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玉鳳
摘要:小學生的所見所聞非常有限,因此在寫作文時就會出現沒有內容可寫,語言表達匱乏,沒有真情實感的現象。針對小學生的實際情況,只有大量地閱讀課外書籍,用“讀萬卷書”來代替“行萬里路”,增加見識,才能在語言、語句、構思等方面積累經驗,擁有更多的寫作內容,掌握更多的寫作方法。
關鍵詞:課外閱讀;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應用
對于小學生來說,寫作文會因為題材與生活經驗的缺乏而變得十分艱難,更難以用文字的形式來表達自己的想法與觀點。因此,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合理地閱讀課外書籍,養成閱讀習慣,是累積寫作題材和學習文字表達能力的重要手段,同時,課外閱讀還能開拓小學生的眼界,提升小學生在生活中的觀察能力。
1.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重要性
1.1課外閱讀讓學生在趣味中有效提高作文水平
小學生因為生活環境和閱歷的關系,所見所聞非常有限,因此在寫作文時就會出現沒有內容可寫,語言表達匱乏,沒有真情實感等等現象。針對小學生的實際情況,只有大量地閱讀課外書籍,用“讀萬卷書”來代替“行萬里路”,增長見識見聞,才能在語言、語句、構思等方面積累經驗,擁有更多的寫作內容和題材,掌握更多的寫作方法。同時,好的課外書籍內容廣泛、鮮明生動,使小學生閱讀起來饒有趣味,從而使小學生在快樂學習的氛圍中潛移默化地養成了善于思考,善于觀察,善于探索的好習慣。在小學作文的教學過程中,老師如果能進一步引導小學生學以致用,就能快速提高小學生的作文水平。
1.2課外閱讀能培養學生的心智與能力
在選擇小學生課外讀物的時候,可結合小學生的年齡階段和學生的自身性格、愛好等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選擇。學生課外閱讀書籍的內容往往具有普遍的社會意義,相對于家庭教育和校園教育,課外閱讀活動可以讓小學生多接觸一些社會新聞、時事動態、名人軼事等等,能夠增長小學生的見識,塑造小學生正向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培養小學生具備一定的社會責任感,彌補了家庭教育與校園教育所缺失或不足的一方面。小學生通過閱讀,還可以促進心智的成熟,同時使小學生的社會能力有所增強。如此一來,小學生在寫作文的過程中,就自然而然地學會了如何有見地、有內容、有條理地進行表述與表達。課外閱讀的意義在于,小學生不但可以在作文寫作上有所提高,還會在德智方面有更大的收獲。
1.3課外閱讀能培養小學生的寫作熱情
刻板、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已經不能適應現在的教學環境與教學水準。要想有效地提高小學生的寫作能力,就必須引起學生的愛好與興趣,合理地運用課外閱讀,是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學手段。現在市面上所出版的課外閱讀書籍不但種類繁多,其內容也非常的廣泛,涉及各個層面與領域,針對不同年齡階段和不同興趣愛好的學生,可以進行不同的選擇。使小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被書籍的內容所吸引,在獲取知識的同時,真正地熱愛上語文和寫作。帶著對閱讀的熱情和對寫作的熱情,在小學階段就打下良好和扎實的文學基礎。
2.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應用
2.1借助課外閱讀提高寫作能力
作文的寫作必須要有題材和真情實感,如果學生不善于在生活中找到寫作題材的來源,又不善于總結生活中所獲得的感受,那么寫作文對于學生來講,就會成為一件頭疼的事,學生的作文內容也會空洞乏味。因此,老師一定要在作文教學的過程當中,有效地引導學生通過閱讀課外書籍來獲取寫作題材,學會表達感受。在寫作文之前,可以讓學生先閱讀一些同類型的書籍或其中的篇章,讓學生學習作者的敘述手法和表達方式,通過不斷練習,學生的作文水平就會提高。例如:在學習《掌聲》這一篇課文的時候,老師就可以讓學生在課前預習并試著進行講解,然后,再讓學生閱讀一篇描寫人物的課外讀物。此后,讓學生再講解文章的內容,分析文章的表現手法,再布置一篇同題材的作文讓學生來練習寫作,就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2.2通過課外閱讀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
作文能夠吸引讀者是離不開作者豐富的想象力的,越是豐富的想象力,越能引發讀者的興趣,使讀者愿意繼續閱讀。因此,我們在給學生推薦課外書籍的時候,一定要注重書籍質量的優劣,引導學生進行優質閱讀,更好地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與寫作熱情。比如說:我們在讀《小王子》這本書時,就可以讓學生先發表自己的讀后感。為了引導學生,老師可以先設定幾個問題:“小王子在星際旅行的過程中都到達了哪些星球?他都遇到了誰?他分別在他們的身上學到了什么?”這樣的問題可以引導學生深入閱讀,并樂于在閱讀的過程中進行思索,從中找到答案。學生不但在閱讀的過程中獲了樂趣,還感受到了作者天馬行空的想象力,以及書籍所要表達的情感與觀點。這個時候,還可以讓學生展開想象:“如果你也可以進行星際旅行,你會去到哪些地方?你期待有哪些奇遇和收獲?”當聽完學生們的踴躍回答后,再給學生布置一篇展開想象力的作文,讓學生們盡情地發揮和想象。這樣的教學方式,不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和閱讀熱情,還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充實作文的內容。
2.3使閱讀具有實際意義
閱讀,必須“讀以致用”,不能光讀不寫,否則很難達到提高寫作能力的目地。因此,閱讀之后一定要將閱讀的內容,從詞語、情感、表達手法等各個方面展開深入的分析與講解,然后再運用到實際作文寫作的過程中去,通過不斷地加強,不斷地練習,不斷地理解,才能起到“讀以致用”,實際提高寫作能力的作用。例如:當學生閱讀完課外書籍《魯濱遜漂流記》,當魯濱遜獨自一人被擱淺在孤島上,他是通過哪些知識和方法存活了下來,并獲得了食物和住處,最后又是怎樣成功地脫離了孤島,回到了自己的國家。老師也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情況,寫一篇類似的體驗文章,題目可以是《當我一個人在家》、《當忽然停電……》、《如果遇到……緊急情況》等等,讓學生思考在資源不足的情況下應該如何進行應對,根據自己的能力,都能想到哪些辦法?并將作文寫出來。這種作文教育不但引發學生對生活的深入思索和探索,還能鍛煉學生應對生活狀況的能力,加強學生對環境與生活的珍惜、熱愛和創造的能力,具有實際和長遠意義。
3.總結
總言而之,小學生的作文寫作離不開課外閱讀的輔助。課外閱讀不但為小學生提供廣泛的寫作題材,還激發小學生的寫作興趣,引發小學生對于生活與自然人文的思索與探索,為小學生打開了獲得廣闊知識的大門。
參考文獻
[1]王笑言.淺談小學生教育[J]教育學文摘,2016
[2]周環.小學生健康教育探究[J] 基礎教育課程,201(11)
[3]辛衛萍.小學生人文素養教育之我見 [J]教育學文摘,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