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環保教育;責任意識;垃圾分類
【中圖分類號】G416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20)79—0072—03
【作者簡介】郭丁源,山東省威海市碼頭小學(山東威海,264200)教師,二級教師。
一、教育背景
近年來,整個社會非常關注生態環境質量,人們都向往生活在和諧的大自然中。小學生理應成為環境保護的重要踐行者,但我班部分學生環保意識淡薄,保護環境的自覺性不夠,存在亂扔紙屑、過度浪費的現象。因此,我設計并開展了此次主題班會,旨在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引導學生自覺行動起來,共創、共享“零垃圾”班級生活。
二、教育目標
認知目標:認識生活垃圾的危害性及環境保護的重要性。
情感目標:認同“零垃圾”生活理念,激發環保責任感和使命感。
行為目標: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掌握垃圾分類的具體方法。
三、活動準備
學生準備:塑料瓶、剪刀、毛線、雙面膠、膠槍、裁紙刀、顏料、橡皮泥、皮筋等。
教師準備:課件;環保視頻資料。
四、實施過程
(一)生活垃圾危害大
教師:同學們,老師今天給大家帶來了一組照片,你們發現了什么?
(出示成堆的垃圾圖片)
生1:我沒想到,我們班一天能產生這么多垃圾。
生2:其實,很多垃圾是可以再次回收的,要分類存放。
生3:我發現第三個同學一天產生的垃圾中大部分是食品包裝紙,而第四個同學的廢紙比較多……
教師:是啊,我們每個人每天產生的垃圾都如此多,那么全球所有人產生的垃圾堆在一起,會是怎樣的情形?這對我們地球母親意味著什么?
(播放《垃圾分類,我們為什么著急》視頻片段,學生交流觀后感)
教師:生活垃圾堆在地表,擠占了寶貴的土地資源和生存空間,嚴重影響了工農業生產和生活。另外,垃圾中含有病原微生物、有機污染物和有毒重金屬等,處理不當會直接污染土壤、空氣和水源,并最終對各種生物包括人類自身產生嚴重危害。
【設計意圖】通過照片、視頻以及鮮明的數據讓學生直觀認識到生活垃圾的危害性,激發他們的環保責任感和使命感。
(二)垃圾分類我最棒
教師:首先,我們來看看其他國家都是如何處理生活垃圾的,又出臺了哪些政策。
(PPT出示各國在處理生活垃圾方面的具體辦法和相關政策。韓國:垃圾計量收費、專人指導分類;日本:垃圾分類精細化;瑞典:用一代人的時間普及垃圾分類;德國:垃圾分類,重立法更重執法;比利時:垃圾分類為必修課;美國:垃圾分類全城覆蓋。)
學生活動:各小組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進行自主探究,小組代表交流分享。
教師: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審議通過的民法典明確規定了生態環境損害的修復和賠償規則,以法治建設守護美麗中國,每個人都義不容辭、責無旁貸。同時,上海最先出臺垃圾分類政策,現在全國已有多個試點城市。同學們,你們知道生活垃圾怎么分類嗎?
(出示垃圾實物圖片以及“可回收垃圾”“廚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四種顏色的垃圾桶)
學生活動:小組分別探究垃圾的分類方法,然后分享不同觀點。
教師活動:總結各類垃圾的分類方法,重點解釋容易產生疑惑的垃圾,如使用過的餐巾紙、被污染過的食品包裝盒、牙簽、枯萎的花草等。
學生齊讀垃圾分類小兒歌,牢記分類小技巧:回收垃圾放藍桶,廚房垃圾綠桶擱;其他垃圾桶黃色,有害垃圾桶紅色;藍綠黃紅垃圾桶,你可千萬別弄錯。
【設計意圖】此環節旨在幫助學生掌握垃圾分類的具體方法和技巧。
(三)綠色環保我踐行
1.有趣環保“零垃圾”。
教師:你們聽說過“零垃圾”這個詞嗎?
