和熱點問題,找到思政元素和專業知識的交叉點,把學生身邊事和專業課聯系起來,實現理論教學與關心學生思想的融合。“公共管理學”每年課程開課時間都會與兩會相遇,在教學中始終貫穿每年兩會的最新政策,同時巧妙結合電視劇《人民的名義》、疫情中逆行的志愿者等素材,用社會熱點、學生感興趣的熱播劇和喜聞樂見的話題作支撐,引導他們關注國家大事與社會民生。相比較生搬硬套的思政教學內容設計,這種隱形的課程思政內容站在學生角度,是他們喜聞樂見的社會熱點事件,更容易增加學生的認同感。
(三)創新教學方法
1.充分利用互聯網和新媒體,為課堂思政保駕護航。
“00后”學生的成長伴隨著網絡和各種社交媒體的發展,他們是互聯網上的主力軍,同時是最懂互聯網的一代人,針對他們的教育教學就要投其所好。課堂思政要實現專業課程教育與價值引領的結合,自然離不開互聯網與新媒體的保駕護航。在“互聯網+”和自媒體時代,要為學生多渠道參與學習提供條件、創造機會,實現互聯網+課堂思政+課堂教學的有效結合。
疫情防控期間,利用互聯網線上教育,實現混合式教學,QQ群或騰訊課堂直播、抖音或火山小視頻、學習通平臺作業、討論、投票、問卷、搶答等多種形式互動。例如,在學習通平臺上發動學生為每年兩會熱點問題投票,并發動討論,如果你們作為人大或政協代表參與兩會,那么你會怎樣建言獻策?在課堂上常有這樣的討論、投票、問卷,利用互聯網讓學生有更多的“熟悉感”,樹立“責任意識”。
2.善用多平臺助力學習。
疫情防控期間,慕課等各大平臺都推出免費使用的權限,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便利,讓學生感受到特殊時期社會各界對自身學習的關注與支持,向學生傳遞出開放共享的精神。在互聯網和新媒體技術的保駕護航下,以專業知識和技能為載體,無形中向學生傳遞思政元素。
對于學生來說,開課前,教學資源已在超星學習通平臺上建好,有完整課件、學習資料、視頻和章節練習等供學生學習使用,同時慕課等平臺比較全面地提供了自主學習的資源。在課程教學過程中多采取啟發式教學,引導學生參與互動,調動學生積極性,在課后輔導和作業布置、課下互動交流環節借助課程QQ群和學習通平臺,督促和促進學生全程參與自主探索,培養學生自學、自控的能力,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助力學生成長成才。
三、結語
課堂思政是一種教學理念和思維方式,以專業知識和技能為載體,有意識地、有效地融入思政內容和價值理念,教師需要轉變教學理念、關注社會熱點、深入挖掘課程中的思政元素,構建貼近學生的課程思政教學資料庫;以學生熟悉的方式和內容,借助互聯網和新媒體等現代教學方式和平臺,讓“專業課程”與“思政教育”碰撞出火花,燃亮師生的心懷。
參考文獻:
[1]馬亮,顧曉英,李偉.協同育人視角下專業教師開展課程思政建設的實踐與思考[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9(01):125-128.
[2]鄭鐘琴.“課程思政”與專業教育創新融合模式探索——以財務管理專業為研究視角[J].企業科技與發展,2019(03):72-73.
[3]饒靜.《管理學》課程混合教學模式實踐與探索[J].新時代職業教育,2019(04):26-31.
[4]欒紅旭,劉世剛,欒淞婷,車長印.以課程思政為抓手創新經濟法教學過程研究[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9(05):8-9.
[5]黃薇.基于“課程思政”教育模式的廣告學專業課教學改革研究——以公益廣告課程為例[J].傳媒,2019(09):83-85.
基金項目:2019年度河南城建學院高等教育研究項目“管理類專業課程中課程思政教學模式設計與實踐”(編碼:GJYJ19-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