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融媒體已經是所有媒體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融媒體時代的來臨,增強了資源融通性。在此環境背景下,社會對新聞傳播專業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新要求。實習作為新聞傳播專業教學的重要一環,與融媒體環境充分聯系到一起,與時俱進改革創新融媒體環境下新聞傳播專業學生實習模式,能有效提高學生專業水準以及綜合實踐能力。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國高校新聞傳播專業學生實習的現狀,思考其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有效實習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學生實習;新聞傳播專業;融媒體;現狀;問題
在新的媒體環境下,融媒體理念愈加深入人心,它是融合利用電視、廣播、報紙、新型媒介的優勢,達到各個媒體有效互補,促進媒體宣傳、內容、人員、技術等全方位深度結合的新型媒體,具有共享利益、互融渠道、兼容內容、暢通資源的特點,與社會多元化發展趨勢相符。高校新聞傳播專業教學作為給電視臺、電臺等媒體行業培養優秀人才的主要搖籃,面對社會融媒體環境帶來的新形勢,改革創新學生實習模式十分必要,是培養復合型、全能型、創新型新聞傳播人才的有效方法,能夠改善學生在制作、編輯、寫作、采訪等領域存在的技能單一問題,促進學生技能多領域發展,形成良好的跨領域、跨媒介間素養和實踐動手能力,成為融媒體時代需要的優秀人才。
一、目前我國高校新聞傳播專業實習教學現狀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共有681所高校開設了1244個新聞傳播(本科)專業教學,其中包括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傳媒大學、復旦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大學等,且近年來不斷有高校增設新聞傳播專業課程,促進了我國新聞傳播專業人才的培養水平,為融媒體時代下廣告學、傳播學、編輯出版學等優秀人才的培養提供了更多便利條件。隨著人們對融媒體理念的深入認識,各地高校愈加重視新聞傳播專業實習教學的必要性,將其與融媒體時代發展需求結合到一起,采取了一系列新聞傳播專業實習教學工作的改革與創新嘗試。不過在實踐過程中,仍舊有很多高校新聞傳播專業實習時間受限,固定為3、4個月,通過量化計分手段評估學生實習情況,學生過于追求在實習單位的日常工作表現和作品數據(數量與質量),不夠重視自身的跨領域、跨媒體實踐能力發展,對融媒體的掌握與應用明顯不足,實習效果大打折扣。
二、新聞傳播專業學生實習的突出問題
盡管我國高校新聞傳播專業所開展的實習活動水平呈逐漸提升趨勢,在提高專業學生就業率、就業質量、學校此類專業人才培養水平等諸多方面起著廣泛且深刻的積極作用。不過,學生實習仍舊受諸多因素影響,難以與融媒體環境結合到一起,實習活動過于形式化、機械化,以學生專業學習硬性任務的形式存在,大部分學生不能很好的從實習中獲取職業優勢技能幫助,實習收獲缺少實質性成果,其中的突出問題有以下四點:
(一)實習管理不足
一些高校在新聞傳播專業學生實習期,是分散式的管理模式,學校并未統一組織學生的實習活動,多數為學生與專業相關實習單位自主聯絡,實習協議和實習管理難以落到實處。在實習時學生自身義務與權利缺少制度保障,經常出現隨意中斷實習的情況,不能有效融入崗位角色,大部分實習單位對此持漠視態度,以實習鑒定證明結束實習關系,缺少有效實習管理的實習活動,這樣不利于學生真正從實習中了解媒體環境,進入工作角色,持之以恒獲取實際收獲。
(二)課程與現實脫節
高校新聞傳播專業課程體系包括理論教學與學生實習,其中理論教學為學生實習的必要基礎,然而,很多學校的新聞傳播專業課程教材內容存在滯后性問題,與當今社會融媒體環境脫節嚴重,理論知識在融媒體時代下缺少實際用處,學生在實習期間無法利用學習的理論知識順利完成崗位工作任務,實習過程以實習老師操作、學生觀看為主,實踐動手機會不足,難以實現預期的實習目的和效果[1]。
(三)實習興趣低下
很多學生在大四實習期間面臨著公務員、考研等準備和一系列考試,所以對實習興趣低下,通常敷衍了事。也有一些學生的職業規劃不是新聞傳播崗位,因此覺得參加專業實習無益于自身職業發展,所以不愿意實習。還有一些學生進入實習單位后,受現實工作與“職業幻想”落差影響,心理難以接受,在自己編輯文案或者新聞稿件被實習單位否決后,受到挫折自行結束實習。這些都影響了學生職業素養、綜合能力、融媒體技能的全面發展[2]。
三、融媒體時代下提升新聞傳播專業學生實習的策略
首先,學校要重視實習管理。健全這項工作的規章制度,積極落實學生實習評估機制的改革創新,精細地量化學生實習指標。明確學生各實習階段的實習指標完成要求及內容,統一組織學生在學校實習基地或社會實習單位的實習活動,采取動態指導與有力監督相結合的管理模式,保證學生可以負責任的進行專業實習。學校與實習單位加強合作管理,動態反饋學生實習情況,幫助學生快速進入崗位角色,有意識地在實習中滲透融媒體理念與崗位工作融媒體技能實訓,便于學生未來就業更好地適應融媒體環境,切實滿足崗位工作的融媒體要求。
其次,高校推進課程改革工作。為了彌補教材內容滯后性的缺陷和不足,著力打造雙師型教師,通過教師在相關崗位頂崗工作中的實踐經驗,與時俱進革新課程教學理論知識和融媒體技能,增加攝像攝影、策劃文案等跨領域教學資源,培養學生靈活操作主流軟件的思維和能力,保證新聞傳播專業人才培養緊密結合融媒體環境而行,將學生培養成能操作、會技術、有知識的專業實用型人才[3]。
最后,學校要從互惠互利機制的建設角度入手,保證學生、實習單位、學校都能從實習中持續受益,達到三方共贏,以此作為增強三方責任意識的有效方法,提升學生實習興趣,端正學生對實習的態度,切實解決學生消極實習、敷衍實習的問題,為融媒體時代下新聞傳播專業學生實習水平不斷提升打下堅實基礎。
結語:
總之,高校在融媒體環境下,要清楚認識媒體行業今后的發展趨勢,在學生實習過程給學生提供更多接觸融媒體、了解融媒體、應用融媒體的實踐操作機會,便于學生掌握融媒體時代的新聞傳播崗位工作需求,提高學生實習成效,給我國融媒體的快速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持。
參考文獻
[1] 鄢婷.新媒體時代新聞傳播人才的教育與培養 ——評《媒介融合語境下的新聞傳播教育改革》[J].領導科學,2020,13(9):封3.
[2] 烏日娜.論新聞傳播教育的創新發展[J].采寫編,2020,25(3):143-144.
[3] 鄧若伊,江銘宇.重構新聞傳播學人才媒體融合能力培養體系[J].青年記者,2018,60(33):100-101.
作者簡介:余瑤(1992.01),女,漢族,安徽安慶,碩士,黃山學院文化與傳播學院教師,研究方向:新聞傳播、教育管理
基金項目:2019年度安徽省創新型省份建設補助資金專項資助項目“基于《中國女報》分析中國女性地位演變歷程”(編號:2020xzx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