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洋
[摘 要]高等職業院校時刻秉承立足行業,服務行業的辦學理念,尤其作為行業特色高職院校,其校園文化建設成果,直接映射出今后行業長久化發展觀、價值觀等精神共識。所以在全面拓展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期間,行業文化的借鑒吸納實效不可忽視,畢竟其是創設高職教育特色品牌,提升今后市場競爭優勢的特殊適應路徑。因此,筆者決定針對今后我國行業特色高職院校全新校園文化建設路徑,加以深入探究解析,希望能夠為相關工作人員,提供些許建議。
[關鍵詞]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路徑;行業特色
[中圖分類號] G71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6)07-0053-02
行業特色高職院校開展校園文化建設工作,主張透過師生思想本源進行校園文化認知拆解,之后構筑起健康向上的競爭交流平臺,令學生主觀能動性得以充分釋放,依照指導教師要求參與各類實習考察活動,聯合已有生活經驗進行自身科學、文化知識結構修繕,真正令相關高職院校、行業合作實效得以順利綻放。在此期間,外圍保障舉措不容小覷,其完全可以被視為夯實行業特色高職院校文化建設的基礎。歸結來講,作為專業化高職院校領導和教師,其在思維模式上切勿與時代脫軌,應該想方設法加大行業特色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的理論研究深度。
一、高職院校開展校園、行業文化交流融合事務的必要性論述
透過微觀角度觀察驗證,校園文化主張營造出一類活躍協調的學術交流氛圍,在潛移默化中對廣大師生情感、道德、理想等,加以規范、導向、凝聚。在此期間,特別是作為高職院校,為了令學生快速適應社會諸多復雜環境,成功勝任某類職位,有必要依托特定行業背景,進行富有行業特色的校園文化結構梳理。因此,如今高職院校在辦學期間,不管是專業結構設置、教學引導模式選取、后期評價考核機制應用等,都深度彰顯出特定行業文化和區域生態人文特色,如若上述工序環節中衍生任何不良沖突狀況,有關既有行業、校園文化,都會直接令學生今后發展前景陷入悲涼境遇。在系統化開展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項目過程中,有關行業文化示范、滲透功效完全可以推動已有校園文化內涵提升進度,為院校教育實力和信譽成就推廣提供參照指導方向,借助此類因素進行高職校園、行業文化互動融合,進一步貫徹校園文化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指標,這是時代賦予高職院校領導的特殊使命。
二、行業特色高職院校開辟全新校園文化建設路徑的策略內容解析
(一)快速搭建起健康向上的互動交流平臺,時刻加大校園文化建設深度
特色明顯的高職院校校園文化,不單單要確保對相關行業文化予以全面認同,同時要在建設中聯合自身辦學實際狀況,吸納整合各類人力、物力資源,精心搭建起優質的技能、素質競爭平臺,為校園文化基礎指導地位穩固做足充分的過渡準備工作。
第一,主要是聯合校內已有的工作、實驗機構,進行特定行業系統單位合作,布置一類全新的教育實踐平臺,方便高職院校學生快速地了解今后涉足行業領域的特色文化氛圍,聽從教師一切合理安排,自主研習教材內容和組織試驗項目,確保自身專業知識結構的完善性,避免今后上崗就業產生任何不適感。例如:南京鐵道職業技術學院一直以來都和南京地下鐵道等企業建立長效合作關系,特別是企業提供的實訓基地,迎合了校內學生一切實習實訓需求,學生完全能夠在畢業之前適應對應行業的文化氛圍。
第二,加大高職院校校園和行業文化綜合式宣傳推廣力度,細致規劃出校園文化核心建設陣地,自主營造出和諧激烈的職業競爭交流氛圍,杜絕任何成員產生懈怠放松心態。具體來講,就是要在校園內比較醒目的位置上,樹立起和行業核心價值、行業基礎性使命、行業發展前景等內容相關的宣傳標語牌,同時在不同教室之中陳列名家成就勛章和張貼經典言論,必要情況下更可搭建起富含行業人物、法規等內容的文化交流網站。同時,鼓勵學生隨時發表意見,審核通過后針對上述特定結構單元予以整改。例如:南京鐵道職業技術學院,已經在校門口附近位置設置鐵路文化主題公園建筑,當中包含鐵軌、火車頭、車廂等行業實物,而在校園主道路邊上更建有著名鐵路專家詹天佑的雕像,這一系列文化標識的樹立,都是為了較為妥善地彰顯鐵路文化獨有的行業特色,激勵學生在今后不斷努力向上,不愿輕易地被社會所淘汰。
(二)創設多元化實踐活動品牌結構,突出其應有的社會指導效應
這里深入強調的社會品牌結構,就是高職院校在精細化布置校園文化建設事務期間,自然形成的且已經被社會所公認的文化內涵。高職院校進行文化品牌塑造,本質意義上屬于一類戰略性思維方式,可以說是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的主流生存道路,更加決定了諸多文化建設活動的影響效果。有關策略內容具體如下所示:
