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將詳細闡述高職院校個性化動態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思路,在對高職院校個性化動態人才培養特性以及構建依據的充分分析基礎之上,從四個方面對高職院校個性化動態人才培養體系的框架進行了闡述,提出針對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創新思路,為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提供新的建議和參考。
關鍵詞:高職院校;人才培養體系;構建依據;模塊設計
一、高職院校個性化動態人才培養特性分析
對于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轉型問題的討論由來已久,要提出符合高職院校發展規律的人才培養創新思路首先應對其本質特性做出分析。個性化動態人才培養體系包含兩個重要概念,一是個性化,二是動態,其中個性化特征涵蓋學習主體的學習需求、學習能力、學習習慣的個體性差異、學習環境的區域化差異以及學習進度的分流化差異,充分體現學習主體與客體融匯組合后的多種可能性。而動態表現在整體培養過程的動態化資源整合與實施,動態概念的選擇源于市場反應的結果。隨著經濟發展的環境不斷發生著改變,單向的企業發展路線很難滿足多元化的市場需求,單一固定的企業人才培養帶來的防御風險短板越發明顯,因此更加具有可調性和前瞻性的培養方案更能適應市場的不斷變化。
二、高職院校個性化動態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依據
高職院校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基礎決定了整個體系的根基和方向,在設計人才培養體系的工作中首先應當明確構建的依據所在。本體系設計的核心依據是企業和行業發展的需要,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的應當完全貼合崗位需求,然而企業發展環境已經打破了原來的固定崗位模塊的壁壘,跨界一詞頻繁出現在本次疫情發生后的企業洗牌浪潮中,線下與線上、產業與服務、重構與合作的深度融合,改變著整個行業以及消費群體的傳統狀態,高職教育在高速變化的市場環境中如果不能做出足夠的應變,將很難體現出高職教育本身的特性。
教育與產業環境的動態調整終將帶來人才的能力需求調整,全面盤活人才保質期,才能使多年的教育資源投入實現效果最大化,所有多樣的組合和創新都不能脫離企業的發展軌跡,采用個性化的動態培養體系為企業培養具有自我提升能力和自我創造能力的人才將成為高職教育改革的必然趨勢。
三、高職院校個性化動態人才培養體系模塊設計簡述
(一)動態組合的人才培養目標設計
教育模式的整體性和固定性使得當前教育效果與應用場景的匹配性上出現較大比例的斷層,單一的崗位技能培養使得高職院校畢業生在面對市場變化時的抗風險能力存在短板,也企業人才轉型培養的周期增加,從而不利用企業的快速成長和轉型。
動態的人才培養目標不是伴隨市場需要的被動變化和調整,而是可以根據主客觀情況差異可以自由組合的邏輯嚴密的培養目標方程,以六個維度對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進行定位,分別為素質力維度、領導力維度、溝通力維度、團隊力維度、效能力維度以及勝任力維度。多維的目標模塊可以適應不同專業、不同崗位、不同的市場環境帶來的培養目標差異化無法兼容的問題,也為高職教育的創新發展帶來的新的思路和參考。
(二)個性化成長模型構建設計
個性化成長模型構建是個性化動態人才培養體系中的核心,在個性化學習情景中,課程內容、學習方式、學習能力等都不相同的情況下,利用學生現場及在線學習平臺的交互信息來詳細分析學生職業能力成長情況,提供跨越不同維度的縱橫比較的綜合成長分析模型,為個人提供體現學習能力廣度和深度的綜合動態測評,通過該方法來預測學生未來的成長趨勢,精準對位企業發展需求,這是對整個教育體系資源的有效組合,為學生搭建從學校到企業的專屬成長臺階,以更為科學、嚴謹、全面的方法為企業提供長久發展的動力支持。
(三)雙層動態職業能力培養體系設計
雙層動態提升系統是根據以素質力、領導力、溝通力、團隊力、效能力、勝任力六個維度為體系結構的“六維職商”理論為基礎,對高職學生進行智能化的職業能力培養和提升,該系統包括學習管理系統和智能輔助系統兩部分,具體來講是物理教學和訓練空間相結合的下層系統和教學云平臺的上層系統相互配合進行的學生職業能力素質培養體系。該體系打破學生了以課堂理論學習為主的固有成長模式,將理論與實踐,課堂與信息化,測評與診斷充分融合,將學生置身于環閉的學習流程中,全面把握和塑造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也為教師提供了更為生動、科學的教學思路,減輕了常規教學工作負擔,教師的工作將從講授為主變為指導為主,較大程度得提高了教學的效率和效果。
(四)動態培養效果量化體系設計
效果量化體系是整個培養設計中的重要環節,直接影響教育結果的把控,其中包含了教學量化分析、教師教學質量分析、學習者學情分析、資源使用分析、訓練室使用環節分析、人崗匹配重構分析等決定人才培養效果和結果的多重內容。使整個培養過程在大數據模型的計算下以最科學的方式進行呈現,及時對學生的培養情況進行診斷,精準、清晰地為培養者提供培養分析結果,為學生匹配個性化的崗位模塊。
面對市場對人才的檢驗,高職院校必須順勢提早做出行業判斷,延長所培養人才的效用壽命,傳授可遷移的能力素養,實現學校到企業的無縫對接,為學生創造無限接近行業未來的可能性,才能真正實現高職院校的競爭優勢以及社會責任。個性化動態人才培養體系將重新整合教育資源,將學生、學校、企業充分融合為一體,為新的環境提供新的動力和支持。
參考文獻:
[1]沈鐵松,李國渝.利益多元下職業教育校企合作動力機制研究[J].成人教育.2018(6):76-80
[2]許冰冰.高職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體系構建的思考[J].北京財貿職業學院學報.2018(6):66-68
[3]羅益.? 職商的內容結構及其與職業成功的關系研究[D].暨南大學.2011
[4]劉風明. 高職學生職商教育的方法與途徑[N]. 云南經濟日報. 2011-09-05 (A02)
用于課題《高職院校個性化動態人才培養體系構建研究》,全國輕工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2019年度課題QGHZW2019062。
作者簡介:
賈薇(1984.03),女,山東濰坊,講師,項目管理碩士,任職山東科技職業學院經 濟管理系,商務管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