(播放有關“零垃圾的視頻)
教師:這是21世紀興起的一種環保生活方式,最早起源于美國的零垃圾運動,而我們國家于2015年4月24日成立了“零垃圾環保組織”。“零垃圾”包括“循環利用”,但又超越了循環利用——通過從源頭減少垃圾的產生,最大限度減少浪費,減少消耗,確保產品被重復使用并合理回收。要想實現“零垃圾”,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怎樣做呢?
學生交流討論:出門攜帶水杯、餐具和布袋;使用成分環保的商品;閑置不用的東西放到二手平臺上去置換……
教師:現以班級一天的學習生活為例,請各小組分別從不同方面提出可行的環保策略,填寫在任務探究單上。大家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思考:文具、午餐、水杯、濕巾、藥品、舊書本、綠植……
(小組討論、交流,共同完成任務探究單)
學生討論結果呈現:午餐堅持零浪費,果皮堆肥生大蒜;自帶水杯直飲水,冷暖適宜均可有;備用手帕勤清潔,干凈衛生又方便;廢舊書籍去置換,節約用紙去演算;環保文具是首選,杜絕使用修正液;布袋結實又耐用,循環使用真便捷。
2.變廢為寶有妙招。
教師:生活中,其實有很多我們可以再次利用的東西,如廢舊的紙箱、果殼、包裝袋、毛巾都能變身成美麗的工藝品。老師之前讓大家準備了一些廢舊塑料瓶和工具,現在請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設計、制作,把它們變成美麗實用的好物件吧。
(小組開始制作,然后展示作品)
教師:同學們的想象力可真豐富。瞧,這一件件作品既美觀又實用,塑料瓶轉眼間就變成了種蒜神器、廚房收納神器、澆花神器、小花籃、小筆筒、存錢罐。看來,只要我們心中有環保的理念,生活中到處有變廢為寶的機會。垃圾,確實是放錯地方的資源啊。
3.爭當環保小衛士。
教師:同學們,為了進一步提高大家的環保意識,踐行“零垃圾”生活理念,我們將開展“環保小衛士”選拔賽活動,在活動中表現優異者,將獲得“環保小衛士”榮譽稱號,獲得榮譽獎牌,并在學校公眾號平臺發布作品,為環保代言。大家想不想來挑戰?
第一關:環保知識競賽,對環保小常識、垃圾分類知識進行考查;
第二關:分享“零垃圾”生活小妙招或變廢為寶的作品,用手機記錄處理家庭生活垃圾的點滴,制成美篇或視頻,然后交流分享心得感悟,在班級公眾號中進行投票選舉;
第三關:垃圾制造大比拼,將自己在校一周內產生的垃圾放在環保容器內,看看誰是低碳小能手。
教師總結:希望每位同學都能選擇低碳環保的生活方式,踐行環保理念,宣傳、共創、共享“零垃圾”生活,爭做環保小衛士,為保衛我們的學校、我們的家園、我們的地球,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設計意圖】通過“環保小衛士”選拔賽了解學生環保知識的掌握情況才而已“零垃圾”理念在生活中踐行的效果。在比拼過程中,引導學生逐漸將環保意識內化成行為習慣,從而影響更多的人參與環保行動。
五、活動反思
學生在班會課中是否積極主動,是評價班會課成功與否的重要標志之一。通過這節班會課,學生了解了生活垃圾的危害性,意識到從源頭上把控好垃圾分類和制造的重要性。在“有趣環保零垃圾”這一活動中,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表現出了濃厚的探索興趣,從發現問題到嘗試解決問題,環保意識得到了增強。接著,在“變廢為寶有妙招”活動中用廢舊塑料瓶自制“神器”時,學生處在寬松自由的氛圍中,創作氣氛濃烈。而教師則以大朋友的角色參與活動,始終與學生進行交流并適時提出建議、指導,學生的自主性、創造性得到了充分發揮,他們充分體驗到一點點的改變能對環境保護起到巨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