首先,利用推廣活動打造全新品牌效應,確保高職院校能夠更加深入地拓展充滿行業特色的大學生文化實踐項目,將行業文化特色如數灌輸,令成員個體充分感受到標準化職業情感、意志、道德等優質化因素。例如:南京鐵道職業技術學院在每個寒假階段都會開展大學生春運志愿者活動,2014年的“青奧會”地鐵安檢志愿者活動在全國范圍內的影響非常深刻。
其次,利用實踐活動大力扶持品牌社團建設結果。就是說要集中一切技術手段,強化行業特色的大學生文化藝術團扶持力度,成立行業特色較為鮮明的大學生社團,透過多元化社團活動,強化其對行業文化綜合化認知水準,順勢推動行業文化在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中的規范效用。相信在點面結合、資源共享、精品打造的工作原則之下,有關高職院校和特定企業合作的典型項目,被得到更加精心的栽培,為今后多層面、多內容的主題教育活動提供較為適度的保障條件。
(三)做好外圍保障準備工作,保證校園文化綜合式建設活動得以順利延展
在進行高職院校校園文化環境建設期間,有關校園和企業文化機制的延伸滲透效用,必須要發揮得淋漓盡致,這樣后期資金投入數量、監管制度完善特性、物質保障程度等,才能得到更為精準的評估確認。貫徹此類任務指標的舉措內容表現為:
第一,適當加大資金投入力度,穩固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工序中不同物質保障實效。高職院校辦學時間較短、高教升格晚,且已有物質基礎極為薄弱,特別是在硬件設施弊端充分顯現背景下,規劃主體切勿坐以待斃,需要集中一切手段擴充資金投入范圍,真正將物質保障落實。需要加以額外強調的是,在硬件發展方面,高職院校要凸顯行業特色。
第二,以監管規范機制作為基礎媒介,提供給內部各級人員合理的保障。就是說,高職院校想要透過宏觀角度,將行業文化快速覆蓋落實到校園文化建設架構之中,就必須學會熟練應用統籌規劃理論,依托獨特的行業背景和師生員工,設置先進樣式的校園文化建設委員會,保證在特定時間范圍內檢驗評估行業文化交接成果。作為現代化專業校園文化建設委員會,其下層需要額外設立若干職能機構,定期接受委員會指示,完成特定工作指標。
另一方面,在精心布置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事務過后,要做好經驗梳理工作,爭取與時俱進,將高職院校長期以來的科研理論、資源優勢發揮完全。行業文化研究機構的設置尤為重要,將校園和行業文化對接融合職務全權交由其處理,督促其及時將行業文化資源納入校園文化建設體系之中,最終成功地把學校教育和行業培訓、理論與實踐教學有機融合起來。再就是組織行業文化鉆研隊伍,精心開發全新教材并出版專著,確保此類專屬研究機構對社會整體的影響面得以有機擴張。在此期間,各類專業教師會定期進行學生行業文化、行業精神、行業歷史、行業發展方向的認知能力考察。例如:南京鐵道職業技術學院在行業特色校園文化建設實踐環節中,與上海鐵路局合作,成立了鐵路文化研究中心,與上海鐵路局共同開展鐵路文化研究,全面推進鐵路文化建設和鐵路文化傳承與育人工作。鐵路文化研究中心是調動各種文化資源,匯聚各方力量,推動鐵路文化建設的橋梁,同時也是行業與學校的專家學者、管理人員交流的平臺。
綜上所述,如今我國經濟轉型速度不斷加快,此時高等職業院校全新建設方針更得以有機落實,為了盡快培養出創新形態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相關領導、教師必須樹立起獨特的校園文化標識,解放思想,將工作與行業可持續發展訴求緊密銜接。歸結來講,就是要將校園文化建設轉化為個體成員堅定的精神信仰,加強教育改革延展動力,為中國民族文化偉大復興景致,增添上一道更加絢麗的光彩。
[ 參 考 文 獻 ]
[1] 郭榮梅.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應突出行業特色——以交通高職院校為例[J].南通航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1):144-157.
[2] 林桂花.基于校企文化對接的高職培養目標調適[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2(31):97-102.
[3] 江定濤.高職校園文化與行業文化對接的意義和路徑——以交通高職院校為例[J].交通職業教育,2012(3):89-101.
[4] 趙振江.建設類高職院校特色校園文化的構建[J].江蘇建筑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3):66-72.
[5] 夏心怡.高職院校共青團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作用[J].大學教育,2014(1):84.
[責任編輯:鐘 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