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彩云

【摘要】目的 研究血液透析患者運用預見性護理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72例血透析患者為研究對象,患者溝通能力、認知等能力均正常,患者抽血時間段介于2019年2月~2019年8月期間,符合本次研究標準。采用分組式結果分析,將患者按照不同治療方式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對照組患者(n=36例)運用常規護理方式,觀察組血液透析患者(n=36例)采用預見性護理方式,對比兩組患者社會功能、物質生活、軀體功能、心理功能以及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結果 觀察組血液透析患者采用預見性護理社會功能94.32±2.46分、物質生活96.03±2.43分、軀體功能97.64±1.04分、心理功能95.32±2.44分;對照組血液透析患者運用常規護理社會功能76.23±2.49分、物質生活77.86±2.69分、軀體功能75.25±2.06分、心理功能74.89±2.43分,觀察組患者生活質量優于對照組,組間差異顯著(P<0.05)。結論 血液透析患者采用預見性護理,可以有效提升生活質量,降低感染、低血壓、內瘺穿刺失敗以及導管堵塞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
【關鍵詞】預見性護理;血液透析;護理安全管理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29..02
血液透析為臨床中常見的治療方式,主要是通過彌散、對流等方式對血液垃圾進行清除,適用于急性腎損傷、尿毒癥等疾病患者。本次研究對血液透析患者采用預見性護理,具體研究結果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72例血透析患者為研究對象,患者溝通能力、認知等能力均正常,患者抽血時間段介于2019年2月~2019年8月期間,符合本次研究標準。對照組患者運用常規護理方式,患者年齡≥34歲,≤76歲,患者平均年齡(54.63±4.23)歲,患者男女比例(20:16)例;觀察組血液透析患者(n=36例)采用預見性護理方式,患者年齡≥32歲,≤78歲,患者平均年齡(53.08±4.78)歲,患者男女比例(21:15)例,兩組患者基礎資料差異度低(P>0.05)。
1.2 方法
對照組血液透析患者運用常規護理方式,主要在血液透析前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指標監測等。
觀察組血液透析患者采用預見性護理方式,具體實施如下:(1)成立預見性護理小組,由科室護士長擔任小組組長,科室臨床經驗豐富的護理人員擔任小組成員,成立小組的目的為對血液透析中存在的護理風險及時預防,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此外,成立預見性護理后需要對小組成員進行針對性護理培訓,不斷提高小組成員專業水平。(2)導管感染預見性護理,血液透析患者需要留置導管,長時間使用導管比較容易誘發皮膚感染。因此,在使用導管前需要對患者皮膚進行評估,并嚴格按照無菌操作標準置管,置管后需要護理人員密切觀察導管周圍皮膚,并囑咐患者盡量保持皮膚干燥。患者導管周圍皮膚一旦出現紅腫、滲液狀況,需要運用慶大霉素、碘伏等進行濕敷。(2)低血壓預防護理,低血壓為血液透析患者的常見并發癥,與循環血容量不足、患者血管調節功能有關,可以通過減少水鹽攝入,透析后采取合適體位等方式緩解低血壓狀況。此外,透析前對患者實際機體狀況進行評估,檢測其血壓是否在正常水平。(3)導管堵塞護理,患者建立靜脈通路的順序為先靜脈后動脈,建立造成后需要做好消毒管理工作。透析完成后需要進行封管,封管時需要先用氯化鈉溶液進行清洗,隨后使用肝素液封管,避免形成血栓。(4)內瘺穿刺不成功護理,科室部分護理人員護理經驗缺乏,比較容易造成內瘺穿刺失敗。需要對還部分護理人員進行技能培訓,在進行內瘺穿刺時可由資歷高的護理人員進行指導。
1.3 觀察指標
本次參與研究的觀察組與對照組血液透析患者觀察指標為患者社會功能、物質生活、軀體功能、心理功能以及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
1.4 統計學處理
需要將觀察組與對照組計數資料、觀察指標統一錄入計算機設備中,研究所涉及的數據較多需要通過SPSS 22.0軟件進行統計處理,(n)表示本次研究的例數,患者社會功能、物質生活、軀體功能、心理功能使用(分)來表示,采用t進行數據檢驗,兩組數據存差異度高時,以(P<0.05)為具有可比性。
2 結 果
2.1 對比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見表1)
2.2 對比兩組患者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
觀察組血液透析患者采用預見性護理后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為8.33%,感染事件發生率為2.78%,低血壓風險事件發生率為2.78%,內瘺穿刺失敗風險事件發生率為2.78%;對照組血液透析患者運用常規護理后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為30.56%,感染事件發生率為11.11%,低血壓風險事件發生率為5.56%,內瘺穿刺失敗風險事件發生率為8.33%,導管堵塞風險事件發生率為5.56%,觀察組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兩組患者研究數據差異度高(P<0.05)。
3 討 論
腎功能衰竭為泌尿科常見疾病,主要是指急性腎損傷、慢性腎衰竭,其發病原因為外傷、手術、感染以及腎缺血等原因所致。患者在出現腎功能衰竭時的典型表現為水電解質紊亂、酸堿平衡失調、消化系統以及心血管等全身系統疾病。臨床對腎功能衰竭疾病的治療主要以血液透析為主,主要是對血液進行凈化,將血液中的代謝廢物有效清除。不過,血液透析治療屬于有創性操作,治療過程中患者比較容易出現應激反應,出現神經功能紊亂。治療后比較容易出現低血壓、感染以及導管堵塞等并發癥,對透析效果產生不良影響。本次研究對透析患者采用預見性護理,該種護理方式具有較高全面性、整體性,可以對血液透析中會出現的護理風險有效預防。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血液透析患者采用預見性護理后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為8.33%,對照組血液透析患者運用常規護理后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為30.56%,觀察組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兩組患者研究數據差異度高(P<0.05)。觀察組血液透析患者采用預見性護理社會功能94.32±2.46分、物質生活96.03±2.43分、軀體功能97.64±1.04分、心理功能95.32±2.44分;對照組血液透析患者運用常規護理社會功能76.23±2.49分、物質生活77.86±2.69分、軀體功能75.25±2.06分、心理功能74.89±2.43分,觀察組患者生活質量優于對照組,組間差異顯著(P<0.05)。主要因為預見性護理會成立專業的血液透析護理小組,并對感染、低血壓、導管堵塞等護理風險,提出針對性護理措施,進而降低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提高治療效果,提升患者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血液透析患者采用預見性護理,可以有效提升生活質量,降低感染、低血壓、內瘺穿刺失敗以及導管堵塞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
參考文獻
[1] 郭 雯.極速脈搏波技術評價慢性腎功能衰竭血液透析繼發甲狀旁腺功能亢進患者頸動脈僵硬度的研究[J].臨床超聲醫學雜志,2020,22(04):246-249.
[2] 陳汝滿.2017年海南省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肺結核流行情況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全科醫學,2020,23(15):1942-1949.
[3] 曾劍慧.PDCA管理模式在血液透析內瘺失功患者護理質量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社區醫師,2018,34(18):182-183+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