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
摘要:隨著“互聯網+”發展戰略的提出,為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指明了新的方向和思路。而且大量實踐也表明,將高職教育與互聯網進行融入,不僅改善了教學效果,而且對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精神與能力起到了積極作用。面對各種復雜變化的市場趨勢,高等職業教育要想適應新常態,得到更好的發展,加快創新尤為重要。因此,如何促進互聯網與創新創業教育的有效融合,健全高職教育體系,加快教育改革是擺在高職院校面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本文就此展開了論述,以供參閱。
關鍵詞:互聯網+;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
1調整高職院校的教學理念
互聯網的發展推動著高職教育進行改革。從教育的內容、教育的方法、教育的理念等方面都發生了變化。傳統的高職教育圍繞就業培養高素質的專業化人才,授課方式為理論教學+實踐教學的方式。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促進了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電子商務專業的發展。教育方法方面也從以往的面對面授課發展成非面對面的網絡授課方式。教育理念方面,互聯網的出現,人們獲取的信息增多,教育理念從“促使學生就業”轉變為“鼓勵學生創業”。針對高職院校對創新創業課程重視度不足的情況,應該加大宣傳,轉變教育理念,認識到創新創業課程的重要性,同樣可以通過學生創業解決學生就業問題。積極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活動,加強對創新創業課程的研究,加大創新創業教育的投入,更好地促進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互聯網時代下,互聯網便是個很好的突破口。高職院校可以利用互聯網平臺開展網上的創新創業活動,如組織學生開網店或者利用網絡發布信息,需求新的創業點。創新創業教育方面,教師可以利用網絡,收集相關創業信息,整合創新創業教育資源,用于教育活動的開展。
2加強課程開發建設,構建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
從2015年起,創新創業教育在全國高校進行普及,發展時間較短,課程開發建設還不夠成熟,據了解,很多學校的創新創業課程建設并不重視,沒真正地納入到學校課程體系中,有些學校僅僅開展創業講座、創業計劃大賽等,尚未形成科學系統的課程體系。然而,課程是實現教育目標的重要保證,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的課程建設是專業建設的核心,是開展實現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載體,課程體系建設包括了課程內容建設。因此,高職院校對創新創業教育的課程建設要融人到學校整個人才培養過程中.將創新理念應用于通識課程和專業課程教學中,增加有關創業的選修課程,提高創新創業教育的選修課程比例,拓寬大學生選擇課程的空間,形成相互滲透和補充的創新創業體系。在課程建設中注重把握好課程定位、課時、課程內容、教育教學方法的選擇等方面.教學方法要改變以往的以傳授知識為主的填鴨式教學模式,轉變以項目化、啟發式、案例式、問題式和討論式等各種教學方法的綜合運用.有專門的課程研發人員對課程進行建設,使高職院校課程設置上有整體的規劃.如設置高職教育特色的校本課程、對課程計劃進行監督調整、打造和推廣創新創業的精品課程。使實現高職院校的創新創業課程資源分享,以達到學校對大學生的創業意識和能力培養的目標。
3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升教師創新創業素養
雖然在新時代下高職院校的學生可以在網上學習各種專業知識,弱化了高職院校的教師的作用,但是基礎知識還是需要高職院校老師教授和指導學習的,因此,在“互聯網+”時代下,高職院校依舊需要組建高素質教室團隊,重視師資隊伍建設。高職院校中創新創業教育體系中更加需要有一個支高素質教學團隊,有強烈的創新精神和創業意識,高職院校鼓勵高職教師開展互聯網時代下創新創業教育理論的學習和案例分析,逐漸在專業教育中提升高職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對于組建高素質教育團隊,高職院校可以從企業和優秀創新團隊中聘請講師,為學生傳播社會發展對人才的要求,也可以引進優秀的教師,使其專門負責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教學工作,并成立專門的研究部門和專屬機構,專門進行創新創業方面的研究以及負責高職教師的培訓、管理、教學、服務等多方面的工作,進而建立一支業務精、素質高、能力強、具有創新創業精神的專兼職教師隊伍。對于創新創業教育團體的老師,每年會派出一定數量的老師外出學習,一方面是鍛煉老師的實踐操作能力,另一方面是為其提供加入到國內或國際創新創業教育領域的學術研討和學術交流的機會,學習先進的方法與經驗,開闊高職教師創新創業教育的視野。
4統籌社會資源,強化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健全創新創業教育體系
創新創業教育的有效開展需要良好的社會氛圍,更需要得到行業企業的大力支持。各高職院校應努力爭取上級部門尤其是上級主管部門的政策支持,為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獲得保障。創新創業教育開展的實效性如何還取決于院校自身的努力。首先,高職院校要主動爭取相關政府部門的指導與支持,為創新創業教育工作搭建更高、更好的平臺。其次,高職院校應與區域內的相關大型企業開展深度合作,充分利用其技術優勢和產業整合能力為創業團隊提供更好的服務。再次,高職院校應積極探索實施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的有效模式,建立健全大學生創業指導服務專門機構與監督服務體系,為大學生創業提供場所、保障服務和資金支持。最后,高職院校應通過校企合作,結合企業的生產需要,由企業和學校雙方共同確立創業研發項目,并成立由企業技術骨干和大學生創業團隊組成的項目研發團隊。
結束語
綜上所述,“互聯網+”的廣泛應用加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政策支持和社會氛圍,高職院校的創新創業之路一定會是新時代的選擇,各個高職院校應該克服困難,迎難而上,為社會培養高素質的創新創業人才,這不僅是個人的追求與未來,更是這個時代的選擇。這種新型的教育模式也會成為良好的范例,讓我們未來的發展更上一個新的臺階。
參考文獻
[1]張麗蘭.“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探索[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8(14)
[2]劉敏.試論"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探索[J].現代職業教育.2018(26)
[3]肖帥.基于"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探究[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電子刊).201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