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莉 辛濤 楊帆

【摘要】目的 分析在頸動脈狹窄支架置入術治療中頸動脈超聲聯合經顱多普勒超聲技術所取得的臨床應用價值。方法 選取于2018年2月份~2019年6月份在我院進行頸動脈狹窄支架置入術治療的86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回顧性分析方法,分析頸動脈狹窄支架置入術患者的治療效果。結果 超聲顯示狹窄段內徑術后1周及1年均大于術前,PSV術后1周及1年均小于術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經顱多普勒顯示術后1周及1年PSV指標均高于術前,術后1周及1年PI指標均高于術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頸動脈狹窄患者行支架置入術,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腦血流動力學狀態,頸動脈超聲和經顱多普勒技術,能夠直觀的了解到患者頸動脈和支架,為治療提供了影像依據,有助于提升臨床治療效果。
【關鍵詞】頸動脈超聲;經顱多普勒超聲技術;頸動脈狹窄;頸動脈支架置入術;治療效果
【中圖分類號】R44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26..02
頸動脈狹窄成為誘發缺血性腦血管病產生的主要原因,采用頸動脈支架置入術治療,對降低頸動脈狹窄患者的腦卒中風險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為了提升疾病臨床治療效果,幫助患者早日恢復健康,應用頸動脈超聲和經顱多普勒超聲技術對患者進行檢測,及時了解術后情況,為疾病治療提供依據[1]。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于2018年2月份~2019年6月份在醫院中進行頸動脈狹窄頸動脈支架置入術治療的86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男43例,女43例,45~82歲,平均(63.5±3.6)歲。在本次研究中所選取的所有患者均符合頸動脈支架置入術適應證的要求,將禁忌癥排除掉。頸動脈支架置入術的適應證包括:①對于一些無癥狀的患者,頸動脈血管管徑的狹窄率程度高于80%;②對于一些有癥狀的患者,頸動脈血管管徑的狹窄率程度低于50%。③頸動脈內膜纖維組織存在發育不良等情況,有局限性狹窄及大動脈炎穩定者。④頸動脈溶栓后出現殘余狹窄情況的患者。頸動脈支架置入術的禁忌癥包括:①造影劑過敏患者;②有肝素、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類藥物禁忌者;③在入院治療3個月內有過顱內出血患者,并且在近2周以內出現腦梗死者;④在入院2周內曾經出現過心肌梗死患者;⑤頸內動脈出現嚴重閉塞患者。術前,給予患者100 mg的拜阿司匹林,每日1次,口服,連續服用4 d。同時,給予患者75 mg的波立維,每日1次。頸動脈支架置入術后,波立維服用的時間應持續1年以上,而拜阿斯匹林長期使用,要求患者在術后1周及術后1年,應定期進入到醫院中進行復查及隨訪。
1.2 方法
患者行頸動脈超聲和經顱多普勒超聲技術檢查。頸動脈超聲中,采用高頻超聲探頭,要求患者保持平臥位姿勢,將枕頭墊在患者的頸后,頭后仰將患者的頸部暴露出來,探頭從頸總動脈跨越過頸動脈的分叉處及頸外動脈和頸內動脈,觀測有無出現閉塞、狹窄及有無斑塊形成,調整取樣容積位置,記錄血流頻譜。經顱多普勒超聲檢查時,采用2.0 MHMz脈沖波探頭,患者取仰臥位和俯臥位,檢查者在患者頭頂的后方,記錄探測深度、探頭位置、角度、發射功率,進行頻譜檢測。
1.3 觀察指標
頸動脈超聲檢查觀測對手術前后狹窄段管徑和PSV,記錄術前、術后1周、術后1年的變化情況;經顱多普勒觀測頸動脈支架置入術患者患側PSV和PI,記錄術前、術后1周、術后1年的變化情況。
1.4 統計學處理
用SPSS 20.0軟件,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計量資料,以t檢驗,P<0.05說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手術前后狹窄段內徑和PSV變化情況
狹窄段內徑術后1周及1年均大于術前,PSV術后1周及1年均小于術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手術前后患側PSV和PI變化情況
頸動脈支架置入術后1周及1年PSV指標均高于術前,術后1周及1年PI指標均高于術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 論
頸動脈狹窄是導致缺血性腦血管病的重要病因,患者反復發作直至血管閉塞,引發患者腦梗死。因此,早期發現頸動脈狹窄,及時給予有效的治療[2],可大大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殘率。現階段診斷主要是采用頸動脈超聲和經顱多普勒超聲技術,頸動脈超聲能夠直觀的檢測到患者頸內動脈狹窄處斑塊的性質、大小,頸內動脈狹窄處的血流速度,狹窄前后局部血流動力學及管徑均發生了較大的變化[3]。經顱多普勒超聲技術,在術前及術后顱內動脈血流動力學的檢測中被廣泛應用。患者的頸內動脈出現狹窄或閉塞時,顱內動脈會出現血流速度減低等情況[4]。
本文研究結果顯示,狹窄段內徑術后1周及1年均大于術前,PSV術后1周及1年均小于術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頸動脈支架置入術后,患者的血流灌注呈現增高趨勢,頸動脈支架置入術后1周及1年PSV指標均高于術前,術后1周及1年PI指標均高于術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在頸動脈狹窄患者行頸動脈支架置入術后,顱內血流灌注量大大增加。
綜上所述,行頸動脈超聲和經顱多普勒超聲技術,檢測頸動脈狹窄患者行頸動脈支架置入術后,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腦血流動力學狀態,能夠直觀的了解到患者的病情,為疾病治療提供了依據,有助于提升臨床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 呂 娜.經顱多普勒超聲聯合頸動脈超聲對頸動脈狹窄支架治療的臨床價值分析[J].系統醫學,2018,3(06):93-95.
[2] 張遜娟.頸動脈超聲和經顱多普勒超聲聯合評價頸動脈狹窄支架治療的臨床效果[J].中國實用醫藥,2017,12(05):46-48.
[3] 代鳴明,蘇慶杰,于 航,等.頸動脈支架置入術對不同年齡段的頸動脈狹窄患者血流動力學的影響[J].中國醫藥導報,2018,15(26):64-67.
[4] 劉小明,包凌云,方建華,等.頸動脈多普勒超聲指標對頸動脈內膜剝脫術和頸動脈支架置入術術后再狹窄程度的診斷價值[J].中國全科醫學,2019,22(15):114-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