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

【摘要】目的 探討脛腓骨骨折在臨床中應用標準化治療護理模式的治療效果。方法 選擇我院在2018年1月~2019年2月之間收治的住院患者82人,使用隨機抽簽的方法分為兩組,各41人。其中,實驗組患者使用標準化治療護理模式,即臨床護理路徑,對照組使用常規的護理模式,對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進行對比。結果 實驗組患者生活質量量表中身體功能評分為(76±17)分、心理健康評分為(77±15)分、骨骼疼痛評分為(66±14)分、身體狀態評分為(80±14)分、情緒表現評分為(74±14)分,其數據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明顯的區別,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脛腓骨骨折患者的護理干預中,其標準、系統的臨床護理路徑效果明顯優于常規護理方式,患者恢復情況更好,有較高的臨床推廣價值。
【關鍵詞】脛腓骨骨折;治療效果;臨床護理路徑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26..02
腓骨位于小腿的外部,小腿內側則是脛骨,脛腓骨骨折指的就是腳踝以上到脛骨平臺之間位置的骨折[1]。脛腓骨骨折一般會進行手術治療,但是手術治療雖然見效快,卻容易因為術后護理不當導致各類并發癥出現,影響病患身體健康、造成心理壓力。傳統的常規護理方式往往會忽略對患者的健康教育和各種護理細節,而臨床護理路徑在這方面則更為周到,可以有效提高治療效率,提高病患生活質量[2]。本文將著重分析外科脛腓骨骨折治療中臨床護理路徑的護理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8年1月~2019年2月間我院收治的脛腓骨骨折病患中隨機選取82例,分為各41人的兩組,對比研究其護理資料。實驗組患者年齡為18~61歲,其中男性病患19人,女性病患22人,平均年齡(38.65±2.42)歲;對照組患者為19~59歲之間,其中男性病患21人,女性病患20人,平均年齡(37.15±2.42)。對比兩組患者基本資料后可知,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以進行對比。
1.2 方法
兩組患者僅護理模式不同,均使用常規治療方法,在為患者提供良好治療的基礎上進行護理方式的對比研究。
(1)對照組護理方式。對照組使用常規護理方法,包括定期測量體溫、檢查血壓、進行健康宣傳、密切關注骨折創面及時處理等。還需為患者提供身體機能康復訓練。
(2)實驗組護理方式。實驗組使用臨床護理路徑,即標準化治療護理模式。首先建立臨床護理路徑干預小組,小組組長由護士長擔任,并邀請骨科專家作為小組督導,對小組的護理行為進行培訓和指導,其小組成員為科室護理人員;其次,干預小組以時間為橫軸,對以往護理工作的護理經驗和護理問題以及關于脛腓骨骨折護理方式的信息進行整理,并加蓋患者的臨床信息、飲食干預、醫囑等護理手段作為縱軸,為患者制定個性化的護理計劃,將護理計劃作為護理干預的行動指導方針,有計劃、有目的的為患者施以護理干預[3];然后,根據護理計劃展開工作,如護理人員要及時主要與病患交流,指導患者配合醫生治療,減輕患者心理壓力,指導患者正確服藥、換藥;尤其注意要幫助患者和家屬了解脛腓骨骨折會帶來的生活不便、用藥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等,防止患者因為心理壓力或者家屬照顧不周造成二次傷害;可以通過發放健康護理治療宣傳冊的方式,幫助患者了解飲食禁忌,正確補充營養;同時要對患者家屬進行充分的健康教育,指導病患家屬正確照料病患[4];此外,由于脛腓骨骨折患者行動不便,需要長期臥床,很有可能導致出現壓瘡的情況,病患家屬要定時幫助其翻身、按摩、清洗皮膚,防止壓瘡出現,避免下肢深靜脈形成血栓,預防因長期臥床帶來的肌肉力量退化。
1.3 觀察指標
主要對比評估患者治療后生活質量。對比分析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身體功能、心理健康、骨骼疼痛情況、身體狀態以及情緒表現各項數據滿分均為100分,數值越高代表患者生活質量恢復水平越高。
1.4 數據處理
本次患者資料研究使用的是SPSS 22.0軟件,將數據錄入后對兩組資料進行對比研究,以t值和P值作為檢驗,當P值<0.05時,研究數據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從各項評分對比中可以發現,實驗組各項評估均優于對照組,實驗組患者生活質量明顯更優,差異具有明顯的區別,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比較結果見下表1。
3 討 論
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護理學關注的中心逐漸從病情轉移到病患自身,這就要求護理人員更加注重病患生理與心理雙重健康。臨床護理路徑是一種標準化治療護理模式,更加科學化、人性化,主要是對患者進行心理干預、肌肉訓練、飲食護理、健康教育,可在很大程度上縮短治療護理書寫文件的時間,增加護理人員與患者及家屬的溝通時間,提高病患對病情和護理知識的掌握程度[5];同時,臨床護理路徑能夠為護理人員的日常工作內容提供科學的依據,根據患者病情的變化和預見性的護理工作方式,給予患者更為全面的護理服務,并能夠讓患者參與到護理工作中,使患者了解自己需要接受的護理干預內容,提高患者對病情和疾病的認知程度,增強患者自我護理的意識與能力,便于患者配合醫護人員的工作,構建護患雙方主動護理與主動參與的和諧護理服務模式。此外,臨床護理路徑的目的性和預見性能有效提高患者對健康知識教育的接受程度,與常規護理模式相比,這種標準化治療護理模式更為全面、有效,能夠極大的提升患者的滿意度與舒適性[6]。本次研究中,實驗組患者在身體功能、心理健康、骨骼疼痛、身體狀態以及情緒表現方面的數據,與對照組患者進行比較具有顯著的優勢,表明實驗組患者接受臨床護理路徑方式的干預,能夠降低患者的疼痛感知,使患者能夠保持樂觀的心態積極配合醫護人員的工作,對于患者身體各項功能和肢體功能的恢復具有積極意義。
綜上所述,臨床護理路徑護理模式在脛腓骨骨折患者的術后護理上有著更好的護理效果,能夠有效減少患者術后恢復期間生活上的種種不便、減輕患處疼痛、降低后遺癥產生的風險,因此具有較高的臨床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 李國萍.漸進性肌肉放松訓練配合臨床護理路徑對四肢骨折術后肢體腫脹患者的效果[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7,36(06):785-788.
[2] 陳榮玉,易秋婷,許燕平,徐雪霞,李藝婷.臨床護理路徑在肋骨骨折合并血氣胸患者術后臨床護理中的作用及對睡眠的影響[J].世界睡眠醫學雜志,2018,5(06):700-702.
[3] 李 榮,楊 陽,高 英.消毒活血湯聯合常規療法對脛腓骨骨折術后感染的預防效果及護理要點探討[J].四川中醫,2018,36(12):198-201.
[4] 張翠猛.環形外固定支架聯合康復護理對脛腓骨骨折患者炎癥指標和療效的影響[J].中國醫刊,2019,54(04):455-457.
[5] 黃 榮.對手術后的老年股骨干骨折患者采用臨床護理路徑進行功能鍛煉指導的效果[J].當代醫藥論叢,2019,17(05):261-262.
[6] 唐 璐.以功能鍛煉和心理支持為主的護理干預在脛腓骨骨折患者術后護理中的應用[J].當代護士(下旬刊),2019,26(04):4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