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威 婁春誼 劉國斌
摘要:本文首先闡述了國際化城市的概念,并在此基礎上,參考國內外國際化城市建設經驗,提出了國際化城市的有效建設路徑,希望可以給從事相關領域研究的工作人員帶來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國際化城市;概念;建設路徑
國際化城市是全球化背景下所提出的一種新的概念,因為國際化城市在空間上具有十分巨大的集聚效應和溢出效應,因此成為我國各地政府用于增強城市競爭力的重要切入點。因此,充分了解國際化城市的相關概念,并且充分吸收國內外大型國際化城市建設經驗,致力于中國本土的國際化城市建設,是相關領域工作人員在日常工作中必須要思考的重要問題。
一、國際化城市的概念
所謂國際化城市,指的是某一城市在某一領域當中具有國際性特征或功能,這種特征或功能可以表現在政治領域、文化領域、經濟領域當中。首先,在世界分工體系當中,國際化城市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其次,國際化城市在世界城市當中具有十分強大的競爭力,它是各種資源的生產中心或分配中心,這些資源包含金融資源、信息資源、人才資源等,國際性城市是對全世界資源控制、分配以及再分配過程中具有巨大控制力或影響力的城市;最后,國際化城市與經常說的世界城市在概念上存在著一定差異,世界城市往往具有更強大的影響力,同時這種影響力的形成都是先天因素導致的,很難通過后天的建設來實現從國際化城市到世界城市的轉變。
整體來講,國際化城市必須要對世界范圍內,某一領域的發展擁有突出作用或貢獻,并且對于周邊城市經濟建設,具有引領作用,這才是國際化城市的重要前提。
二、國際化城市的發展路徑簡介
(一)通過政策吸引更多優質企業入駐,實現對產業結構的改善
依靠政策引導,讓更多的跨國企業進入到該城市當中,不但可以有效促進該城市實現對自身產業結構的優化調整,更可以直接構建起良好的國際貿易溝通平臺,并且把優秀跨國企業的發展經驗引入到當地城市的同類行業當中,增強該城市產業結構的國際化水平。值得注意的是,城市依靠政策來吸引跨國企業進行入駐的過程當中,需要構建整體性規劃,即基于自身產業發展的實際情況,來對引入內容和引入目標進行確定,并以此對引入方案和引入政策進行優化調整,讓更多優秀的跨國企業有序進入到該城市當中,對當地產業發展環境進行優化,給跨國企業構建良好的硬件空間和軟件空間,讓這些企業在該城市產業發展過程中形成優勢地位。值得注意的是,城市在規劃過程中,還需要依托于“一帶一路”倡議,對國際貿易范圍進行擴展,在更加廣闊的領域當中參與相關的項目建設。
(二)對城市交通系統進行完善
對全球范圍內公認的國際化城市進行觀察發現,這些城市都有著十分完善的城市交通系統。因此,對城市交通系統進行完善,同樣是建設國際化城市的重要前提。城市需要基于當地的地理環境特點,構建水運、陸運、空運三位一體的城市交通系統。其中,在陸運層面,國際化城市必須要打通中國內地和沿海城市之間的交通線路,和北京、杭州、上海、成都等傳統國際化城市構建交通直達線路;在水運方面,充分分析地理環境特點,若自身屬于港口城市,則需要發揮其優勢,讓國際貿易中更多的貨物在本城市港口中得以周轉,提升貨物的吞吐量;在空運方面,城市應致力于打造精品航空線路,依托當地機場建設,保障其在各項國際交流中的便利和通暢。
(三)專注當地教育發展
在國際化城市當中,還有一項十分重要的構成元素,那就是國際化人才的數量。人才是國際化城市發展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資源,因此在國際化城市建設過程中,需要關注對教育產業的發展,并以此培養出更多優秀的國際性人才,讓城市始終富有活力。值得注意的是,在城市進行人才培養的過程中,城市需要依靠當地的知名大學,并設置國際貿易合作專業,充分利用“一帶一路”倡議,大力發展與沿線國家知名高等院校之間的合作,加深人才交流頻次,并且當地政府還需要適當增加教育經費投入,打造當地的人才建設培養基地,并通過優惠的政策,吸引更多具有國際視野的各行業領域頂尖人才前往城市中進行交流、工作、學習、生活,讓這些高精尖人才在城市國際化建設發展過程中發揮其應有的價值。
(四)宣傳城市文化,提升國際影響力
在國際化城市建設過程中,宣傳城市文化,讓城市具有獨一無二的“文化名片”同樣是國際化城市建設過程中的一項重要舉措。實際上,就我國目前具備國際化城市潛力的國家進行觀察后不難發現,這些城市大部分都具有較為悠久的歷史,并且其人文資源和自然資源都非常豐富,因此,這些城市在不斷進行經濟、科技等方面發展的過程中,還需要依托自身的歷史文化背景,合理利用城市中的生態環境資源,來對現有的城市文化進行發展和宣傳,并且在日益密切的國際交流當中來對城市文化進行逐步滲透,提升該城市在世界范圍內的影響力。
(五)參加更多的國際性交流活動
伴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一些具備建設國際化城市潛力的城市,因為城市虹吸效應,往往可以吸收周邊城市更多的人才和資源。因此,城市必須要充分利用好這些資源,例如通過承辦一些國際性賽事、活動、會議等,來提升城市的影響力,依靠這一方式,不僅能夠進一步擴大城市的影響力,同時還能夠有效拉動城市的經濟發展。因此,主動去爭取這些國際性賽事、活動、會議的承辦權,提升該城市在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領域的參與度,同樣是建設國際化城市的必由之路。
整體來講,在中國,具有建設國際化城市潛力的城市有很多,這些城市距離真正意義上的國際化城市仍然存在有一定的距離,還需要通過諸如城市產業鏈建設、交通系統發展、城市文化打造、教育體系完善、強化城市宣傳等方面的工作,來實現對國際化城市的跨越,但是相信不遠的將來,伴隨著中國在經濟、政治、科技、文化等領域的快速發展,中國必將有更多的城市跨入國際化城市的行列。
參考文獻
[1]項志遠,黃晗.國際化城市新中心規劃建設路徑探討?以南京河西新城區為例[J].中華建設,2019(09):100-101.
[2]張春朗,安治民.深圳國際化城市文化建設路徑及策略研究——兼議大眾傳媒在深圳國際化城市文化建設中的作用[J].視聽,2016(08):120-122.
[3]明亮.社會建設:建設國際化城市的必由路徑——以提升成都市國際化水平為例[J].成都行政學院學報,2015(05):81-83.
本文系2020年度秦皇島市社科聯社會科學發展研究課題《秦皇島國際化城市建設路徑研究》的成果論文(課題編號:202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