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雅琳
摘要:影響小學語文課堂師生互動的因素有很多,運用有效的提升策略,改善弊端現狀勢在必行。只有提高師生互動的有效性,才更利于小學生基礎知識的有效學習,內在潛能的深入挖掘,學科成績的不斷進步等。語文教師關注班級學生的成長情況,有序推進教學指導工作,設法滿足所有學生的認知需求和發展需求,使得語文教育獨具特色,也可以為小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創造性發展提供有力支持。本文具體分析了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性的師生互動。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師生互動;有效性;影響因素;提升策略;分析
引言:課堂師生互動是常見的教學手段之一,旨在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主動表達、主動思考的積極性,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促使學生學好知識,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無法提升課堂師生互動的有效性,小學生學科成績的進步空間就十分有限。為了避免這一問題,針對影響因素和提升策略的總結分析,必須引起語文教師們的高度重視。筆者作為一線教師,就此闡述了幾點自己的看法,希望能為其他教師的教學實踐提供有效參考。
1、小學語文課堂師生互動有效性的影響因素
影響小學語文課堂師生有效互動的因素主要表現為:第一,部分教師仍受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選擇應用了灌輸式的指導方法,讓學生們按照自己的想法學習知識、思考問題,過分忽視了他們的課堂主體地位,師生互動形式化,教學質量難以提高[1]。部分教師缺乏對班級學生的關注,不了解他們的認知水平、能力發展情況等,及時調整教學方案,不僅降低了課堂互動的有效性,還使小學生語文思維的活躍、個性化發展目標的實現阻力重重。第二,課堂師生互動的目標并不精準,師生互動大多停留在表面上,有些學生衍生出嚴重的抵觸情緒,學習效率不高,探究熱情不足,這樣的課堂教學毫無意義。第三,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師生互動的方式相對簡單。如教師結合語文課程內容,讓班級內的所有學生齊聲回答問題,或者齊聲朗讀教師指示的句子或者段落;又如在師生互動的過程中,教師可能通過點名的方式來同單個學生進行互動。這樣的方式難稱互動,學生毫們無存在感可言,無法強化整體成效,更難實現育人計劃的高效執行。
2、小學語文課堂師生互動有效性的提升策略
2.1師生交流多元互動
師生互動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的中心環節,對師生關系和課堂教學效果有很大影響。因此,教師應掌握師生互動的技巧,與學生進行有效交流。改變原有的教師提問一個學生回答的方式,為學生分好小組,在提出問題后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互相交流探討,探討完成后每個小組都要給出回答。這樣就使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了師生互動中來。教師也可對表現不積極的學生單獨提問,以此來發現學生的不同見解和學習中遇到的問題。這種師生間的大范圍交流,也會激發學生的課堂積極性。
2.2注意把握學科特征
課堂互動是一種教學手段,但并沒有完全適用于所有學科的普適方式。每個學科因為教學內容、思維方式不盡一致,也就要求互動采用不同的內容和形態。比如數學,它以邏輯思維、抽象思維為主要特征,那么師生的互動可能更多地要照顧到思維——比如采用連環提問的互動方式,一步步引導學生的思維。而語文學科中抽象思維的元素很少,主要是感性思維、情感表達等方面比較突出,而且語文還具有交流工具性特征。所以,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教師與學生互動通常要根據教學內容,重點關注情感引領或表達能力訓練等方面。如教學課文《坐井觀天》時,有位教師在黑板上畫了個井的示意圖,然后又畫出青蛙的視線角度——告訴學生:“如果井這么深,那青蛙只能看到這么一點天空。”其實,這樣教學沒必要,一是學生在數學上還沒有學習三角形角度的知識,另一方面,這不是這篇文章所要傳導的主要理念。在教學中,我讓學生把課本卷成筒狀,然后讓他們從這個小筒向外看,問他們:“你們看到了什么?如果不用這個筒,又看到了什么?”讓學生體驗到視野寬窄就可以了,主要是引導學生從視覺視野遷移到思想、知識視野上——這才是符合語文教學目標和特征的互動。
2.3豐富課堂互動方式
由于小學生比較活潑、好動,對于新奇的事物充滿了強烈的好奇心。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利用語言、空間和情境等進行互動,不斷地變換互動方式,不斷創新,精心地安排教學過程,采用更豐富的形式來促進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增強語文學習的樂趣。如教學《一株紫丁香》時,通過播放歌曲《每當我走過老師窗前》、語言描述以及展示課文的相關圖片等多種方式為學生創設情境,并引導學生通過朗讀達到對角色感情的理解,以“情”為基礎,達到了師生之間的良好互動,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果。還可以選擇語言互動、游戲互動等新型方法,更好地進行課堂互動,使小學生理解記憶所學內容,真正做好綜合性學習的充足準備。
2.4有效設計教學情境
在設計教學教案時,將教學情境更加生活化、信息化,設計出多樣的教學情境,可以更加吸引學生,學生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話題交流越來越多,學生之間與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會更加豐富,使課堂氛圍活躍起來[2]。課堂氛圍活躍起來后,會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獲得快樂,學生會喜歡上這門學科,在下一次上課時對課堂保持積極性,也會對課堂懷有期待之情。在教師設計的教學課堂上,學生也可以分享自己收集的信息,彼此分享交流,可以彌補教師在設計課堂的不充分,同時,教師與學生之間可以互相學習分享,有助于提升學生綜合學習能力。如在《小蝌蚪找媽媽》的教學中,可先讓學生在講臺上講解自己搜集到的相關信息、知識、故事。學生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進行信息共享。接下來播放小蝌蚪找媽媽的動畫短片,借由動畫短片帶給學生的感覺進行接下來的教學,也可以詢問學生自己的媽媽是什么樣的,培養學生描述的能力和發現能力。
結束語
總而言之,課堂師生互動是提升整體教學效率的關鍵所在。進一步提升課堂師生互動的有效性,妥善解決互動問題,啟發學生們積極思考,極有利于他們學科成績的進步和主體優勢的提升,可謂一舉多得,何樂而不為呢?
參考文獻
[1]林水呈.提升小學語文課堂師生互動有效性的策略分析[J].課外語文,2019(26)75-76.
[2]萬谷建.小學語文課堂師生互動的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8(30)99-100.