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網絡多媒體技術給各行各業帶來了巨大的影響,也為現代化教育提供了一定的技術支持。本文分析了多媒體及網絡技術高速發展的背景下高職環境監測教育教學的實踐應用,有利于提高環境監測教學效果。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網絡信息技術;環境監測教學;高職教育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環保問題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可持續發展理念深入人心,環保相關部門加大了工作力度,環境監測在保護環境過程中發揮著“耳目”與“哨兵”的重要作用,社會亟需高素質的環境監測人才,這對環境監測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職院校是培養環境監測人員的重要基地,積極融合現代多媒體技術與網絡技術進行環境監測教學是高職教育的發展方向。
1.高職教育中環境監測課程特點分析
環境監測是高職院校教育中的一門基礎課程,在環境監測、環境工程、環境管理等多個專業都是必修課,它有較強的綜合性、時代性以及創新性,而且環境監測在環境科學、環境工程等多個領域都占有重要地位。
環境監測課程的主要內容包括水和廢水監測、大氣廢氣監測、土壤污染監測、生物污染監測以及環境放射性監測等多項環境監測項目,除此之外,還包括一些監測技術、監測方法以及相關分析評價。環境監測課程的主要教學任務是讓學生掌握環境監測的基本概念、環境監測原理和方法,培養學生收集、整理監測數據的能力和獨立開展環境評價的能力。應用多媒體技術及網絡技術進行環境監測教學,可以有效降低教學難度、豐富學生的知識,提升教學效果和質量。
2.多媒體技術在環境監測教學中的應用
傳統的環境監測教育以語言文字為主,加上一些數據、圖表等來進行信息的傳遞處理。這樣的教學模式枯燥而乏味,缺乏對學生的學習興趣的激發,不能適應時代發展需求。采用多媒體技術進行環境監測教學,極大的豐富了教學模式。應用多媒體技術教學,可以將文字、圖片及音視頻相結合,增加了課堂教學的生動性和趣味性,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學生充分理解教學內容,增強環境監測課程的教學效果。
2.1結合PPT進行教學
傳統的環境監測教學,教師主要是根據教材進行板書式講授,對教材和黑板的依賴性較大,教學形式單一而乏味。創新多媒體教學形式,可以結合PPT進行教學演示。教師在課前進行相關教學內容的PPT制作,圍繞著教材內容在網絡上進行素材搜索,選擇合適的圖片、音頻、視頻等資料進行PPT制作。一方面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聽課效果。另一方面,PPT演示的教學形式具有直觀性的特點,加強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有助于學生清楚的掌握知識。
2.2應用FLASH技術
人們認識事物的過程,通常都是從感性認識開始。環境監測學科的學習中,包含很多抽象的理論知識,傳統的教師享受講授型教學,很難讓學生理解晦澀難懂的抽象理論,學生容易產生抵觸情緒,影響課堂教學效果,FLASH技術的應用可以輕松解決這個問題。FLASH技術可以將圖形的移動空格、進行色彩變化來表達一定的抽象理論知識,使教學更為直觀化,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例如,教師在講解和河流采樣點位布設課程內容時,就可以用FLASH技術進行設計教學動畫,讓學生通過斷面、垂線、點位來想象河流立體圖像,便于學習河流采樣點位的設置。
2.3進行影視演播教學
現代多媒體技術具有攝像和音像的功能,在環境監測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一些影視資料在課堂中展示,如在課堂中播放某一污染源的環境監測過程,豐富課堂教學內容,使課堂更有趣味性,有利于提高生的學習興趣,有效提高教學質量。
3.網絡技術在環境監測教學中的應用
隨著互聯網行業的飛速發展,教育領域創新了網絡教育的教學方法。網絡教育資源豐富,能夠為學生提供廣闊的學習發展空間,但是受網絡設備等因素的影響,目前我國高職院校在網絡技術教育方面的發展存在不足,積極探索網絡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能夠促進教育的長久發展。
3.1利用網絡技術進行期刊或專利文獻的檢索
目前,互聯網技術有日新月異的發展前景,將網絡技術應用于期刊和專利信息的檢索,能夠有效提高教學質量,豐富學生的知識庫。由于受課時的限制,很多高校沒有足夠的時間向學生介紹期刊和專利文獻,導致學生在此方面的知識的匱乏。教師可以向學生分享環境期刊網站和專利文獻檢索網站,讓學生利用網絡技術進行自學。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針對性指導,讓學生學會利用網絡技術進行環境監測信息的查閱檢索,一方面可以提升學生的自學能力,另一方面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加深學生對環境監測行業的了解。
3.2應用網絡虛擬圖書館進行教學
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給人們帶來的最大好處是實現了資源共享,教會學生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可以樹立學生的終身學習意識。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學資源有限,供學生自學的資料相對匱乏,無法滿足學生對知識的探索欲望,阻礙了學生的進步發展。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網絡資源被充分融合到教學中,環境監測教材的緒論部分就向學生展示了很多國內外虛擬圖書館網站、環境監測,精品課程網站和一些與環境保護相關的其他網站。網站中包含很多名牌大學的教學大綱、教學內容、教學課件等,學生如能充分利用這些網絡資源,可以有效提高自身的知識水平,拓展自己的眼界,同時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對環境監測技術性問題的理解與探索。
3.3積極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
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化改革,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成為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信息化時代,信息處理能力是當代學生必須掌握的一種能力。教師在進行環境監測教學過程中,可以在課前先布置相關的教學題目,由學生自行通過網絡獲取相關信息,并對信息進行加工處理,課堂上教師組織學生進行交流討論。學生利用網絡技術收集相關學習素材,并對素材進行分析研究,整個學習過程包含了實驗、觀察、類比、聯想、交流與討論,教師最后進行歸納總結。整個教學過程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是課堂學習的主體,鍛煉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思考能力。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也能夠充分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這種教學模式,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提升學生的自學能力,促進學生對環境監測知識體系的建立,提升學生的專業知識水平。
4.結束語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網絡技術被廣泛應用于各行各業,對教育領域的影響也十分巨大。本文分析了環境監測課程的教學特點,探討了多媒體技術和網絡信息技術在環境監測教學中的具體應用方法。多媒體技術與網絡信息技術應用于環境監測教學實踐中,將傳統的教育模式于現代化信息技術相結合,實現優勢互補,積極發揮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鼓勵引導學生利用網絡資源進行知識探索,培養了學生的信息素養,提高了學生的專業知識能力,保障環境監測教學效果,有助于高等職業院校培養優秀的環境監測人才。
參考文獻:
[1]王茹.淺析多媒體及網絡技術在高職環境監測教學中的應用[J].才智,2019,(24):92.
[2]全玉蓮,石碧清,趙育.多媒體及網絡技術在高職環境監測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07,(11):42-43.
[3]柴育紅,嚴文瑤.環境監測多媒體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考試周刊,2010,(14):155-156.
[4]曹林.林業院校GIS專業“遙感”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中國林業教育,2015,33(6):45-48.
[5]劉康.智慧教室中的無線網絡規劃研究[D].湖北:華中師范大學,2013.
[6]唐杰.基于內容的音頻檢索技術研究[D].北京:北京郵電大學,2010.
作者簡介:
薩茹拉,1987年5月,女,內蒙古呼和浩特人,碩士研究生,助教,從事教學、實驗室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